劉翔,孫揚,馬麗莉,馬穎才
目的 闡釋丹參酮 IIA 對腸上皮細胞鐵死亡的作用及其調控機制。
方法 利用鐵死亡誘導劑 RSL3 處理大鼠 IEC-6 細胞建立腸上皮細胞鐵死亡模型;利用 CCK8 方法測定細胞活性;利用姬姆薩染色和透射電鏡技術觀察細胞形態(tài)學和結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分離和質譜分析進行非靶向代謝物檢測;利用 RT-qPCR 檢測相關基因 mRNA 水平。
結果 RSL3 能夠顯著誘導腸上皮 IEC-6 細胞的死亡,并可被鐵死亡的抑制劑 Fer-1 逆轉;IEC-6 細胞鐵死亡形態(tài)學結構特征包括線粒體變小、嵴減少、膜密度增高及外膜斷裂、ROS 聚集等;丹參酮 IIA 能夠逆轉 RSL3 誘導的細胞鐵死亡;丹參酮 IIA 表現(xiàn)出抑制 IEC-6 細胞鐵死亡的活性;非靶向代謝組學數(shù)據(jù)表明丹參酮 IIA 能提高細胞內谷胱甘肽的含量,并上調 GPX4 基因表達。
結論 丹參酮 IIA 能夠有效抑制腸上皮細胞的鐵死亡;丹參酮 IIA 影響谷胱甘肽的代謝和上調 GPX4 表達。靶向上皮細胞鐵死亡可能是丹參酮 IIA 治療炎癥性腸病的重要機制。
炎癥性腸?。╥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由復雜病因導致的腸道的慢性炎癥。IBD 主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腸道異常炎性病變和腸道上皮層的損傷,上皮細胞死亡和腸上皮屏障的損害是炎癥性腸病的主要病理過程[1]。腸道炎癥和黏膜潰瘍都由腸黏膜上皮細胞的死亡所致。IBD 的組織病理損傷涉及多種細胞死亡方式,如細胞凋亡、壞死、自噬、焦亡及鐵死亡等[2]。鐵死亡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依賴于鐵離子及與活性氧誘導脂質過氧化密切相關的調節(jié)性死亡方式[3-4]。細胞鐵死亡也是一種基因調控的細胞死亡方式,多種與鐵代謝及氧化應激相關的基因參與調控細胞的鐵死亡。鐵死亡參與癌癥發(fā)生、卒中、腦出血、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缺血再灌注損傷、腎臟退化以及 IBD 等疾病過程[5-7]。細胞鐵死亡是 IBD 腸上皮損傷的重要機制,也是導致炎癥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鐵死亡獨特的形態(tài)特征、基因表達、分子通路和嚴密的調控系統(tǒng),靶向細胞鐵死亡將是治療 IBD 新的策略[8-9]。
丹參是傳統(tǒng)中藥,具有活血調經(jīng)、祛瘀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功效。中藥成分分析表明丹參酮是丹參中含量較高的活性成分,也是發(fā)揮功效的主要化合物之一。丹參酮已經(jīng)用于治療心血管、腫瘤及炎癥性腸病等多種疾病。其中,丹參酮 IIA具有天然抗氧化、抗腫瘤、抗炎除菌和神經(jīng)保護等生理活性和藥理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丹參酮 IIA具有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作用[10]。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模型中,丹參酮 IIA 治療可顯著改善 IBD 小鼠的一般狀況,改善組織病理學改變,降低血清中各種炎癥因子濃度[11]。丹參酮 IIA 治療 IBD 及炎癥的機制與孕 X 受體(PXR)相關[10]。臨床前研究表明丹參酮 IIA 是治療 IBD 的有效中藥成分,但其詳細機制并不清楚。本文主要建立了腸上皮細胞鐵死亡的模型,評價了丹參酮 IIA 對腸上皮細胞鐵死亡的調節(jié)作用,并利用代謝組學技術探索了其抑制細胞鐵死亡的機制。
1.1.1 細胞系 大鼠小腸隱窩上皮細胞(intestinal epithelioid cell line No.6,IEC-6)購自上海賽百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批號 iCell-r016。
1.1.2 試劑 DMEM 高糖培養(yǎng)基和胎牛血清購自美國 FBS 公司;青霉素-鏈霉素溶液和 PBS 緩沖液均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RSL3、鐵抑素-1(Fer-1)、丹參酮 IIA 和胰島素均購自美國 MedChemExpress 公司;CCK8 溶液購自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TRIzol 試劑購自美國 Invitrogen 公司;姬姆薩染色液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ROS 檢測試劑盒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PX4 抗體購自美國Abcam 公司;β-actin 抗體購自武漢愛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羊抗兔 IgG H&L(HRP)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IPA 裂解液購自大連美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DS-PAGE 凝膠、ECL 顯影液和電鏡固定液均購自武漢賽維爾公司。
1.1.3 儀器 恒溫細胞培養(yǎng)箱為德國 Wiggens公司產(chǎn)品;流式細胞儀為美國 Beckman CytoFLEX公司產(chǎn)品;酶標儀為美國 Molecular Devices 公司產(chǎn)品;倒置顯微鏡為德國 Leica 公司產(chǎn)品;電泳儀和電轉儀為美國 Bio-Rad 公司產(chǎn)品;顯影儀為美國Bio-Techne 公司產(chǎn)品;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tǒng)(1290 Infinity LC)為美國 Agilent 公司產(chǎn)品;質譜儀(Triple TOF 6600)為美國 SCIEX 公司產(chǎn)品。
1.2.1 細胞培養(yǎng) IEC-6 細胞在含 10% FBS、0.01 mg/ml 胰島素、1% 青霉素-鏈霉素溶液的高糖DMEM 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待細胞生長至密度為 90%時進行傳代處理。接種時以 3 × 104/cm2的密度進行鋪板。細胞置于 37 ℃、含 5% CO2的恒溫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取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
1.2.2 CCK8 法檢測細胞活力 將 IEC-6 細胞以 1 × 104/孔的密度接種于 96 孔板中,分別設置DMSO 對照組、不同濃度(0.25、0.5 和 1 μmol/L)的 RSL3 組、RSL3 + 不同濃度(0.25、0.5、1 和2.5 μmol/L)的丹參酮 IIA 組、RSL3 + Fer-1 組,每組設置 4 個復孔,24 h 后根據(jù)細胞生長狀態(tài)每孔加入 10 μl CCK8 溶液,避光放置于 37 ℃ 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孵育 2 h,酶標儀檢測在 450 nm 下的吸光度。
1.2.3 姬姆薩染色觀察細胞形態(tài) 將 IEC-6 細胞以 3 × 104/cm2的密度鋪板至 12 孔板中,分別設置 DMSO 對照組、RSL3 組(0.5 μmol/L)、RSL3(0.5 μmol/L)+ 丹參酮 IIA 組(2.5 μmol/L),細胞培養(yǎng) 24 h 后進行姬姆薩染色。吸棄培養(yǎng)基并用PBS 清洗細胞 2 遍,加入甲醇固定 2~3 min,配制 1 × 姬姆薩工作液,加入染色液染色 15~30 min后至于顯微鏡下觀察并拍照。
1.2.4 電鏡觀察細胞超微形態(tài) 將 IEC-6 細胞以 3 × 104/cm2的密度接種到 10 cm 細胞培養(yǎng)皿中,分為 DMSO 對照組、RSL3 組(0.5 μmol/L)、RSL3(0.5 μmol/L) + 丹參酮 IIA 組(2.5 μmol/L),培養(yǎng) 24 h 后吸棄培養(yǎng)基,加入 2.5% 的常溫戊二醛電鏡固定液固定 5 min,用細胞刮刀輕輕刮下細胞并收集到離心管中,離心后棄掉固定液并加入新的固定液,將細胞團輕輕挑起,室溫避光固定30 min 后轉移至 4 ℃。細胞固定完成后進行電鏡樣本的制作。
1.2.5 細胞內活性氧(ROS)水平檢測 將 IEC-6細胞以 3 × 104/cm2的密度鋪板至 6 孔板中,分別設置 DMSO 對照組、RSL3 組(0.5 μmol/L)、RSL3(0.5 μmol/L)+ 丹參酮 IIA 組(2.5 μmol/L),細胞培養(yǎng) 6 h 后,吸棄培養(yǎng)基并用 PBS 清洗 2 遍。胰酶消化細胞后,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按照 1:1000 比例稀釋 DCFH-DA,并調整細胞濃度為 2 × 106/ml。將細胞于 37 ℃ 避光孵育 20 min,每隔 3~5 分鐘上下顛倒混勻,然后使用無血清細胞培養(yǎng)基清洗細胞 3 遍,離心棄上清后用 300 μl PBS 重懸細胞,流式細胞儀用 FITC 的參數(shù)設置進行檢測。
1.2.6 非靶代謝組學分析 每組設置 3 個生物學重復樣本,將樣本進行代謝物提取,并將代謝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系統(tǒng)分離后,使用質譜儀進行質譜分析,分別采用正離子和負離子模式進行檢測;對檢測后的數(shù)據(jù)采用 XCMS 軟件進行峰對齊、保留時間校正和提取峰面積,并對 XCMS 提取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代謝物結構鑒定、數(shù)據(jù)預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包括單變量統(tǒng)計分析、多維統(tǒng)計分析、差異代謝物篩選、差異代謝物相關性分析、KEGG 通路分析等。篩選出與鐵死亡密切相關的差異代謝物,并分析丹參酮 IIA 調控的關鍵代謝物質。
1.2.7 Western blot 蛋白印跡檢測 將 IEC-6 細胞以 3 × 104/cm2的密度鋪板至 6 孔板中,分別設置 DMSO 對照組、RSL3 組(0.5 μmol/L)、RSL3(0.5 μmol/L)+ 丹參酮 IIA 組(2.5 μmol/L),細胞培養(yǎng) 24 h 后,使用 RIPA 裂解液(含 1% PMSF)裂解細胞,加入 5 × SDS 緩沖液,于 100 ℃ 加熱變性 10 min。將蛋白裂解液加入到 10% 濃度的SDS-PAGE 凝膠中進行電泳,電泳結束后將蛋白轉移到 0.45 μm PVDF 膜上,4 ℃ 過夜孵育 GPX4一抗,使用 TBST 溶液清洗膜后孵育二抗,然后加入增強型化學發(fā)光試劑進行顯影。
利用 CCK8 測定細胞的增殖活性,RSL3 能夠明顯抑制細胞的增殖和存活。RSL3 對 IEC-6 細胞的存活影響具有濃度相關性(圖1A)。在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丹參酮 IIA 能夠保護 RSL3 誘導的 IEC-6細胞死亡。鐵死亡抑制劑 Fer-1 具有同樣的生物學作用(圖1B)。
圖1 丹參酮 IIA 對 RSL3 誘導細胞死亡的保護作用[A:不同濃度(0.25、0.5、1 μmol/L)的鐵死亡誘導劑 RSL3 對 IEC-6細胞活率的影響,*P < 0.001,與 DMSO 組相比;B:不同濃度的丹參酮 IIA(0.25、0.5、1、2.5 μmol/L)與鐵死亡抑制劑Fer-1(1 μmol/L)對 RSL3 誘導的鐵死亡保護作用,*P < 0.001,與 RSL3 組相比]Figure 1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nshinone IIA on RSL3 induced cell death [A: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erroptosis-inducer RSL3 (0.25、0.5、1 μmol/L) on the viability of IEC-6 cells,*P < 0.001 vs DMSO group; B: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anshinone IIA (0.25、0.5、1、2.5 μmol/L) and ferroptosis inhibitor Fer-1 (1 μmol/L) on RSL3 induced ferroptosis,*P < 0.001 vs RSL3 group]
細胞鐵死亡具有典型的形態(tài)學改變,RSL3 能夠促進細胞的鐵死亡,在 IEC-6 細胞內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不同的藥物濃度 RSL3(0.5 μmol/L),RSL3(0.5 μmol/L)+ Fer-1(1 μmol/L)。24 h 后顯微鏡下呈現(xiàn)典型的細胞鐵死亡的改變,胞漿被染成粉紅色,RSL3 誘導的細胞死亡,細胞大小皺縮,核和胞漿固縮,胞漿結構完全消失,細胞缺乏完整性。而不同濃度的丹參酮 IIA 處理 RSL3(0.5 μmol/L)誘導的 IEC-6 細胞,能夠挽救 RSL3 誘導的IEC-6 細胞鐵死亡(圖2A)。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了 RSL3 以及丹參酮 IIA 處理后的細胞器微觀表現(xiàn),DMSO 處理的對照組細胞,細胞器大小形態(tài)正常,RSL3 處理后可以觀察到線粒體膜碎裂,線粒體嵴減少或消失,線粒體膜和核膜密度增高,丹參酮 IIA 處理后細胞和線粒體形態(tài)恢復正常(圖2B)。通過 ROS 檢測,RSL3 組明顯提高了細胞內 ROS 水平,丹參酮 IIA 處理后顯著降低了ROS 水平(圖2C)。
圖2 丹參酮 IIA 對 IEC-6 鐵死亡的形態(tài)學觀察與 ROS 水平(A:姬姆薩染色觀察 RSL3 及丹參酮 IIA 處理后的細胞形態(tài),比例尺 100 μm;B: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 RSL3 及丹參酮 IIA 處理后的細胞超微形態(tài),比例尺 2 μm;C:流式細胞術檢測 RSL3 及丹參酮 IIA 處理后的細胞內 ROS 的含量,*P < 0.001,與 RSL3 組相比)Figure 2 Morphology of IEC-6 cells treated with tanshinone IIA and ROS levels (A: Giemsa staining of IEC-6 cell morphology after treated with RSL3 and tanshinone IIA,scale bars 100 μm; B: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cell ultrastructure after treated with RSL3 and tanshinone IIA,scale bars 2 μm; C: Flow cytometry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ROS after treated with RSL3 and tanshinone IIA,*P < 0.001 vs RSL3 group)
在 RSL3 組和 RSL3 + 丹參酮處理組比較時,對差異代謝物采用單變量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代謝組學正、負離子模式下檢測到的所有代謝物進行差異比較分析,紅色代表RSL3 + 丹參酮 IIA 組上調的代謝物,藍色代表RSL3 + 丹參酮 IIA 組下調的代謝物,黑色為非差異代謝物。丹參酮 IIA處理明顯影響 IEC-6 鐵死亡細胞的代謝物變化(圖3)。
圖3 丹參酮 IIA 對 IEC-6 鐵死亡細胞的代謝物影響[正(A)、負(B)離子模式差異代謝物火山圖]Figure 3 Effects of tanshinone IIA on metabolites of RSL3 induced ferroptosis [Volcano plot of the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in the positive (A) and negative (B) ion modes]
在丹參酮 IIA 處理與 RSL3 組比較的差異代謝物中,正離子模式中調節(jié)差異代謝產(chǎn)物包括L-丙氨酸、6-氨基青霉烷酸、谷胱甘肽、磷酸膽堿等正離子代謝物,而負離子模式差異代謝物包括Ala-Gln、黃連素、橙皮素、?;撬?、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和檸康酸等(圖4)。
圖4 正(A)、負(B)離子模式顯著性差異代謝物層次聚類熱圖(每行表示一個代謝物,每列表示一個樣本(RTan 為 RSL3+ 丹參酮 IIA 組,R 為 RSL3 組),紅色表示顯著性上調代謝物,藍色表示顯著性下調代謝物)Figure 4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heatmap of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in the positive (A) and negative (B) ion modes (Each row represents a metabolite,each column represents a sample (RTan is RSL3 + tanshinone IIA group,R is RSL3 group),the red color indicate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metabolites,and blue color indicate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metabolites)
圖5 是 KEGG 通路富集圖,展示的是各個通路代謝物富集程度的顯著性水平,以確定受到顯著影響的代謝和信號轉導途徑。代謝通路富集分析結果以氣泡圖形式展示,可以看到具有顯著差異的mTOR 代謝通路、腫瘤相關通路及涉及的谷氨酸代謝等重要的通路。
圖5 KEGG 富集通路氣泡圖(RSL3 + 丹參酮 IIA 組與 RSL3 組相比,富集到的差異代謝通路,縱坐標表示通路名稱,橫坐標表示通路對應的富集因素大小,顏色代表富集分析的 P 值,顏色越深,P 值越小,富集程度越顯著)Figure 5 KEGG enrichment analysis of metabolic pathways (RSL3 + tanshinone IIA vs RSL3 group,the differential enriched metabolic pathways,the vertical coordinate represents the pathway name,the horizontal coordinate represents the size of rich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pathway,and the dot color represents the P value of enrichment analysis,the darker color represents the smaller P value and the more significant enrichment degree)
GPX4 是抑制細胞鐵死亡的重要基因,也是谷胱甘肽代謝的重要調控基因。通過構建丹參酮 IIA抑制 IEC-6 細胞鐵死亡模型,RT-qPCR 及 Western blot 檢測了細胞 GPX4 的表達,丹參酮IIA明顯上調 GPX4 的表達(圖6),證明 GPX4 上調可能是丹參酮 IIA 調控谷胱甘肽代謝的重要機制。
圖6 RT-qPCR 與蛋白印跡檢測 GPX4 表達(A:RT-qPCR 檢測 GPX4 的表達;B:蛋白印跡檢測 GPX4 的表達;C:蛋白印跡條帶灰度值檢測 GPX4 的相對表達量。*P < 0.001,與 RSL3 組相比)Figure 6 RT-qPCR and Western blot detection of GPX4 expression (A: The expression of GPX4 by RT-qPCR; B: The expression of GPX4 by Western blot; C: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PX4 proteins by gray values.*P < 0.001 vs RSL3 group)
眾多的研究證明,鐵死亡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進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如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及結腸炎等[12-14]。鐵死亡是一種公認的以脂質過氧化和活性氧積累為特征的細胞程序性死亡機制[15]。鐵死亡參與 IBD 發(fā)生和發(fā)展,并已經(jīng)成為IBD 治療的新靶點[16]。腸道上皮細胞鐵死亡與腸上皮的功能障礙有關。目前,腸道細胞鐵死亡模型的缺乏限制了 IBD 有效抑制劑的篩選,IEC-6 細胞取自成年大鼠小腸隱窩細胞,可以作為 IBD 機制研究新的模型。我們利用 RSL3 處理 IEC-6 細胞建立了腸上皮細胞的鐵死亡模型。RSL3 是 GPX4的抑制劑,與 GPX4 共價結合使 GPX4 失活,導致細胞內過氧化物的堆積,引發(fā)鐵死亡。RSL3 能夠導致 IEC-6 細胞的鐵死亡,而鐵的螯合劑(Fer-1)能夠明顯抑制 RSL3 誘導細胞鐵死亡。進一步使用不同濃度的丹參酮 IIA 處理 RSL3 誘導的 IEC-6 細胞,通過 CCK8 檢測細胞活率和姬姆薩染色顯示丹參酮 IIA 可以挽救 RSL3 誘導的IEC-6 細胞死亡,并且在 0.5 μmol/L 時即具有細胞保護作用,且保護作用與丹參酮 IIA 的濃度梯度成正比。進一步我們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了RSL3 以及丹參酮 IIA 處理后的細胞器微觀形態(tài),DMSO 處理的對照組細胞,細胞器大小形態(tài)正常,RSL3 處理后可以觀察到線粒體膜碎裂,線粒體嵴減少或消失,線粒體膜和核膜密度增高,符合細胞鐵死亡的微觀形態(tài)學特征。丹參酮 IIA 處理后細胞和線粒體形態(tài)恢復正常。通過 ROS 檢測,RSL3組明顯提高了細胞內 ROS 水平,丹參酮 IIA 處理后顯著降低了 ROS 水平。從形態(tài)學和 ROS 產(chǎn)生等確定了丹參酮 IIA 對腸上皮細胞鐵死亡的抑制作用。
丹參酮 IIA 具有非常強的抗炎和抗氧化的功能。丹參酮 IIA 能夠抑制 AOM/DSS 處理后的腫瘤形成,并抑制中性粒細胞浸潤和腸道炎癥[17]。丹參酮 IIA 通過激活 PI3K/Akt/mTOR 途徑抑制缺血再灌注誘導的炎癥、鐵死亡和細胞凋亡[18]。丹參酮 IIA 能夠改善心肌細胞的凋亡誘導內質網(wǎng)應激。丹參酮 IIA 激活多種細胞調節(jié)信號,包括MAPKs/NF-κB 通路以及 DAXX/MEK/ERK1/2 等途徑[19-20]。細胞代謝組學研究為闡釋腸上皮細胞機制提供新的方向。利用代謝組學技術進一步探索了丹參酮 IIA 對細胞鐵死亡代謝特性的影響,利用模型組顯著性差異代謝物進行層次聚類分析,正離子模式中調節(jié)代謝產(chǎn)物包括 L-丙氨酸、6-氨基青霉烷酸、谷胱甘肽、2'-羥基-4'-甲氧基苯乙酮和檸康酸等。KEGG 富集分析確定了丹參酮 IIA 與谷氨酰胺代謝通路密切相關。GPX4 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家族中的一員,能夠將細胞毒性脂質過氧化物(L-OOH)還原為無毒脂質醇(L-OH)或者催化過氧化氫成為水,GPX4 活性對于維持細胞中的脂質穩(wěn)態(tài)、防止有毒脂質 ROS 的積累、阻止氧化應激反應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最終保護組織細胞免受過氧化損傷具有重要作用[21]。作為 GPX4 催化過氧化物轉化為醇的協(xié)同因子,谷胱甘肽缺乏會引發(fā)半胱氨酸缺乏,將直接失活 GPX4,引發(fā)鐵死亡。細胞內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的重要前體,在細胞鐵死亡過程中,GPX 通過合成還原型谷胱甘肽減少過氧化物相關產(chǎn)物并保護細胞免于活性氧誘導的損傷[22]。另外,谷氨酸鹽-胱氨酸轉運體 Xc-系統(tǒng),主要成員包括 SLC7A11/xCT 和 SLC3A2 等,將細胞外胱氨酸轉運到細胞中,參與半胱氨酸和GSH 合成。因此,GPX4 和 SLC7A11 等參與具有調節(jié)膜脂質氧化功能的酶成為細胞鐵死亡的重要調控分子[23]。谷胱甘肽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抗氧化體系并降解小分子過氧化物和某些脂質過氧化物,抑制脂質過氧化[9]。通過代謝組學確定丹參酮 IIA 上調了細胞內谷胱甘肽的含量,進一步檢測到丹參酮 IIA上調腸上皮細胞 GPX4 的表達。上述結果說明了丹參酮 IIA 阻斷了 RSL3 抑制 GPX4 的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上調谷胱甘肽的含量及調控GPX4 信號通路來實現(xiàn)鐵死亡的抑制作用。
靶向鐵死亡已經(jīng)成為新的 IBD 治療策略。在IBD 患者受損的胃腸道細胞中表現(xiàn)出鐵死亡的基本特征,包括鐵沉積、谷胱甘肽衰竭、GPX4 失活和脂質過氧化等[24]。通過抑制芳烴受體(AHR)能夠抑制腸上皮內淋巴細胞鐵死亡,減輕腸道免疫反應[25]。而間充質干細胞等能通過 MUC-1 通路抑制細胞鐵死亡而參與影響腸道菌群和相關的治療[26]。甘草素對結腸炎有明顯的緩解效應,其機制是通過Prdx-6 誘導的上皮細胞鐵死亡[27]。丹參酮 IIA 作用機制可能與 CLA 激活 PPARγ 基因、阻斷下游NF-κB 信號通路、下調炎癥因子的表達、上調腸黏膜屏障保護因子的蛋白表達有關[28]。因此,在體外模型中闡釋的丹參酮 IIA 對上皮細胞鐵死亡的抑制作用可能與上述機制有關,具體仍需探討??傊?,丹參酮 IIA 能夠有效抑制腸上皮細胞的鐵死亡,調控谷胱甘肽的代謝和 GPX4 表達。靶向上皮細胞鐵死亡可能是丹參酮 IIA 治療炎性腸病的重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