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
被稱為“西湖三杰”之一的杭州先賢于謙在那首著名的《觀書》中寫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边@首詩充分表達了讀書對人的啟迪。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是講讀書讓人不寂寞。人總會有寂寞的時候,有的時候是一個人,有的時候身邊明明有很多人,但是孤寂感還是會油然而生。這時,讀書便可以消解人的寂寞。一旦打開書卷,一個立體的世界就來了,一兩千年之前的古人、千里萬里之外的遠方、聞所未聞的故事都會出現(xiàn)在眼前,讓人應接不暇??赡苡腥藭f刷短視頻也不寂寞,但刷短視頻和讀書之間仍有很大區(qū)別,類似點頭之交與良師益友之間的區(qū)別。點頭之交可以讓我們一時熱鬧,但是良師益友卻可以讓我們一生溫暖,這就是屬于讀書人的充實,也是屬于讀書人的踏實。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是講讀書讓人不世故。人類都生活在滾滾紅塵中,但是最怕的不是身體在紅塵中打滾,而是精神也全都在紅塵中打滾。滿腦子只有眼前,沒有未來;只有得失,沒有是非?;叵肫鹱约旱囊簧?,都會覺得俗不可耐。此時此刻,若拿起書來,就是給自己一個從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中跳脫出來的機會。蘇軾講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個人眼里如果只有現(xiàn)實世界,那他其實是看不清現(xiàn)實世界的。相反,一旦人跳脫出來,不僅看世界變得更加清晰,也會讓心靈變得更加通透,這就是詩中所說的“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在現(xiàn)實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反復游走,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但是這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人經(jīng)由讀書學習才培養(yǎng)出來的本事,有了這樣的本事,讀書人才有了書卷氣。其實是像蘇東坡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人也就由此有了純真通透的赤子之心,然后才能寫書、做事、創(chuàng)造生活。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是從朱熹的“為有源頭活水來”化用過來的。這句古詩的含義是,讀書讓人不僵化,人如果不讀書,只能靠經(jīng)驗生活,就會慢慢陷入經(jīng)驗主義,不會進步,進而思維僵化?,F(xiàn)代人類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以僵化來應對變化一定是必敗無疑。打開書籍,不僅各種各樣的知識滾滾而來,世界的新視角、人生的新情趣也會不期而至,人也就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人。其實任何一個新人都不會得到全部的新知識,也不能夠應對全部的新變化,但是讀書人不害怕新知識和新變化,并且會有充足的好奇心去探索這個世界,這就是于謙所說的“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是講讀書使人不消沉。很多人把讀書和春天聯(lián)系在一起,就把讀書比成春天。讀書和春天之間最大的共性就是那種不可抗拒的暖意和活力。人們出門尋芳是去尋找大自然的暖意和活力,讀書學習其實是激活自己內(nèi)心的暖意和活力。暖意和活力其實是對抗一切消沉的法寶,也是人之為人的關鍵。人工智能非常強大,大家都在談它超強的學習能力。但即便有一天人工智能獲得了人類無法企及的超強大腦,只要我們心頭還有這樣的暖意和活力,人類便是真實的,就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就可以駕馭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它駕馭,甚至被它替代。
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也未必有顏如玉,但是它能夠讓你不寂寞、不世故、不僵化,也不消沉。我們說,不寂寞就是充實,不世故就是純真,不僵化就是創(chuàng)新,不消沉就是積極。一個心靈充實而又心態(tài)純真,勇于創(chuàng)新而又積極用世的人,就是一個心里有譜、眼里有光的新人。如果大家都來閱讀,都成為這樣的新人,那么我們的民族就是一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斷成長的民族,我們就能夠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
回到開篇那句話,“書卷多情似故人”,讓我們向如同于謙那樣讀書、著書、建功立業(yè),乃至最后成仁取義的先賢們致敬。然后再回到我們這個主題上,“書卷多情育新人”,讓我們一起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開啟全民閱讀的蓬勃春天!
(源自《中國出版》,萬山行人薦稿,有刪節(jié))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