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年紀,會有不同的閱讀趣味、閱讀取向。我年輕的時候,對金庸的小說很癡迷,中外小說看了很多,現(xiàn)在,除了工作中接觸的文學類書籍之外,文學類的書已經(jīng)讀得少了,更多是喜歡讀一些歷史、傳記、人文社科類的書……人在不同的年紀、不同的境遇中,對閱讀是會有不同的選擇的。
閱讀是一味好藥,但也會有人藥沒吃好。閱讀是為了讓我們變得豐富、變得寬闊;為了讓我們不變成一根筋的、無趣的人,不變成頭腦僵硬認死理的人;讓我們更加能領會人類、人生,世界的豐富、復雜,讓我們能從這豐富、復雜中發(fā)現(xiàn)有意思、有趣的事物。
不過,閱讀這件事,別人是幫不了忙的。閱讀的過程,如同成長的過程。人反正是要長大,就算一個老人再告訴你人生的經(jīng)驗,再跟你講道理,說了也白說,你照樣會去犯錯誤,會去碰壁,只有你經(jīng)歷過了,你才會明白。
遇到不喜歡、讀不下去的書也非常正常。世界上的書太多,好書也太多,不看就不看,沒關系,但我們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什么是習慣呢?這個世界上可做的事情那么多,閱讀只有成為了習慣,才離不開。我上飛機前要帶一本書,早上吃早餐時要帶一本書,睡前也一定要翻一會兒書。我覺得我是個愛閱讀的人。
閱讀是需要付出一定心力的,尤其當你面對一本重要的小說、歷史書或者理論書的時候,你必須要有一種專注的能力,從第1頁到第300頁,專注地看下來,始終關注著書中人物的命運、書中要講的道理、書中描述的圖景。世界在專注中展開,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特別需要談專注。
平心而論,高度碎片化的閱讀會讓我們失去專注面對問題、景象的能力,我們的眼睛、智力會習慣于浮光掠影、走得很快……但是,專注、耐心其實是很重要的精神品質,閱讀正有助于這種精神品質的培育。
(李敬澤: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