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講到了風箏被認為是現(xiàn)代飛機的“始祖”。現(xiàn)在我們來聊聊人類是什么時候“飛上”藍天的。
“要是能像鳥兒那樣飛起來,那可太好了!”這是人類最初的飛行夢想。為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做了許多探索。
早期的探索都是沿著模仿鳥兒的路子。曾經(jīng)有人把用羽毛等物件制作的人造翅膀捆綁在胳膊上,或者用布把手臂與身軀連起來,想把自己變成能飛的“鳥人”。但這些嘗試都失敗了。至今,我們還做不到像鳥兒那樣自由飛翔,在這條道路上,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
幸運的是,在模仿鳥兒的同時,人們也在進行著另外的飛行嘗試,并且取得了成功。
200多年前的法國,有兩個造紙工匠,那就是蒙哥爾費兄弟。哥哥曾經(jīng)讀過一位英國科學家的書,那位科學家的書寫了不同種類氣體的實驗,這讓他大受啟發(fā),兄弟倆決定開始實驗。他們在勞作中,觀察廢紙燃燒的現(xiàn)象,認為是熱空氣使紙片飛起來的。于是他們制作了一個密閉的口袋,把熱空氣收集到袋子里,把袋口扎起來。一松手,袋子飛上了天。從這以后,他們不斷改良“袋子”,經(jīng)過反復改進,終于制成了最初的熱氣球。
后來,熱氣球越做越大,他們的名氣也越來越大。1783年4月25日,在一次實驗中,氣球飛到了約244米的高度,實驗用的氣球用布料制作,直徑超過了10米,用燃燒潮濕草木產(chǎn)生的熱空氣填充。1783年6月5日,一個更大的氣球在實驗中飛到了1830米高。
1783年9月19日,兄弟倆來到巴黎凡爾賽宮,為國王路易十六進行表演。氣球下面的吊籃里,還放了一只雞、一只鴨和一只羊。在成千上萬人的注視下,氣球爬升到500米,飄行8分鐘,落在了3000米外的樹林邊。
他們進一步改良氣球,完成了載人飛行的一切準備。11月21日13點50分,兩位志愿者乘坐熱氣球,在觀眾的歡呼聲中平穩(wěn)升空。氣球飛行25分鐘后,安全降落在距起飛點8000米的地方。人類第一次利用人造裝置的載人飛行成功了。其中一位志愿者叫羅澤爾,后來成為專門的氣球駕駛員,但不幸的是,他在兩年后的一次遠距離飛行中因氣球著火而犧牲。
10天后,也就是1783年12月1日,一個叫查爾斯的法國人和他的助手共同乘坐他們自己研制的氣球也飛上了藍天。不同于蒙哥爾費兄弟的熱氣球,查爾斯的氣球充的是人工制備的氫氣,因此被叫作“氫氣球”。
小朋友們,請記住1783年,這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在這一年里,人類借助熱氣球和氫氣球,成為會“飛”的智慧生物。從1783年到2023年,恰好過去了240年。在這240年里,航空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就,航空器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好用,我會一件一件地講給大家聽。而作為一種有用的飛行工具,人們還在持續(xù)改進氣球,氣球還在繼續(xù)為我們服務(wù)。
作者簡介
張聚恩,現(xiàn)任中國科協(xié)航空科學傳播首席專家、中國航空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他1964年考入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和從事航空研究已經(jīng)59年,是一位喜歡和孩子們交朋友、聊科學的“航空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