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旺
(云南農業(yè)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
截至2023年,云南省在發(fā)展特色產業(yè),打造“一縣一業(yè)”“一村一品”,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上取得一些成效,但要持續(xù)助農增收、將云南省建成特色型農業(yè)強省,需將目光放長遠,加大科研創(chuàng)新力度,延長重點產業(yè)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做優(yōu)做強特色產業(yè)。一是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培育新型職業(yè)農民,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達到云南人飯碗里裝的是云南糧的目標。二是云南省核桃種植面積雖然在全國占比較大,但經濟效益卻不高,應改種優(yōu)良品種,增加其產量以及提升其附加值。三是云南的鮮切花產量、產值在全國雖然領先,但作為全國的“天然花園”,卻沒有將優(yōu)勢最大化發(fā)揮,要想成為花卉強省,必須加強良種培育,正視和整頓制約花卉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各類問題。在做強做好這三大重點產業(yè)的同時,發(fā)展壯大茶葉、蔬菜、水果、堅果、中藥材和肉牛等特色產業(yè),增強云南農業(yè)發(fā)展實力,譜寫好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云南篇章。
“加快建設農業(yè)強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發(fā)出的動員令。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里,堅定明確地向全黨全國和全世界宣告了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分“兩步走”的時間表,即“從2020—2035年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化化強國。”時間緊,任務重,使命光榮。要達此目的,必須先把農業(yè)大國建成農業(yè)強國才能實現(xiàn)。而我國現(xiàn)今雖然生產總值(GDP)已超過百萬億元,達121.02萬億元,人均可支配8.57萬元,糧食總產量連續(xù)7年超過6.5億t,人均糧食占有量早超過400 kg“安全線”,達到484 kg,但社會發(fā)育程度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未進入世界強國行列,農業(yè)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yè)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痹颇鲜侵袊髂系倪吔『陀?6個民族的多民族省,自然先要建成農業(yè)強省,全國才能建成農業(yè)強國,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云南省總面積39.4萬km2,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約4 060 km,轄8市8州129個縣(市、區(qū))。2022年年末總人口4 692萬人,生產總值28 954.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1 716元。2022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 957.86萬t,人均糧食占有量417 kg,與2022年全國人均占有量484 kg相比,低13.84%。2022年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 168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147元,與2022年全國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 283元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33元相比,分別低16.87%和32.91%。2022年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 240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 309元,與2022年全國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 391元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 133元相比,分別低13.66%和29.92%。云南省的經濟發(fā)展和糧食生產是逐年穩(wěn)步增長的,且增長數量和比例是高而大的,人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是顯著的,但與全國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把全國的社會發(fā)育程度定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接著中共云南省委六屆六次會議將云南定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低層次”。30多年過去了,黨的二十大認為全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發(fā)展中國家。云南的人均GDP、人均糧食占有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等,都仍低于全國水平,社會發(fā)育程度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低層次”。盡管如此,但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山高坡陡谷深,河流縱橫分割,地形復雜,多樣的地形地勢形成了多樣的氣候環(huán)境,從而又形成了多樣的動植物分布,故而成為著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在農業(yè)上,不僅五谷六畜俱全,而且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的“四帶”蔬果均有分布和產區(qū),并有“早、晚、熱”的特有優(yōu)勢。如滇中的昆明市,北方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昆明已是“紅杏枝頭春意鬧”了!桃、李、梨、蘋果、葡萄等的萌芽、開花、結果和果實成熟期,同一品種比原產地和主產區(qū)要提早1個月左右,如特早熟桃“春蕾”,在上海是6月初成熟,在昆明是5月上市;早酥梨在育種地遼寧興城是8月上旬成熟,在昆明7月上旬就開摘了,這樣就可利用“早”的特有優(yōu)勢,提早進入市場,既能填補稀缺果品,又能賣出好價錢。昭通市秋末降溫早、冬季長、開春遲,晚熟蘋果品種富士系的成熟期比山東、陜西等蘋果大產區(qū)還要晚10 d左右,又顯出特“晚”優(yōu)勢,現(xiàn)種植面積已達5.67萬hm2、產量90萬t、綜合產值100億元,是云南最大的蘋果基地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產業(yè)。大理州漾濞縣的玉香梨11月中旬才成熟,是全國成熟最晚的梨,采后即可上市售出,既保持了梨的鮮美味,又省去了貯藏成本。白蘿卜的成熟期一般都是在當年12月至翌年2月,劍川縣甸南鎮(zhèn)在夏天播種,秋天9—10月成熟,成了搶手的“反季蘿卜”。麗江市玉龍縣的“麗江雪桃”9月底至10月中旬才成熟,成為國務院多次舉行國慶招待會上的佳果。這些都顯示出云南高原農業(yè)“特晚”的獨有特色。德宏州、西雙版納州及楚雄州的元謀縣,是冬無霜雪嚴寒的“天然溫室”,生產冬季成熟的番茄、黃瓜、茄子、豇豆、辣椒等“反季夏菜”。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北京市民在每年的元旦和春節(jié)期間,都能吃上元謀種植的新鮮味美夏菜。這種反季種植既省去了大棚增溫栽培成本,減少了市民支出,豐富了雙節(jié)期間蔬菜的花色品種,又增加了菜農收入。
據研究農業(yè)強國的專家介紹,農業(yè)強國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綜合型農業(yè)強國的標志是農產品產出水平高,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甚至領先世界,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家。二是特色型農業(yè)強國,以農業(yè)中特定產業(yè)或部門強勢競爭聞名世界,如荷蘭以花卉領先世界、丹麥以有機農業(yè)譽滿全球、以色列以先進滴灌技術使沙漠變成農業(yè)綠洲,也就是說只要有某一項特色領先世界,就是特色型農業(yè)強國。法國栽培技術先進,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都居世界第一,是綜合和特色“雙型”農業(yè)強國。鑒于此,建設云南農業(yè)強省,應分兩步走。第一步,從2022—2035年,建成特色型農業(yè)強??;第二步,從2036—2050年,建成特色型和綜合型“雙型”農業(yè)強省。
1.目標任務。從2022年的全省糧食總產量1 957.96萬t,人均糧食占有量417 kg,到2035年增至總產量2 200萬t,人均糧食占有量450 kg,使云南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主要問題。一是稻谷和小麥少,玉米和馬鈴薯多。如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 896.86萬t,其中稻谷與小麥合計562.61萬t,只占總產量的29.66%;2020年年末總人口4 720.9萬人,人均稻谷與小麥占有量119 kg,若加工成脫殼去皮的大米面粉,人均不足100 kg,按每人每天0.5 kg計算,不夠吃200 d,還差165 d。由于米面不足,也就是說云南人碗中的飯,每年有5個半月是用外地的糧煮的。二是青壯年種田的人少。2022年全省農民工總量1 010.6萬人,占當年農村總人口2 266萬人的44.6%,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無法把田種好。
3.主要措施。一是繼續(xù)禁止強征農田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守住598萬hm2(8 970萬畝)耕地和495.4萬hm2(7 431萬畝)基本農田兩條紅線不動搖。在已建成的133.33萬hm2(2 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基礎上繼續(xù)建設,屆時達到333.33萬hm2(5 000萬畝),人均0.067 hm2以上。繼續(xù)開展“潤滇工程”,使雨能蓄、旱能灌、澇能排。旱澇保收,人畜有潔凈水喝。二是做好土地流轉。把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轉變成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大戶、家庭農場等規(guī)模生產。同時做好貯藏加工和流通營銷,使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及時售出并賣個好價錢。三是提升農村青壯年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有文化 、有理想、愛科學、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yè)農民。四是精準發(fā)放國家的種糧、良種、農機等補貼。使補貼如實發(fā)到種糧人和購機人手中,不允許把補貼轉到出租土地戶主的賬上,杜絕沒補到實處的現(xiàn)象。
云南省2022年核桃種植面積286.67萬hm2、產量212.9萬t、產值400億元,約占全國核桃總產量的30%,是全國核桃第一大省。發(fā)展快、增產多和產值高的原因是21世紀初核桃價高好銷(售價高達40~45元/kg),引起了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決定作為重點產業(yè)大力發(fā)展。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7月18日下發(fā)《關于加快核桃產業(yè)發(fā)展的意見》(云政發(fā)〔2008〕129號)文件,要求到2020年發(fā)展到266.67萬hm2(4 000萬畝)、產量200萬t、產值1 000億元,并納入對基地縣的目標考核,同時省財政廳每年撥款1.3億元支持,連撥5年,就此發(fā)展起來?,F(xiàn)全省有核桃基地縣70個,有國家林業(yè)局等單位授予的“全國核桃第一州”1個(大理),“全國核桃第一村”1個(永平縣廠街鄉(xiāng)巖北村),“中國核桃之鄉(xiāng)”8個(漾濞縣、大姚縣、南華縣、楚雄市、鳳慶縣、昌寧縣、會澤縣、魯甸縣),核桃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yè)和山區(qū)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核桃產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一是大力發(fā)展前沒育好苗木,發(fā)展時急于完成任務,四處搶購種苗,造成品種良莠不齊,嚴重影響產量品質,應選用良種接穗和“高接換種”技術,改種成優(yōu)良品種。二是單產低。畝均單產不足50 kg,株產不足5 kg,應加強栽培管理,提高產量、質量和效益。三是附加值低。果實除少量用作榨取食用油外,絕大部分都是直接食用果仁,未做到“物盡其用”,應研究開發(fā)出更多用途和產品,提升附加值。
云南是著名的“天然花園”。據統(tǒng)計,全省有木本花卉2 500多種,草木花卉1 000多種,盆栽植物47科,92屬,146種,有舉世聞名的山茶、杜鵑、報春、蘭花、木蘭、百合、龍膽和綠絨蒿八大名花,其中蘭花品種占全國一半。2022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10萬hm2,鮮切花產量180億枝,產值500億元,比2014年種植面積7萬hm2、鮮切花產量83.7億枝、產值388億元,分別增加3萬hm2、96.3億枝和112億元,即各增加42.86%、115.0%和28.80%。亞洲第一花卉市場——呈貢斗南花卉市場,在2021年就創(chuàng)造了年交易量額“雙超百億”,交易量達102.57億枝,交易額達112.44億元。全國鮮切花銷售市場銷售的10枝中有7枝是云南產的。出口品種以百合、玫瑰、月季、康乃馨、滿天星、勿忘我、非洲菊等為主。
云南花卉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創(chuàng)收不及預期。發(fā)展和出口的鮮切花多是產自國外的“洋花”,種子、種球、種苗多從國外購進,沒有知識產權,表面上看創(chuàng)造的效益高,實際上效益中的大部分都被制種商和經銷商賺去了,花農收入和國家的稅收很少,所以有真知灼見的經濟學家都稱花卉是“泡沫經濟”。二是帶進惡性病蟲。20世紀90年代中期帶進的美洲斑潛蠅,對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等州(市)的花卉、蔬菜等造成大面積為害,經濟損失嚴重,至今仍記憶猶新。三是所發(fā)展的多是鮮切插花,很少有庭園和名勝景點栽培的木本花卉,未彰顯云南省“天然花園”的特色和“八大名花”的優(yōu)勢。四是花卉主管部門和經銷商,只強調每年增加了多少產量和銷售量、花農增加了多少收入和花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多大效益,閉口不談存在的問題。如嵩明縣阿子營鄉(xiāng)曾經出現(xiàn)“逢貴趕”趕種出來的333.33 hm2百合賣不出去,造成農民血本無歸,無錢還貸款,愁的寢食難安;安寧市八街鎮(zhèn)趕種出來的100 hm2食用玫瑰,經銷商故意不及時收購,待到傍晚壓價收購(2元/kg),還不夠花農采花的工錢。斗南花卉市場花多濫市,賤到稱斤賣,到晚上賣不完倒進垃圾場。云南要把花卉大省建成花卉強省,只有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正視和整頓這些問題,才能做強做好。同時加強選育良種,培育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代替“洋花”,避免購種資金外流,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花農收入,打響云南品牌,充分展示出“云花”的優(yōu)勢特色,只有這樣才能領先世界。
在做強做好這三大產業(yè)的同時,發(fā)展壯大茶葉、蔬菜、水果、堅果、中藥材和肉牛等產業(yè),以增強云南農業(yè)強省的實力。在建成特色型農業(yè)強省后,緊接著進入第二步綜合型農業(yè)強省建設,綜合型農業(yè)強省的建設方案,屆時再根據具體實情制定,才更切合實際和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