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婕 陳運英
基于兒童立場是幼兒園紅色文化課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目前很多紅色文化課程中存在幼兒主體地位不清、教師選擇教學內(nèi)容不恰當?shù)葐栴},因此需要基于兒童立場去設計幼兒園紅色文化課程?;趦和鲶w現(xiàn)在重視幼兒的認知特點上,幼兒的認知具有具體形象性、直接感知性、泛靈式思維和自我中心性等特點。紅色文化則具有文化性、象征性和時代性。因此,幼兒園紅色文化課程的設計應當基于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紅色文化特性,并將二者進行結(jié)合,具體可以從課程資源、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組織等方面進行呈現(xiàn)。
基于兒童立場的概念簡述
兒童立場即“人們認識與處理問題時采取兒童的視角、地位與態(tài)度”。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兒童很長時間作為成人的附屬品,以“小大人”的身份被教育,灌輸著成年人認為兒童應該學的內(nèi)容。這使得兒童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習方式為揠苗助長式,兒童的學習生活沒有快樂的氛圍,影響著兒童的身心健康。陳鶴琴對此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兒童不是“小大人”,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兒童穿著長衫扮作成人模樣,是荒謬且無知的。這里以一句經(jīng)典的句子做例子,即“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是鮮明的兒童立場,但兒童贏在起跑線上是成人的想法還是兒童的想法呢?兒童自己想贏在起跑線上嗎?贏在起跑線的好處是他自己想要的還是成人想要的呢?結(jié)果顯而易見,兒童立場的缺失導致了成人立場的篡位,使得教育異化成披著“兒童立場”外皮的“成人立場”,兒童無法贏在起跑線上,只會“傷”在起跑線上。
幼兒認知特點和紅色文化特點分析
幼兒園紅色文化課程存在著很多問題,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活動中沒有基于兒童的立場去考慮活動,只有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才能更好地設計紅色文化活動。
幼兒的認知特點分析。其一,具體形象性。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可知幼兒園中的幼兒處于前運算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幼兒在接觸世界時需要依賴具體的形象和表象進行學習,即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具體的形象來思考,而無法上升到對事物本質(zhì)的思考。比如,幼兒經(jīng)常玩“過家家”的游戲,這正是幼兒借助“娃娃”的角色來表示他們對家庭的概念的理解。幼兒在進行認知活動時,如果沒有具體的物質(zhì)形象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他們便無法對新知識產(chǎn)生認知,這同時也和他們?nèi)鄙偕罱?jīng)驗有關。幼兒與世界的接觸過少,因此他們腦中無法形成對世界的認知,在幼兒充分了解外界生活之后,逐漸撤銷具體的形象有助于幼兒將直接思維轉(zhuǎn)換為抽象思維,從而使幼兒加深對學習對象的了解。
其二,直接感知性。幼兒在接觸這個世界時多為直接感知,即用自己的肢體或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學習的物體,比如“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觸摸”等,幼兒在直接感知的過程中逐步完成了學習的過程?!?-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中指出:“創(chuàng)設豐富教育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笨梢姡變旱恼J知特點具有直接感知性。如果教師在教授幼兒新知識時,只進行語言描述,將不利于幼兒學習新知識。
紅色文化特點分析。其一,文化性。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的鮮明的革命文化,凝聚著人民的智慧與勞動的結(jié)晶,具有文化性的特征,并且紅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紅色文化的承載體多為書籍、實物、建筑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語言體系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紅色文化讀物成年人閱讀起來都有些費勁,更遑論幼兒了。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紅色教育時,需將原本晦澀難懂的部分改編成幼兒可以理解的部分,才能更好地完成傳承。
其二,象征性。紅色文化中的“紅色”就帶有象征的含義?!凹t色”一直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象征著“成功”與“革命”?!凹t色”與“文化”相結(jié)合就帶上了政治的象征意義。紅色文化中的很多內(nèi)容也具有象征的意義,比如“國旗”“黨徽”等。又因當時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文藝作品中也有不少具有象征意義的詞語,比如“雨夜”“警鐘”等,這些詞語都是幼兒無法直接理解的詞匯。具有象征性的紅色文化要求學習者有著嚴謹?shù)倪壿嬇c抽象的思維,這些都是幼兒不具備的認知特點,因此需要將紅色文化中的象征性內(nèi)容與幼兒的認知特點進行結(jié)合。
基于兒童立場設計紅色文化課程的要求
課程資源選擇。紅色文化課程資源有多種類型,主要分為物質(zhì)類和精神類。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并不是所有資源都適合幼兒學習,需要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進行篩選。比如,在對安徽大別山區(qū)域的幼兒進行紅色教育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大別山區(qū)域的紅色文化資源。選擇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文化資源,有利于幼兒的吸收學習。幼兒的認知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因此,應盡量選擇有實體形象的資源,如紅色遺址、紅色電影、紅色圖書等能在幼兒眼前呈現(xiàn)具體形象的資源,幼兒在直接接觸文化資源的同時能夠完成學習的過程。
課程內(nèi)容設計。為了讓幼兒在每一次活動中都獲得認知或情感上的提升,教師要重視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因紅色文化具有文化性與象征性的特點,很多內(nèi)容不適合幼兒直接學習,所以需要進行二次改編,創(chuàng)編出適合幼兒學習的活動內(nèi)容。并且,需要注意每一次活動中重難點的設計,如果教學目標偏重于認知方面,那么課程內(nèi)容需要重復學習,形成螺旋式的上升過程。比如,幼兒學習軍人給家人的一封家書,那么這封家書幼兒只學習一次或閱讀一次是沒有效果的,需要通過多種活動,如閱讀活動、表演活動、故事演講等活動來重復學習。教師還需要增強課程內(nèi)容的科學性,因網(wǎng)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良莠不齊的信息資源,教師需要對紅色文化內(nèi)容進行甄別,去除一些不實的內(nèi)容,否則會不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程組織方式。具身認知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活動是由身體來主導的,認識是基于身體的,而身體又是嵌于環(huán)境中的,認知、身體、環(huán)境組成了一個動態(tài)的統(tǒng)一體。美國心理學家馬格雷特·威爾遜認為認知過程中環(huán)境非常重要,因為認知活動不僅受時間的影響,更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離開環(huán)境后的認知活動是沒有功效的活動。幼兒需要在真實的場景中體驗活動,通過與環(huán)境的互動去認知和感受。因此,幼兒園紅色文化課程的開展應該多以體驗式的活動為主,盡可能地讓幼兒多去體驗和參與,要減少教師的教學,多鼓勵幼兒去參與活動。
傳承紅色文化是中華兒女的責任與使命,有利于培養(yǎng)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因此,幼兒園教育中應適當融入紅色文化課程,將紅色文化的種子植入幼兒的心靈中,讓其慢慢萌芽、不斷生長。
注:本文為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兒童立場的安徽省紅色文化在幼兒園傳承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2209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