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需“格”之“物”眾多。教師要想呈現(xiàn)一堂精彩的課例,讓課堂從“入格”走向“出格”,應當牢固樹立四種意識:精準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清晰的教學板塊,使課堂教學層次分明;巧妙的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異彩紛呈;明確的育人意識,使課堂教學回歸本位。
[關鍵詞] 目標意識;板塊意識;策略意識;入格;出格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要呈現(xiàn)一節(jié)精彩的課例,讓課堂從“入格”走向“出格”,應當牢固樹立四種意識。意識驅(qū)動行為,行為決定實效。精準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清晰的教學板塊,使課堂教學層次分明;巧妙的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扎實高效;明確的育人意識,使課堂教學回歸本位?,F(xiàn)以部編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為例進行闡述。
一、目標意識:課堂教學的航向標
新課標圍繞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課程性質(zhì),反映課程理念,確立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和各學段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方面的具體要求。因此,在設計教學前,我們應結合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具體學情,認真思考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大象的耳朵》是一則趣味盎然兼具思維價值的童話故事。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耷拉著”,小兔子、小羊等小動物的耳朵卻是“豎著”的,他們認為大象與眾不同的耳朵“一定是出毛病了”。小動物們的話使大象的想法發(fā)生改變,他由最初的不以為然到開始懷疑、否定自己,并努力嘗試用兩根竹竿撐起耳朵,結果卻是“又頭痛又心煩”。于是,他決定讓耳朵繼續(xù)耷拉著,并認識到“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識字、寫字、朗讀,此為語文學習的要義,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jù)新課標第一學段的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聯(lián)系”“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樣改變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含義”,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其一,認識“耷、咦”等7個字及多音字“扇、似”,讀準音,認清形,了解義,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會寫“慢、遇”等8個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此項教學目標細化了識字、寫字的要求,同時明確提出識字教學必須關注漢字音形義的融合教學,使學生不僅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還要了解字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生字,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記憶的效率,強化對漢字的認知,激發(fā)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在寫字教學方面,不僅要求會寫,還要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對學生既有知識積累上的要求,也有習慣養(yǎng)成上的要求。
其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文中問句;了解大象的想法是怎樣改變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此項教學目標綜合新課標第一學段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要求,注重朗讀、思維、表達的訓練,指導學生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體會問句里反映出的小動物們的內(nèi)心看法;引導學生交流大象有哪些想法,想法又有怎樣的改變,為什么會改變;最后將課文與生活實際結合,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意蘊。該目標聚焦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聽、說、讀、思等學習能力。
其三,隨堂寫好教材和習字冊上的生字,會用所學生字組詞、寫句子。此項目標將本課識字、寫字教學的質(zhì)與量進一步明晰,以落實“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的“雙減”政策要求,以及新課標提出的“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語言經(jīng)驗,具有正確、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
二、板塊意識:課堂教學的流程圖
余映潮老師提出“板塊式教學”的理念,即將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且彼此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板塊化”的教學理念能夠科學地指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促使教學進程更為清晰、有序,課堂教學實效更加顯著。《大象的耳朵》第一課時教學,教師依據(jù)文本特點和目標任務安排了以下四個板塊:
四個教學板塊并列呈現(xiàn),每個板塊聚焦一到兩個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幾個板塊又呈螺旋式不斷循序逐層深入,共同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達成聽說讀寫思等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四個教學板塊中,以下三個板塊的設計尤顯教師的匠心:
1.“猜圖激趣,揭示課題”教學板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中的課程實施要求“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課堂伊始,教師與學生親切交流:“小朋友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耳朵??纯催@些耳朵,你能猜出他們是誰嗎?(學生看圖猜動物)。大象的耳朵跟他們的不一樣(教師在黑板上貼大象圖片)。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大象的耳朵有關的課文?!绷己玫恼n堂導入就像一場精彩戲劇的序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教師展開教學:“(教師邊板書邊敘述)大象又高又大,‘象’字長長的一撇就像大象的鼻子,大象還有寬寬的身體和四條粗壯的腿。來,大家齊讀課題?!?/p>
這樣的開篇導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教學扎實且生動有趣。隨后,教師緊扣大象的耳朵“不一樣”,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耷拉著”,這極具個性化的特點是此處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先借用實物“蒲扇”讓學生觀察了解大象的耳朵之大;再溯源“耷”原指大耳朵,并巧妙引述:“大象的耳朵又大又重,垂了下來,這就是——耷拉?!比绱?,將文本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了解“耷拉”一詞的意思。
2.“精讀課文,識字悟理”教學板塊
此板塊主要采用斯霞老師“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教學模式,借助字理、看圖、做動作、實際演示、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指導學生識字、解詞。隨文識字的優(yōu)勢在于充分利用具體的文本語言環(huán)境,降低了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隨文識字的基礎上,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品詞析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
3.“復習鞏固,指導寫字”教學板塊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寫字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到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提高其他各門學科學習的質(zhì)量。隨文大量識字后,需要及時復習鞏固,并對結構復雜、筆畫易錯或易混淆的生字進行重點指導。第四板塊的教學,教師用時10-15分鐘,主要包括復習詞語、猜字游戲、指導寫字、自主組詞造句及評價反饋等環(huán)節(jié)。這樣的安排確保了新課標“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等要求的落實,同時也能切實提高“雙減”“雙新”精神指導下的低年級課堂教學的質(zhì)效。
三、策略意識:課堂教學的魔法棒
智慧的課堂離不開巧妙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運用的各種方法、手段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洞笙蟮亩洹芬徽n中,教師將識字、朗讀、說話訓練有機融合,高度聚焦目標的有效達成。
1.以識促讀,在觀察中讀好問句
文中問句“小兔子說:‘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來了?’”的朗讀指導,教師提醒學生關注句中的問號(標紅),讀出上揚語氣,并緊扣“咦”字的教學進一步點撥:“‘咦’的左半邊是——(生接)口字旁,是小兔子在說話???,這個漢字的右半邊隱藏著一個‘大’字(標紅‘大’),小兔子心里正藏著個大問號呢。誰再來讀讀,讀好這樣的語氣?”
2.以讀促說,在模仿中學習表達
課文6-8自然段的學習,除了繼續(xù)指導讀好小羊的問句“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著的呢”,教師還抓住文中的“都要說”,依次追問:“小鹿說——”“小馬說——”“小老鼠說——”此時,課件上同時出示第3、6自然段小兔子和小羊的問話,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仿說訓練,在模仿中學習表達。
3.以問促思,在對比中深化感受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兒里,經(jīng)常有小蟲子飛進去,還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頭痛,又心煩?!苯虒W時,教師先借助‘舞’的古漢字圖像讓學生了解“舞”就像一個人手持飄帶翩翩起舞的樣子,很美;再出示生活中小朋友開心跳舞的圖片,感受那份快樂,然后讀詞“跳舞”。學生滿臉笑容,都很開心。隨即,教師提問:“可是,如果小蟲子飛進大象的耳朵里跳舞,那又會是怎樣的感覺呢?”教師隨即播放小蟲子在大象耳朵眼兒里上下翻飛的動圖,以及“嗡嗡”吵鬧的音頻,并順勢引讀上述句子。此時,學生經(jīng)過思維啟發(fā),在對比朗讀中充分體會到用竹竿撐起耳朵后的大象被小蟲子吵鬧得心煩意亂、頭痛欲裂的感覺。
四、育人意識:課堂教學的孵化器
新課標中多處強調(diào)了語文課程育人的功能及價值?!洞笙蟮亩洹方虒W中,漢字的筆畫構造可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多趣;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使學生體味語文學習的豐富意蘊;故事道理的闡釋可使學生明白不同人生的價值追求。
1.巧用字理,識字育人
漢字是通過不同形象的疊加、組合來表達意思的,這樣的構字方式,增添了漢字學習的形象性、趣味性。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漢字的構字特點,根據(jù)字理來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豎”字,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文中小兔子、小羊等動物的耳朵,發(fā)現(xiàn)他們的耳朵都是“豎著”的,進而邊板書邊說:“你們看,他們豎著的耳朵就像這兩豎,直直地立著(紅筆寫‘豎’左上角的兩豎和下面的‘立’)。漢字真有趣!”除了“豎”,前文所提到的“耷”“咦”等字的教學,均有異曲同工之妙。
2.勾連生活,情境育人
語文教學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正確地感知和理解字詞,形成一定的概念,進行意義識記。例如,多音字“扇”的教學:①“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闭n件出示大象圖片,學生觀察后不難發(fā)現(xiàn)大象耳朵“大”的特點。再給學生展示‘蒲扇’實物,并將蒲扇貼放在大象耳朵處進行比較,然后適時擴詞“羽毛扇”“電風扇”。如此直觀形象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詞語并產(chǎn)生較為深刻的印象。②“有蟲子來的話,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們趕跑?!苯處熛葮思t“一扇”,同時拿起蒲扇對著身邊學生扇動,并強調(diào):“‘扇’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hān,表示一種動作。瞧,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輕松地把小蟲子趕跑,他的耳朵作用可真大?!彪S后,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句子,感受大象耷拉著大耳朵產(chǎn)生的作用。
3.聚焦主線,故事育人
《大象的耳朵》主人公是大象,但他的耳朵與眾不同,被認為是“出毛病了”,因此他想改變。最終,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并不代表就有毛??;不要盲目去改變,要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學時,教師應緊扣主題,抓住故事中大象的三句話:“我生來就是這樣啊?!薄八麄兌歼@么說,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讓我的耳朵豎起來?!薄拔疫€是讓耳朵耷拉著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引導學生在“讀思達”的過程中,逐漸梳理出大象的想法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為什么改變,以及最終結果如何等問題,弄懂故事闡述的道理。小結時,教師可以再次借助板書,帶著學生邊回顧邊悟理:“大象說的人家是——(生接)小兔、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他們的耳朵都是——(生接)豎著的,大象的耳朵是——(生接)耷拉著的。大象的耳朵和他們的不一樣,大家的耳朵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處。這就是大象說的——(生接)人家是人家,我是我?!?/p>
范有鳳 江蘇省南京江北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