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松,于 蓉,董 瑞,李 程,田 梅
(寧夏農(nóng)林科學(xué)院園藝研究所 銀川 750002)
土壤中微生物種群和數(shù)量是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西瓜根際土壤中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抗性機制密切相關(guān)。西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概率及危害程度受到土壤中微生物種群比例的影響[1-2]。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占比70%以上,其在養(yǎng)分循環(huán)、防控土傳病害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3]。西瓜嫁接處理后,砧木和西瓜接穗的互作會影響根系分泌物,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組成發(fā)生變化[4-5]。
西瓜嫁接技術(shù)比較廣泛地應(yīng)用到生產(chǎn)中,其對根際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和群落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研究已有報道[6-7],但對雙砧木嫁接和中間砧嫁接的西瓜植株根系微生物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8]。根際土壤微生物與連作存在著密切關(guān)系,也會影響到微生物生物量的積累、土壤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釋放[9]。通過優(yōu)良砧木嫁接調(diào)節(jié)根際土壤的微生物種群結(jié)構(gòu),也是克服西瓜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有研究表明,嫁接根系分泌物可降低土壤酶活性;抗性砧木與接穗之間存在著互作效應(yīng),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著根際病原菌的數(shù)量[10-12]。因此,筆者通過檢測分析兩種西瓜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生物學(xué)性狀及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以期揭示雙砧木嫁接、中間砧嫁接增強植株抗性的機制,為進一步有效利用雙砧木嫁接技術(shù)防控土傳病害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的西瓜品種為寧農(nóng)科1 號(由寧夏農(nóng)林科學(xué)院園藝研究所提供),砧木為白籽南瓜品種早生西砧(購于寧夏銀川市西北農(nóng)資城)和野生西瓜(所用材料PI 189225 由國家園藝種質(zhì)資源庫提供)。
試驗于2021 年2-8 月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高閘瓜菜試驗基地開展。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w,后同)19.10 g·kg-1、堿解氮含量83.20 mg·kg-1、有效磷含量22.50 mg·kg-1、速效鉀含量137.30 mg·kg-1、全氮含量1.27 g·kg-1、全磷含量0.93 g·kg-1、全鉀含量49.50 g·kg-1、pH 為8.12,地力水平中等。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采用南瓜和野生西瓜雙根砧嫁接(以下簡稱“雙砧嫁接”)、白籽南瓜為根用砧木且野生西瓜作為中間砧嫁接(以下簡稱“中間砧嫁接”)2 種多砧木嫁接方式(如圖1),設(shè)置南瓜單砧木的常規(guī)嫁接為對照組CK,試驗小區(qū)采用完全隨機排列,設(shè)3 次重復(fù),每個重復(fù)30 株,共9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35 m2,株行距30 cm×2.0 m。生物菌劑按3 kg·hm-1與羊糞6000 kg·hm-1混合均勻,預(yù)濕后于2 月25 日施入定植行內(nèi)。3 月10 日定植,田間管理同常規(guī)生產(chǎn)。
圖1 不同砧木嫁接處理示意圖Fig.1 Different stock grafting treatment diagram
1.3.1 土壤樣品采集方法 西瓜成熟采收后,采集各處理表層0~20 cm 的土樣,采樣時每個處理隨機采集12 株西瓜的根際土壤混樣,重復(fù)采樣3 次獲得3 個分析樣品。樣品過篩(40 目)后迅速裝入無菌自封袋密封,運至實驗室檢測土壤生物學(xué)性狀及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
1.3.2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測定方法 各處理根際土壤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后,采用稀釋平板法測定微生物數(shù)量;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基于高通量測序分析完成。采用容量分析法測定微生物生物量碳;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測定微生物生物量氮;采用磷鉬藍比色法測定微生物生物量磷。采用Hayano 的方法[13]測定β-葡糖苷酶活性,采用Ladd 的方法[14]測定氨肽酶活性,采用Bremner 的方法[15]測定磷酸酶活性。
采用鄧肯氏新復(fù)極差檢驗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利用R 語言v 4.1.3 進行植株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分析。
2.1.1 不同嫁接處理微生物數(shù)量的變化 由表1可知,中間砧嫁接和雙砧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中細菌數(shù)量均顯著高于單砧嫁接對照,雙砧嫁接西瓜處理的細菌數(shù)量與中間砧嫁接處理的差異不顯著。雙砧嫁接西瓜的根際土壤中的放線菌數(shù)量顯著高于其他兩個處理,比CK 提高36.64%。
表1 雙砧木嫁接對西瓜根際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double rootstock grafting on the microbial quantity of watermelon rhizosphere soil(×106CFU·g-1)
2.1.2 不同嫁接處理土壤生物量的變化 由表2可知,3 種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表現(xiàn)為雙砧嫁接>中間砧嫁接>單砧嫁接對照,且3 種嫁接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3 種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表現(xiàn)為雙砧嫁接>單砧嫁接>中間砧嫁接,雙砧嫁接處理顯著高于其他2 個處理,中間砧嫁接與單砧嫁接對照處理無顯著差異。由此可以看出,雙砧嫁接處理有助于富集根際土壤中3 種微生物生物量。
表2 雙砧嫁接對西瓜根際土壤生物量碳、氮、磷含量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ouble stock grafting on biomass C,N,P in watermelon rhizosphere soil (mg·kg-1)
2.1.3 不同嫁接處理土壤酶活性的變化 由表3可知,雙砧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中β-葡糖苷酶、氨肽酶、磷酸酶活性均顯著高于單砧嫁接處理。中間砧嫁接和雙砧嫁接處理間β-葡糖苷酶、氨肽酶活性差異顯著,但二者間磷酸酶活性無顯著差異。中間砧嫁接處理的β-葡糖苷酶、氨肽酶活性與單砧嫁接對照差異不顯著,但其磷酸酶活性顯著高于單砧嫁接對照處理,中間砧嫁接和雙砧嫁接處理間磷酸酶活性差異不顯著。由此可以看出,雙砧嫁接有助于提高根際土壤相關(guān)酶活性,根際土壤β-葡糖苷酶、氨肽酶、磷酸酶活性分別比CK 提高9.01%、16.07%和13.14%。
表3 雙砧木嫁接對西瓜根際土壤酶活性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grafting on enzyme activities in watermelon rhizosphere soil (nmol·g-1·min-1)
2.2.1 不同處理對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的影響由表4 可知,3 個處理的樣本文庫覆蓋率均在98.1%以上,結(jié)果可代表真實情況。雙砧嫁接處理除辛普森指數(shù)顯著低于單砧嫁接和中間砧嫁接處理外,其他3 個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單砧嫁接和中間砧嫁接處理,但中間砧嫁接和單砧嫁接處理的4 個指數(shù)之間均無顯著差異。表明雙砧嫁接處理可顯著提高細菌的豐富度。
表4 不同嫁接處理根際土壤細菌的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4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 under different grafting treatments
2.2.2 不同處理的細菌門分類水平的優(yōu)勢菌群分析 分析不同處理的細菌門分類水平結(jié)構(gòu)可知,在單砧嫁接、中間砧嫁接和雙砧嫁接3 個處理根際土壤中,共有的優(yōu)勢細菌門有12 個。由表5 可知,3個處理中的變形菌門占比最高,分別占比達30.24%、33.04%、32.32%,其次是酸桿菌門、綠彎菌門、放線細菌門,這4 個優(yōu)勢細菌門占比均超過10%以上。
表5 不同處理的細菌門分類水平結(jié)構(gòu)占比Table 5 Proportion of bacterial phylum classification level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
各處理間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綠彎菌門(Chloreflexi)占比差異不顯著。中間砧嫁接處理中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放線細菌門(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匿桿菌門(Latescibacteria)占比顯著高于單砧嫁接對照處理;但單砧嫁接對照處理中的厚壁菌門(Firmicu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占比卻顯著高于中間砧嫁接處理。雙砧嫁接處理中的厚壁菌門(Firmicutes)占比與對照處理差異不顯著;但雙砧嫁接處理中的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螺旋體菌門(Saccharibacteria)占比顯著高于單砧嫁接,說明嫁接改變了這幾個優(yōu)勢細菌門的占比。
2.2.3 基于屬分類水平的優(yōu)勢菌群分析 由表6可知,有10 個優(yōu)勢細菌屬占比大于1%。對細菌屬分類水平共有優(yōu)勢細菌結(jié)構(gòu)占比分析發(fā)現(xiàn),norank_c_Acidobacteria 在根際土壤中占比最高,中間砧嫁接處理占比為7.04%,雙砧嫁接處理占比為5.43%。其中,單砧嫁接植株根際土壤中芽孢桿菌屬(Bacillus)的占比為4.36%,顯著高于中間砧嫁接(2.96%)和雙砧嫁接(2.93%)。
表6 細菌屬分類水平共有優(yōu)勢細菌結(jié)構(gòu)占比Table 6 Proportion of dominant bacterial structures at the classification level of bacterial genera %
雙砧嫁接處理的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norank_o_SC-I-84、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 占比顯著高于中間砧嫁接和單砧嫁接處理;中間砧嫁接處理中的norank_c_Acidobacteria、硝化螺菌屬(Nitrospira)、norank_o_Gaiellales 占比顯著高于其他兩個處理。但各處理間的norank_f_Anaerolineaceae 占比差異不顯著。
2.2.4 基于OTU 水平的Venn 分析 通過統(tǒng)計不同處理樣本中所共有及獨有的可操作性分類單元數(shù)量并繪制Venn 圖。由圖4 可知,西瓜單砧嫁接、中間砧嫁接和雙砧木嫁接3 個處理的根際土壤中細菌總OTU 數(shù)量分別為1895、2076 和2246。其中,共有的OTU 數(shù)量為1794,西瓜單砧嫁接、中間砧嫁接和雙砧木嫁接處理的根際土壤中特有的細菌OTU 數(shù)量分別為12、53 和204。結(jié)果表明,雙砧嫁接和中間砧嫁接均能夠明顯增加西瓜根際土壤中特有的優(yōu)勢細菌數(shù)量,這可能是嫁接提高抗性的主要機制。
圖4 細菌OTU 分類水平Venn 圖Fig.4 Venn plot of bacterial OTU classification level
筆者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雙砧嫁接處理的根系分泌物較自根西瓜顯著抑制病菌群落的生長,尤其是雙砧嫁接提高了西瓜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數(shù)量,具有抑制菌絲生長的化感物質(zhì),這與尹玉玲等[9]在茄子上的研究一致。且雙砧嫁接處理有助于富集根際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表明砧穗間存在著互作效應(yīng),但在向接穗傳遞過程中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這與符厚隆等[10]在冬瓜嫁接試驗中的結(jié)果相近。雙砧木嫁接處理和中間砧嫁接處理根際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均顯著高于單砧嫁接處理,且能夠改善西瓜根際土壤微環(huán)境,提高根際土壤相關(guān)酶活性。但雙砧嫁接對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鐮刀菌數(shù)量)的影響差異還需進一步研究。
除微生物生物量磷無顯著差異外,雙砧嫁接處理碳、氮表現(xiàn)顯著高于中間砧嫁接西瓜處理。與西瓜單砧嫁接處理相比,中間砧嫁接和雙砧嫁接改變了這幾個優(yōu)勢細菌門的占比,比如變形菌門、放線細菌門、硝化螺旋菌門等。同時,雙砧嫁接擁有豐富的特有OTU 數(shù)量及不同占比的共有優(yōu)勢細菌門屬。砧木與接穗通過相互調(diào)節(jié),緩解脅迫因子的傷害,可能是雙砧嫁接提高抗性的主要機制[11-12]。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雙砧嫁接處理根際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雙砧嫁接處理根際土壤中特有分類操作單元OTU 數(shù)量為204,微生物菌門有2 個,分別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螺旋體菌門(Saccharibacteria),不同占比的共有優(yōu)勢細菌門屬為norank_f_Xanthobacteraceae、norank_o_SC-I-84、norank_f_Nitrosomonadaceae。中間砧嫁接處理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覆蓋度較大,但其豐富度與群落多樣性低于雙砧嫁接處理。中間砧嫁接處理根際微生物生物量也發(fā)生了改變,砧木根系分泌物富集并改變了土壤細菌門屬。與之相比,雙砧嫁接處理根際土壤物質(zhì)代謝旺盛,提高了西瓜根際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根際土壤磷酸酶等酶活性也得到提高,改善了根際土壤微環(huán)境。本研究為進一步研究抗性機制和雙砧木嫁接技術(shù)的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