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摘 要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幾何直觀主要是指運用圖表描述和分析問題的意識與習慣,有助于把握問題本質,明晰思維的路徑。教師要重視發(fā)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不斷精進自身對幾何直觀的深刻理解,并在新授課教學、解題教學中重視學生幾何直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教學 幾何直觀 數軸
最近,筆者參加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匯報課的觀課與評課活動,內容是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數軸(第1課時)”。開課的六位教師都是近三年參加工作的,教學熱情高,課前都進行了精心備課,不論是教案、學案的精致呈現,還是課件的精美設計都是值得肯定的。課堂上,教師也能與學生保持積極互動、對話追問。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階段,對數學充滿興趣,“數軸”的教材內容不算太難,課堂氛圍很好。課后帶教師父、教研專家們對青年教師們的點贊式課堂予以高度評價。然而,對于數軸這樣一個重要的數學工具,如何教出深度?還是引發(fā)了筆者的進一步思考。
一、從一節(jié)“數軸”新授課的觀課說起
1.關于“原點”位置
教師在講解數軸定義時,給出的數軸都是標準的圖形,即原點位于“正中”位置,后續(xù)練習時提供的數軸原點也都處在“正中”位置。從學生的畫圖和練習來看,學生都是這樣來畫數軸的。比如,教師給出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在數軸上表示出-1和6.5這兩個數,結果很多學生畫成如圖1所示的數軸。
教師在點評或展示學生的作業(yè)時,如果能發(fā)現如圖2所示的畫法,應給予學生表揚,這將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數軸三要素之一的“原點”。因為原點并不一定要在直線的“正中”,它只是一個基準,“基準”是一種規(guī)定,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重要機會。
2.對“單位長度”的理解
有的教師講解如何在數軸上表示[7/10]時,指出只要會表示[1/10]就好辦了,并在黑板上示范把數軸上的單位長度平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就可以了。該教師還借助動畫呈現如何不斷“細分單位”(如圖3),該動畫生動呈現了如何將0.1進一步細化出更小的單位長度。
上述講解方式有利于學生理解“更小”的分數(小數)的表示方法,但是筆者認為,這種方法還不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單位長度”的本質。比如,我們需要在數軸上表示出[710](如圖4)。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照數軸定義理解圖4是否滿足定義中“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這樣做能加深學生對數軸定義的理解。為了鞏固學生對數軸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追問學生“如何在數軸上快速標出2023與-2023”,這個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數軸“單位長度”的理解。
二、關于發(fā)展學生幾何直觀的幾點思考
1.教師要不斷精進對幾何直觀的深刻理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課標》)指出:幾何直觀主要是指運用圖表描述和分析問題的意識與習慣,有助于把握問題本質,明晰思維的路徑。筆者認為,對于幾何直觀的理解因人而異,且有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同樣對一個概念的呈現與揭示,甚至像上文提到的數軸,這樣看似簡單的概念,筆者提到的這兩處細節(jié)與教學建議,不少“老教師”都表示沒有做過深入思考。試想,如果教師缺少對這類問題的深入思考,就很難在新授課中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教師還可以多加研究多元表征理論,中學階段的函數概念的提出,正是多元表征理論的典型例證,函數可以用表格、圖像、表達式來表示,教師要有準確的理解,并在講解這些不同的表示方式時,引導學生從幾何直觀的視角進行理解。
2.數學概念新授課要重視幾何直觀的滲透
教師應注重新授課概念的不同預設方式,比如數軸的文字表示方式、圖形表示方式,包括數軸的相關概念(三要素)等;與之同類的概念教學,比如平面直角坐標系就可以類比數軸進行;再如,乘法公式的新授課,既要給出文字表示,也要給出符號表示,還可以給出乘法公式的圖形直觀。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進行概念分析,概念分析的常用途徑是在各種問題情境中考查學生如何運用概念。以圓周角的新授課為例,當我們結合圖形定義圓周角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照定義學會辨識圓周角,讓學生繼續(xù)探究同弧所對的圓周角與圓心角之間的數量關系,還需分類討論不同位置關系狀態(tài)下的圓周角與圓心角之間的數量關系,這也是《課標》所提出的幾何直觀的重要內涵之一:會根據語言描述畫出相應的圖形,分析圖形的性質。與上文提到的數軸的原點位置關系相關的又一處新授課教學細節(jié),即關于“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的新授課中,筆者在組織學生畫出形如y=x2-6x+15的圖像時,引導學生先將其配方成頂點式y(tǒng)=(x-3)2+6,明確它的頂點、對稱軸位置,再選取恰當的坐標軸位置,即可畫出更合理的圖像。
3.數學解題教學時要加強幾何直觀的演示
不少教師在數學解題教學中都會進行“一題多解”,有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靈活性。
為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幾何直觀,在開展一題多解的解法探究時,教師要特別關注從數、形兩個角度對解法進行研究,這樣可以讓學生既感受到數式演算的嚴謹性,又能從圖形演示的角度看到問題的直觀性。在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復習階段,以數軸為背景的綜合題很多,數軸的“深刻性”還體現在數軸習題的解答過程中有很多數學思想方法,首先就是數形結合(根據不同習題的解法特點,又可細化為以形助數、以數馭形、數形互助)。到八年級學習函數之后,學生又要靈活運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研究函數問題,對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和圖形直觀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外,不少省市中考試卷中,對幾何綜合題的考查側重于補圖能力的訓練,還需要教師在解題教學時培養(yǎng)學生補全圖形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給出完整圖形,只讓學生完成“后半段”的解題過程,這樣不利于學生幾何直觀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李堡鎮(zhèn)丁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