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安祥燕 張國強 周秀娟 楊 陽
楊偉偉以大量的基礎研究,助力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掀起中國陸相頁巖油革命。
●楊偉偉在自己最美的時光里踐行“為國找油”的青春誓言。 供圖/長慶油田
“這是一塊來自鄂爾多斯盆地地下2000 多米的頁巖樣品,重量是100g。這一瓶重10g 的石油,就是這塊石頭生成的。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資源豐富,在全世界盆地中遙遙領先……”
走進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分析試驗中心副主任楊偉偉總是信心滿滿地向參觀者展示團隊的研究成果。
信心,源自時間的沉淀。十年高校求學、十年科研探索,楊偉偉在自己最美的時光里踐行“為國找油”的青春誓言,與團隊成員一起和石頭對話,從微納米孔中尋黑金,以大量的基礎研究助力探明我國首個10 億噸級頁巖油大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掀起中國陸相頁巖油革命。在中國石油首屆“感動石油人物”評選中,她名列其中。
“博士畢業(yè)時她有留校機會,但她還是希望能到油田去、到實踐中去,直接服務油田的勘探開發(fā)工作?!睏顐サ牟┦可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柳廣弟回憶起楊偉偉畢業(yè)時的選擇,語氣中帶著對學生的贊許和肯定。
1985 年,楊偉偉出生在山東菏澤。天資聰穎的她,求學之路一路綠燈。2002年,楊偉偉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地質專業(yè),自此認識石油、愛上石油。
2011 年,還在讀博的楊偉偉帶著導師的一項關于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滲透油藏富集機理的課題,來到長慶油田做實地研究。
當時,長慶油田剛組建起專項科研團隊,重點針對頁巖油開展理論與技術攻關。同年,部署在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主力產(chǎn)層的試驗井首次獲得穩(wěn)定工業(yè)油流,打破了過去生油層不產(chǎn)油的認識禁區(qū)。
研究結束離開長慶時,課題指導專家、長慶有機地球化學大咖張文正教授對她說:“長慶油田正值大發(fā)展時期。現(xiàn)在最難攻克的是頁巖油,非常需要既懂實驗又懂地質的科技人才?!?/p>
頁巖油的廣闊前景,長慶油田對人才的渴望,讓楊偉偉陷入了深思。
美國通過頁巖油革命實現(xiàn)了能源獨立,改變了世界油氣格局。而中國頁巖油儲量高居全球第三,卻始終無法實現(xiàn)有效開發(fā),油氣對外依存度超過50%,被外國專家說是“捧著金飯碗要飯”。
這個滋味太難受了!
“國家需要頁巖油,長慶有頁巖油,那我就一定要投身油田,用己所學為國找油!”懷揣油氣報國夢想,她畢業(yè)后拒絕了國際能源公司的offer 和留校機會,毅然重返離家千里之外的長慶。
在長慶搞科研有個傳統(tǒng):先穿紅工衣,再穿白大褂。即使是女博士也不例外。
經(jīng)過采油一線鍛煉后,楊偉偉進入長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加入張文正教授的頁巖油科技攻關團隊。
起初,張教授只讓她做一些作圖、整理資料之類的基礎工作。而楊偉偉覺得作圖太簡單了,希望能直接參與頁巖油的前沿研究,做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就在楊偉偉心浮氣躁的時候,張文正說:“圖紙里有一個科研人的思想,地質思維就蘊藏在其中。”于是,楊偉偉主動接下繪制頁巖油開發(fā)基礎平面圖件的任務。
當時,長慶頁巖油研究剛剛起步,油藏分布不清,明確油藏的成因和分布規(guī)律至關重要。年輕氣盛的她,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每天看200 口井的數(shù)據(jù),看不完不許回家。
就這樣,她用100 多天,甘坐冷板凳,日夜和油井對話,以每天200 至300 口井的速度,摸透了鄂爾多斯盆地5000 多口油井的特性,將散落各處的數(shù)據(jù)串成線、連成網(wǎng),變成了一張張立體圖,完美完成繪圖任務,為長慶頁巖油研究項目高質量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在師父的指導下,她交出論文《頁巖油展布規(guī)律》,獲得長慶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青年科技論壇一等獎。
匯報時,被問到任何一口井的地理位置、類型、層位分布,她都能脫口而出,贏得了在場領導專家以及師傅的肯定,稱她是“活地圖”“數(shù)據(jù)庫”。
因為表現(xiàn)出色,2013 年起,楊偉偉便成為課題骨干,逐漸成長為項目負責人。
追夢11 載,楊偉偉從師父張文正手中接過了長慶油田有機地球化學學科帶頭人的擔子,帶領團隊不斷創(chuàng)新陸相頁巖油實驗評價方法,在淡水湖盆有機質富集、頁巖油富烴成藏理論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0 余篇,多次斬獲國際學術論壇獎項,得到國內外院士、專家的高度肯定。
“做科研就要想辦法創(chuàng)新,否則成不了科學家?!边@是楊偉偉的信條。
2015 年,長慶頁巖油勘探開發(fā)已取得重要進展,但頁巖油的賦存狀態(tài)模糊不清,制約了勘探甜點評價和開發(fā)方案優(yōu)化調整。如何找到能動用的頁巖油?這成了困擾楊偉偉的心病。
那段時間,她每天5 點多到實驗室,整理巖樣、配備試劑、調試設備,和同事反復試驗。出了實驗室,她走路時思考,吃飯時琢磨,回到家一頭扎進書房找文獻、看文獻到深夜,睡著了做夢還在焦慮實驗。丈夫說她:“腦子里裝著油、心里想著油,手上沾著油、夢里還是油。”
有天半夜,還在書房看文獻的她,聽到兩歲的孩子在哭。她心急火燎地去沖奶粉,攪拌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速度加快可以讓輕的部分先出來。
想到文獻中關于古土壤學的有機質—黏土分離實驗,剎那間,她靈光一現(xiàn):用離心機快速分離提取,或許可以把納米孔中的游離烴分出來!
她拿起筆,快速在奶粉盒上記下了要點。她又激動又興奮,喂奶的時候,抱著孩子被淚水打濕的小臉蛋忍不住親了又親。這些天困擾她的難題終于有了解決方向。
第二天一早6 點多,她匆匆趕到實驗室。準備好1.4、1.5、1.6、1.7 等10種不同密度的重液,等待師傅們上班一起討論探索。
經(jīng)過反復試驗,最終形成了頁巖油游離烴的快速分離提取方法、吸附烴的定量評價方法,明確了不同烴類的分布狀態(tài),解決了頁巖油“是否可動用、哪些可動用”的問題,成功指導解決了現(xiàn)場難題。這項研究獲得了2019 年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
創(chuàng)新的背后,是不計其數(shù)的時間投入。
同事、家人說她是時間管理能手:晚上哄睡兩個孩子后還會看2~4 個小時文獻;出差坐8 個小時高鐵,一路上都在工作;經(jīng)常早上六七點到實驗室,凌晨才離開;一家人出去旅游,白天帶著孩子玩,晚上在酒店房間讓孩子安靜寫作業(yè),自己打開電腦工作……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根基,但基礎研究往往不能立竿見影,需要投入很多時間,經(jīng)歷千百次失敗,才有可能換來一次成功和創(chuàng)新。每天在崗位干8 小時根本不夠,我就要再多擠出點時間?!彼f。
●從微納米孔中尋找黑金,是楊偉偉和團隊成員一直在做的事。 供圖/長慶油田
油田開發(fā)有這樣一條原則:“先吃肥后吃瘦,吃完肉啃骨頭?!?/p>
2018 年,隴東地區(qū)頁巖油開發(fā)試驗遭遇單井產(chǎn)量低、效益差的困境。開發(fā)效益好的“肥”區(qū)塊在哪里?
頁巖油深埋地下看不見摸不著,楊偉偉團隊決定對巖石樣品開展生烴熱模擬實驗,讓石頭“開口說話”。
可盆地頁巖油油藏類型十分復雜特殊,當時實驗室的設備不能滿足實驗的高要求,找遍國內外買不到一臺適用的設備。怎么辦?只能自主研發(fā)。
楊偉偉勇挑重擔。白天,她圍繞設備的核心功能和指標,尋找生產(chǎn)廠家一個個溝通;晚上,她查閱國內外研究機構相關設備的信息,不斷完善技術方案。半年后,她拿著自己設計的圖紙請來專家會診時,卻被質疑了。
工作一度停滯。迷茫中她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科研工作者要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她的斗志重新被點燃,從頭開始,歷經(jīng)一年,國內首個成烴成藏一體化設備終于成功面世。
“這個裝置可以模擬2 億年前的地層溫度與壓力,就像一臺時光機讓石頭回到過去。我們通過精準的技術換算,能以快進的方式觀察到巖石樣品的演變過程,總結成藏規(guī)律?!睏顐ソ忉尩?。
基于此,楊偉偉和同事們歷經(jīng)3 年時間完成了60 余組試驗,綜合地質基礎研究,找到了頁巖油“肥瘦”分布規(guī)律,為頁巖油增儲上產(chǎn)夯實了資源基礎。
十年間,楊偉偉與長慶頁巖油共同奔跑、共同成長,為國加油。2022 年,長慶油田年產(chǎn)油氣當量突破6500 萬噸,再次刷新中國油氣田年產(chǎn)油氣最高紀錄。其中,頁巖油產(chǎn)量達到221 萬噸,占到全國頁巖油產(chǎn)量的2/3。
“目前我們成功開采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中國能夠實現(xiàn)頁巖油革命,那也一定會是在長慶油田!我相信,在未來,長慶頁巖油的產(chǎn)量會持續(xù)上升,成為高水平穩(wěn)產(chǎn)主力軍?!睂ξ磥?,楊偉偉信心滿滿,“我愿始終扎根科技創(chuàng)新一線,將個人興趣志向融入長慶發(fā)展大舞臺,在鄂爾多斯盆地做好基礎研究、努力為國找油,助推中國頁巖油革命,努力讓我們中國人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