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一般孩子到了兩歲,就會萌發(fā)凡事“我自己來”的獨立意識,他喜歡自己親自動手吃飯、穿衣、洗刷等,樂此不疲。如果家長能尊重孩子的這種獨立意愿,允許他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及時予以贊賞和鼓勵。讓孩子在體驗中積累技能,會為他們之后樂于做家務(wù)打下基礎(chǔ)。
我從廚房出來,見積木散落了一地,便讓豪豪收拾一下,可他頭也不抬,自顧自地玩著手里的玩具。
開飯前,我端出飯菜,讓豪豪幫忙擺筷子,他卻只是伸長脖子看有啥好吃的,對我的話置之不理。我忍不住數(shù)落他:“就知道吃,一點事情都不干!”他隨口來了句:“小孩子都喜歡吃、喜歡玩!”
豪豪已經(jīng)3歲了,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粗厣蟻y七八糟的玩具,再看看只顧埋頭吃飯的兒子,我意識到:需要讓豪豪學(xué)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然而,怎樣才能喚起他做家務(wù)的意識呢?想到他說的那句“小孩子都喜歡吃、喜歡玩”,我有了主意:是不是可以用玩的方式引導(dǎo)他做家務(wù)呢?
第二天,我揉了紫薯面團。豪豪看見了,驚訝地問:“這是什么?”我告訴他是蒸饅頭的紫薯面團,他興奮地說:“像橡皮泥,我想玩?!?/p>
我故意賣關(guān)子:“這可不是玩,是做家務(wù)。”
“那你教我做家務(wù)吧。”豪豪認真地看著我說。
見“魚兒上鉤”,我答應(yīng)了。他洗完手,我給他做示范:“先揉大面團,再將大面團分成小面團,然后把每個小面團揉圓……”
“看起來很簡單嘛!”沒等我說完,豪豪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面團揉搓起來。可他畢竟小,掌握不好力度,面團揉得奇形怪狀,還粘在了案板上。
“媽媽,這面團怎么粘來粘去的,一點都不聽話!”豪豪有點不耐煩了。
“揉面需要功力的,來,媽媽教你?!蔽椅掌鸷篮赖氖郑叭嗟臅r候用力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揉幾下就撒點面粉,轉(zhuǎn)動一下面團。揉得差不多時,將面團翻過來在案板上滾一滾就好了?!?/p>
耐下性子后,豪豪揉的饅頭總算成形了。但沒揉幾個,他眼珠子咕嚕一轉(zhuǎn),說要做小豬饅頭、小魚饅頭、星星饅頭……他拿來橡皮泥參考圖,一會兒搓,一會兒捏,一會兒剪,找黑豆做小豬的眼睛,拿剪刀剪“羊毛”,用瓶蓋壓“魚鱗”。一番操作后,一鍋奇形怪狀的饅頭終于出鍋了。
“哇!這是我做的饅頭,真是好看又好吃?!焙篮酪贿吙兄z頭,一邊自豪地說。
接下來的日子,我經(jīng)常有意引導(dǎo)豪豪做家務(wù),我們一起收衣服并疊好,一起洗菜、剝豆子,一起送玩具們“回家”……有時,我們會互相比拼;有時,我們會當(dāng)對方的老師;有時,我們會合作完成任務(wù)。在做家務(wù)的過程中,豪豪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和自理能力。原來那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朋友變得越來越能干了。
其實,看似簡單的家務(wù)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爸爸媽媽們有意引導(dǎo)孩子去體驗家務(wù)勞動,孩子能收獲更多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