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超
(寧化縣林業(yè)局,福建 三明 365400)
半楓荷為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喬木,為福建省珍稀鄉(xiāng)土樹種,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廣東、海南、貴州和廣西等地區(qū),又名小葉半楓荷、金縷半楓荷等[1-3]。半楓荷有蕈樹屬和楓香屬的綜合特征,對金縷梅科的系統(tǒng)研究具有重要價值[4]。半楓荷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 m,胸徑可達60 cm,葉簇生,葉片革質(zhì)、異型、呈卵狀橢圓形或掌狀3 裂,葉片生于枝條頂端,樹皮粗糙,呈灰色、暗褐色,雄花短穗狀花序,雌花頭狀花序,蒴果[5-7]。半楓荷喜生長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且疏松濕潤的酸性土壤中,屬中性樹種,幼齡期較為耐陰,萌生能力弱,天然更新不易,易受人為破壞,野生種群資源保存少[8]。半楓荷用途廣泛,材質(zhì)優(yōu)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材用,根可入藥,其植物內(nèi)的化學成分亦可提取[9-10]。當前,關(guān)于半楓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扦插組培、育苗和資源調(diào)查等方面,營造林、林下更新等方面的應(yīng)用研究相對較少[11-16]。本文研究在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情況下半楓荷的套種生長情況,為套種半楓荷的林分改造更新造林的生產(chǎn)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116°22′~117°02′E、25°58′~26°40′N),該地位于福建西北,與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廣昌縣交界。寧化縣位于武夷山東麓,屬農(nóng)業(yè)大縣,是南方56個重點林區(qū)縣之一,下轄9 鎮(zhèn)7 鄉(xiāng)。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 ℃,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 750 mm,年均無霜期216 d,年均日照時數(shù)1 600 h,夏天無酷暑。地貌以丘陵及山間盆地為主,由西向東總體逐漸降低,山峰眾多,山谷多溪流。土質(zhì)松軟肥沃,以酸性的紅壤、黃紅壤為主。該地區(qū)森林覆蓋率高達74.6%,主要樹種有毛竹、杉木、馬尾松、油茶和木荷等,有天鵝湖溶洞群喀斯特地貌著名風景區(qū)以及客家祖地等風景名勝區(qū)。
本文通過在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研究半楓荷在4 種不同林分下的生長情況。4 種林分分別為杉木林、馬尾松林、木荷林和油茶林,郁閉度均在0.5左右。套種造林試驗地位于該地區(qū)湖村鎮(zhèn),試驗地選取坡向均為南、坡度相差不大地塊,光照強度大致一致,總面積約3.67 hm2。苗木選取2年生實生容器苗,苗木健壯、無病蟲害、規(guī)格大致相同,種植密度約為1 111 株/hm2,即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按3 m×3 m 的株行距營造,并與原生樹種合理均勻分布。造林前,做好整地、挖穴施基肥,于春季雨后造林,造林后春、夏季各除草一次,連續(xù)除草3年。春季造林后,于當年冬季開展造林成活率調(diào)查,于造林后第3年冬季開展造林保存率調(diào)查、樹高生長情況調(diào)查、胸徑生長情況調(diào)查和冠幅生長情況調(diào)查。調(diào)查4 種不同林分各設(shè)置標準地,采用25.8 m×25.8 m 作為標準地,共設(shè)3次重復(fù)。
對4 種不同林分取土壤(隨機選取,3 次重復(fù))進行理化性質(zhì)分析,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質(zhì)情況如表1所示。綜合分析可知,4種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質(zhì)差別不大。
表1 不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質(zhì)情況
調(diào)查所測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6、SPSS 22.0 等軟件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取均值后進行方差分析。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情況如圖1所示。4 種不同林分下,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在84%~91%,其中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最高,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次之,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第三,馬尾松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最低。通過對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進行方差分析可知,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與油茶林的半楓荷成活率存在顯著差異,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與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亦存在顯著差異,但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成活率與馬尾松的半楓荷成活率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響,其中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較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套種。
圖1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保存率情況如圖2所示。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保存率在82%~88%,其中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最高,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次之,馬尾松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第三,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最低。通過對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保存率進行方差分析可知,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與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不存在顯著差異,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與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存在顯著差異,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與馬尾松下套種半楓荷保存率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造林保存率有一定影響,其中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造林保存率較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套種,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馬尾松林和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保存率之間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2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保存率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生長情況如圖3所示。比較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可知,油茶林最高,木荷林次之。通過對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的半楓荷的樹高進行方差分析可知,油茶林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與木荷林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不存在顯著差異,木荷林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分別與馬尾松林、杉木林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存在顯著差異,馬尾松林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與杉木下套種的半楓荷樹高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樹高生長有一定影響,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最高,其次是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但二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馬尾松林和杉木林下套種的半楓荷的樹高之間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3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生長情況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胸徑生長情況如圖4 所示。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其胸徑生長情況大小為木荷林>油茶林>杉木林>馬尾松林。通過對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的半楓荷的胸徑進行方差分析可知,木荷林下半楓荷胸徑與油茶林下半楓荷胸徑不存在顯著差異,油茶林下半楓荷胸徑分別與杉木林、馬尾松林下套種的半楓荷胸徑存在顯著差異,杉木林下半楓荷胸徑與馬尾松下半楓荷胸徑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胸徑生長有一定影響,其中木荷林下半楓荷的胸徑最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半楓荷的胸徑,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杉木林和馬尾松林下套種的半楓荷的胸徑生長之間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4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胸徑生長情況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生長情況如圖5所示。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生長情況大小為油茶林>木荷林>馬尾松林>杉木林。通過對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進行方差分析,可知,油茶林下半楓荷冠幅與木荷林下半楓荷冠幅不存在顯著差異,木荷林下半楓荷冠幅分別與馬尾松林、杉木林下套種的半楓荷冠幅存在顯著差異,馬尾松林下半楓荷冠幅與杉木下半楓荷冠幅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冠幅生長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油茶林下套種的半楓荷的冠幅最高,其次是木荷林下套種的半楓荷的冠幅,但二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半楓荷冠幅生長方面,馬尾松林和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生長之間也不存在顯著差異。
圖5 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生長情況
通過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研究半楓荷在油茶林、木荷林、杉木林和馬尾松林下套種的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樹高生長、胸徑生長和冠幅生長等生長情況,分析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的生長差異。綜合上述分析,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對其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樹高生長、胸徑生長和冠幅生長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較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套種,且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造林保存率較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套種,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最高,其次是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樹高,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胸徑最高,其次是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的胸徑,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最高,其次是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冠幅,但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林分下進行更新造林,造林保存率的指標比造林成活率的指標更重要,故雖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的造林成活率比油茶林較高,但在造林保存率方面,木荷林與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的保存率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常見生長指標中,胸徑與樹高的生長也較為重要。綜上,4種不同林分下套種,木荷林下套種半楓荷以及油茶林下套種半楓荷均相對有利于半楓荷的成活、生長,而杉木林下套種半楓荷以及馬尾松林下套種半楓荷相對不利于半楓荷的成活、生長。
研究表明,半楓荷與杉木按5∶5 的混交比例進行混交造林,比6∶4或4∶6混交造林更有利于半楓荷的生長[10]。本文研究4 種不同林分下套種半楓荷,在郁閉度為0.5的林分下造林,為林分改造更新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今后還可繼續(xù)研究不同郁閉度對半楓荷的生長影響,為林分改造更新提供更加全面的數(shù)據(jù)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