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全身麻醉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一種麻醉方式,通常情況下接受全身麻醉手術治療的成年患者可良好配合醫(yī)護人員順利完成麻醉相關操作,但兒童群體受自身認知水平、自護能力等影響常存在手術恐懼、焦慮等情緒而增加麻醉難度[1-2]。因此,提高小兒全麻誘導配合度是臨床護理人員重點討論的問題,由于小兒與成年人在認知與管理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適用于成年患者的常規(guī)干預手段難以保證小兒患者的護理效果。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能夠評估全麻鎮(zhèn)靜水平與麻醉深度,從而更加準確的反映全麻患兒的麻醉狀態(tài),是全麻過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3-4]。漫畫式親子互動是一種基于小兒活潑好動、喜好新奇的特點而開展干預的針對性護理模式,可有效利用兒童興趣點對患兒依從性的正向促進作用[5]。BIS監(jiān)測結合漫畫式親子互動護理能夠提高患兒遵醫(yī)性,改善患兒麻醉誘導配合度低的現(xiàn)象,提高麻醉護理質量。本研究探討漫畫形式親子互動結合BIS監(jiān)測對全麻患兒術后蘇醒及拔管結局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全麻手術治療的患兒86例,將2020年4月-2021年2月接受BIS監(jiān)測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患兒43例設為對照組,將2021年3月-2022年1月接受BIS監(jiān)測與漫畫形式親子互動護理干預的患兒43例設為研究組。納入標準:(1)因外科手術需接受全身麻醉的患兒;(2)年齡2~14歲,具備基本認知能力;(3)監(jiān)護人對研究內(nèi)容知情。排除標準:(1)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6]>Ⅲ級;(2)合并顱腦損傷或神經(jīng)功能異常;(3)臟器功能嚴重損傷;(4)合并認知或智力障礙;(5)存在意識障礙或昏迷。研究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6.53±0.76)歲,體重指數(shù)(19.25±0.43)kg/m2;ASA分級:Ⅰ級22例,Ⅱ級18例,Ⅲ級3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47±0.80)歲,體重指數(shù)(19.31±0.39)kg/m2;ASA分級:Ⅰ級24例,Ⅱ級17例,Ⅲ級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兒手術過程中均接受BIS監(jiān)測,采用BIS監(jiān)護儀兒童專用電極,將4個電極分別放置于患兒太陽穴兩側、眉弓上部、前額位置,數(shù)據(jù)采集間隔20s。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接受漫畫形式親子互動護理干預。
1.2.1信任感建立 患兒確診入院后,由??谱o士提前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交流過程中觀察患兒的性格、喜好、收集既往就醫(yī)資料,初步評估患兒治療依從性,圍繞患兒喜好作品中的典型角色進行童趣化交流,初步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感。
1.2.2喜好收集 通過患兒家屬進一步了解患兒性格特點、喜好及遵醫(yī)性情況,并根據(jù)收集的信息整體規(guī)劃患兒護理方案,消除患兒恐懼感,護理過程中應避免患兒直視注射器或血液。
1.2.3漫畫式互動情境設計 以患兒最喜歡的動畫、游戲、影視劇、小說等作品中的一項為切入點,結合患兒性格行為特征進行針對性設計,設計對患兒有吸引力的漫畫式親子互動護理情境,其中護士、麻醉人員及主治醫(yī)師分別模擬患兒喜歡作品中的角色,并將手術及麻醉過程帶入相應場景,提高患兒的配合度。
1.2.4漫畫式親子互動健康教育 向患兒家屬普及全身麻醉、麻醉誘導以及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家屬重視程度,以童趣化方式引導患兒積極配合治療,并囑患兒情緒放松,積極配合角色的演示。
1.2.5漫畫式親子互動麻醉干預 護士及麻醉醫(yī)師應在手術正式開始前30min積極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交流時應模擬自身的童趣化角色,引導患兒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待患兒進入麻醉間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患兒喜歡的影視作品降低對麻醉過程的關注度,同時護士及麻醉人員應以自己扮演的童趣化角色鼓勵患兒,根據(jù)患兒喜好進行交流、通過情境扮演、作品播放等形式轉移其注意力,若患兒麻醉誘導過程中仍出現(xiàn)哭泣、抗拒等遵醫(yī)性降低的行為,應轉移患兒注意力,以童趣化情境中的角色鼓勵患兒積極配合。
1.2.6心理干預 患兒手術完成蘇醒后,護士以自己扮演的角色鼓勵患兒,根據(jù)患兒反應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指導患兒家屬對其進行疏導與關懷,避免患兒因術后疼痛產(chǎn)生負性情緒而影響治療效果。
1.3.1焦慮、抑郁 采用兒童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C)[7]和兒童抑郁評定量表(CDRS)[8]進行評價,其中STAIC量表包括狀態(tài)焦慮及特質焦慮兩個分量表,各20個條目,共40個條目,各條目采用1~4分評分法,總分160分;CDRS包含18個條目,總分54分,分值均與患兒焦慮或抑郁程度呈正相關。
1.3.2治療依從性[9](1)依從性差:麻醉或治療過程中,患兒出現(xiàn)掙扎、逃避、哭鬧等不遵醫(yī)行為,且干預后仍未好轉,導致相關操作延遲;(2)依從性一般:患兒出現(xiàn)上述不遵醫(yī)行為,經(jīng)干預后能主動配合完成相關操作;(3)依從性良好:患兒全程均配合良好,無影響治療或置管操作的行為發(fā)生。
1.3.3蘇醒指標 包括拔管時間、蘇醒時間(手術結束至首次睜眼)、離室時間(麻醉后恢復室內(nèi)停留時間)、術中BIS均值、蘇醒時BIS值。
1.3.4麻醉并發(fā)癥 包括惡心或嘔吐、蘇醒延遲、反流或誤吸等發(fā)生情況,并計算發(fā)生率。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TAIC、CDRS評分的比較 (分,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n(%)
表3 兩組蘇醒指標的比較
表4 兩組麻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全麻具有術中循環(huán)穩(wěn)定、應激小、舒適度佳的優(yōu)勢,但患者從清醒狀態(tài)進入完全麻醉狀態(tài)存在一定時間間隔,這一時間段臨床稱之為麻醉誘導過程[10-11]。與成年患者不同,兒童通常由于自身認知及管理能力的限制具有更低的治療依從性,使患兒麻醉誘導配合度較差,不僅增加手術室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也可能導致患兒手術應激反應加劇,甚至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嚴重影響其預后質量。研究顯示[12-13],手術應激反應是影響患者術后身體恢復效果的關鍵因素,而患兒麻醉誘導過程中出現(xiàn)強烈抵抗、哭鬧等不遵醫(yī)行為可導致手術應激加劇,增加麻醉誘導難度,影響患兒微環(huán)境平衡,不利于整體治療。兒童認知與行為管理能力相對成人較弱,但兒童具有活潑好動、懵懂天真的天性,同時思維敏捷且喜好新奇事物[14]。利用兒童這一特性開展針對性的漫畫形式親子互動護理干預能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緩解患兒緊張與恐懼心理,提高患兒麻醉質量與治療效果,降低麻醉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STAIC、CDRS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與張立等[15]研究結果相符。表明漫畫形式親子互動結合BIS監(jiān)測能夠提高全麻患兒治療依從性,減輕患兒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BIS均值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離室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麻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與馮瑞玲等[16]研究相似。表明漫畫形式親子互動結合BIS監(jiān)測可提高麻醉質量與蘇醒質量,縮短患兒復蘇時間,降低麻醉風險。分析原因:由于BIS監(jiān)測能夠對全麻患兒麻醉狀態(tài)進行持續(xù)評估,并根據(jù)BIS監(jiān)測結果靈活調整維持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避免麻醉深度過低或過高影響患兒身體健康與術后康復。同時,漫畫形式親子互動根據(jù)兒童喜好新奇、思維活躍、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針對性的設計符合兒童喜好的漫畫式親子互動情景,將患兒喜歡與崇拜的角色人物代入至患兒自身,并將護士、麻醉師及主治醫(yī)師設置為患兒喜歡的影視、動畫等作品中的角色,通過童趣化的漫畫互動,減輕患兒的恐懼感,從而提高患兒麻醉質量,降低麻醉相關風險。
綜上所述,漫畫形式親子互動結合BIS監(jiān)測,能夠減輕全麻患兒負性情緒,提高麻醉配合度、麻醉質量與蘇醒質量,降低麻醉風險,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