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限良,唐 梅,陸建康
(1.東蘭縣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廣西東蘭 547499;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西南寧 530000)
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稻米品質(zhì)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東蘭墨米因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東蘭墨米可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品種,其中早稻、中稻品種屬于感溫型品種,晚稻品種屬于感光型品種。本文主要介紹在廣西東蘭縣種植面積較大、種植歷史悠久的晚稻高稈感光型東蘭墨米品種。該品種為感光型有色富硒糯性稻種,幼苗期葉尖為紫紅色,成株期其葉基部為紫紅色,莖稈呈紫色。
廣西東蘭縣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長冬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350 d 以上,年平均氣溫18.6~21.0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間1 520 h。年平均降水量為1 43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占全年雨量的80%~85%。依托東蘭縣良好的地區(qū)生態(tài)優(yōu)勢,種植于土坡梯田和喀斯特地貌山谷中的東蘭墨米蛋白質(zhì)含量高,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多達18 種,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比普通的秈米高26.4%[1]。此外,東蘭墨米的硒含量在0.21~0.36 mg·kg-1,屬于富硒食品,已于2016 年3 月被原農(nóng)業(yè)部授予國家地理標志[2]。
東蘭墨米屬于高稈大糯品種,不耐肥,分蘗中等,谷粒紫色或褐色,米粒黑色,具有耐陰、耐寒、耐瘠等特點,但結(jié)實率中等偏低,較適宜在高寒山區(qū)栽培,為東蘭縣傳統(tǒng)名優(yōu)產(chǎn)品。東蘭墨米株高140~160 cm,全生育期125~140 d,種植地主要分布在東蘭縣武篆鎮(zhèn)、蘭木鄉(xiāng)、東蘭鎮(zhèn)等各鄉(xiāng)村,截至2020 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5 375 hm2,帶動全縣2.42 萬戶農(nóng)戶種植[3]。東蘭墨米年產(chǎn)總量穩(wěn)定在7 500 t 左右,每667 m2產(chǎn)量250 kg,平均每年產(chǎn)值達6 000 萬元[4]。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zhì)的要求逐漸提高,東蘭墨米作為有色富硒食品的消費市場日益擴大,東蘭墨米的價格也在逐年升高,截至2022 年,東蘭墨米的市場銷售價為14~16 元·kg-1,市場開發(fā)潛力大,經(jīng)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
然而,東蘭墨米卻存在主穗和分蘗穗長度較短、大小和粒數(shù)不一等性狀不穩(wěn)定的問題,以及存在病害率高的缺點,如紋枯病感病率是普通雜交水稻的3.3倍,稻瘟病感病率是普通雜交水稻的2.7 倍[5]。此外,東蘭墨米的莖稈相對細軟,易倒伏,且不耐肥,在缺乏科學、合理栽培管理措施的情況下,產(chǎn)量水平不高。因此,探討東蘭墨米高產(chǎn)栽培技術對推動東蘭墨米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2.1.1 秧田的選擇
應選擇在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田塊進行培育,且要求前茬種植的作物病蟲害相對較少。
2.1.2 播種育苗時間
東蘭縣已形成固定的墨米種植習慣,早稻一般在3 月3 日左右播種,中稻種植一般在4 月下旬到5 月上旬進行播種,晚稻一般在6 月25 日左右播種。由于東蘭縣位于云貴高原南麓,地形復雜多樣,不同海拔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也不盡相同,因此各鄉(xiāng)鎮(zhèn)播種時間略有差異。
2.1.3 秧田的整地及施肥措施
在選擇好秧田后,應根據(jù)不同海拔地區(qū)適宜播種的時間,在種植的前1 年冬天進行秧田翻犁過冬,以培養(yǎng)和提高土壤肥力。在播種前15 d 左右對秧田進行碎土耙田,將秧田耙平后待泥土下沉,然后進行開溝作畦,畦面寬度以120~150 cm 為宜,長度可根據(jù)秧田的長度而定,一般情況下以10 m 為宜;溝寬以30~40 cm 為宜,溝深為15~20 cm。
為確保秧田中的養(yǎng)分能夠滿足秧苗的生長,在起畦后應對畦面進行整平并施用肥料,一般可使用復合肥[m(N)∶m(P2O5)∶m(K2O)=15 ∶15 ∶15],按每667 m225 kg 的使用量均勻施用在畦面上,將其壓入土中后待播種。
2.1.4 選種及種子處理
1)良種選擇。目前,東蘭墨米品種中生長性狀較為穩(wěn)定,且生長好、純度高的留種區(qū)域包括武篆鎮(zhèn)、長江鎮(zhèn)、金谷鄉(xiāng)、蘭木鄉(xiāng)、大同鄉(xiāng)等片區(qū)。因此,應選擇產(chǎn)自這些地區(qū)的東蘭墨米良種,且要求選擇飽滿、活力強、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2)種子處理。①曬種:在播種前應曬種3~5 h,以增加種皮的透性,增強種子的吸水能力,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②選種:采用風選的方式剔除秕谷,去除病粒,再利用鹽水篩出生長不良、不飽滿的種子,鹽水配比為1.0 ∶1.3,具體操作為將配置好的鹽水加入種子后充分攪拌,并將懸浮的種子去除。③消毒:在播種前應先用40%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200 倍液浸泡種子12 h,經(jīng)過浸泡消毒的種子用清水洗凈后,用清水浸泡種子12~24 h,使其充分吸水。
3)種子催芽處理。將清水浸泡過的種子置于籮筐中,并在籮筐上鋪蓋薄膜,在室內(nèi)常溫的條件下進行催芽即可。為確保種子的受熱更加均勻,應定時對種子進行翻動,間隔時間以4~6 h 為宜。在翻動種子的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種子干白的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淋水處理。待種子芽根長度長至半粒谷長時,即可進行播種。
2.1.5 播種
1)播種方式。①旱播:用木板壓平苗床,澆足水分,使10 cm 左右土層處于水飽和狀態(tài),待床面無積水即可播種;用種量60 g·m-2左右,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然后用木板將種子輕壓入土中,蓋一層預先篩好的肥沃細土,厚度為1 cm,注意蓋種要均勻。②半水播:秧田犁耙好開溝起壟,一般壟寬1.2~1.5 m,用木板將泥漿拉平即可播種,用種量與旱播相同,然后通過在壟面拖行編織袋的方式將種子輕輕壓入土中。
2)盤播規(guī)格。①人工盤播。選用30 cm×58 cm、孔徑2.5 cm 的塑料秧盤,先用泥漿填滿秧盤孔,然后在秧盤上均勻撒播種子,并用抹灰刀將種子壓入秧盤泥漿中。②機械盤播。667 m2大田需要用育秧硬盤20 張,每張需要營養(yǎng)基泥2 kg,隨后進行育秧機播種,要控制好下種量,確保種子分布均勻,基泥的底層和覆蓋層不得出現(xiàn)空白。播種完成后,及時將秧盤移至暗室(溫室),在暗室培育48 h 后長根。通過暗室(溫室)培育長根后,將育秧硬盤移至煉秧棚育秧,一般早稻15~20 d,晚稻12~15 d。待秧苗生長到3~4 葉、高12~17 cm 即可機插作業(yè)。
2.1.6 秧苗管理
1)水分管理。為促進秧苗的健康生長,在秧田的水分管理過程中,應確保秧田土地濕潤不板結(jié)、畦溝中灌滿水;而在降水較多的情況下,則應及時對秧田進行排水防澇處理,秧苗起針后,確保畦面保持淺水層即可。
2)追肥管理。為促進秧苗的快速生長,在秧苗的起針期、2 葉1 針期及催根期使用速效肥進行追肥,同時為防止秧苗徒長,應減少氮肥的施用。起針期時,可采用腐熟沼渣肥與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250~300 kg進行潑施;待秧苗生長至2葉1針期時,可采用腐熟沼渣肥與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750 kg 加上45%氨水每667 m2施用8~10 kg 進行潑施;待秧苗生長至催根期時,即插秧前的7 d,可采用腐熟沼渣肥與水以1 ∶5 的比例按每667 m2施用750~1 000 kg 加上45%氨水每667 m2施用8~10 kg進行潑施。
2.2.1 大田的準備工作
在秧苗移栽前,應將大田充分耙碎耙平,并對大田進行漚田處理,漚田時長以超過5 d 為宜,綠肥田則以超過15 d 為宜。在大田耙平后可采用復合肥[m(N) ∶m(P2O5) ∶m(K2O)=15 ∶15 ∶15]以 每667 m225 kg 的用量進行施用。
2.2.2 秧苗移栽
移栽的秧苗一般以5~6 齡苗為宜,起秧時,應避免傷及秧苗的根部,且要求秧苗生長健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1)人工插秧。人工插秧的方式下,插秧株行距規(guī)格應控制在15 cm×24 cm,即每667 m2插秧苗數(shù)量約為1.85 萬蔸。每穴秧苗3~4 株,以確保每667 m2能夠有5.5 萬~7.4 萬基本苗。
2)人工拋秧。耙田土壤處于泥漿狀態(tài),土質(zhì)松軟,最適宜拋秧。爛泥田耙后要等泥沉實后再進行拋秧,秧苗下沉不能太深。砂質(zhì)土要隨耙隨拋,保持秧苗直立?;久鐢?shù)為每667 m2能夠有1.67 萬~1.80 萬,拋秧時田中水層保持2 cm。
3)機械插秧。機械耙田后土質(zhì)松軟,土壤處于泥漿狀態(tài),在確保田中水層2 cm 的情況下采用機械插秧,株行距規(guī)格應控制在30 cm×17 cm,即每667 m2插秧苗數(shù)量約為1.31 萬蔸。每蔸秧苗2~3 株,以確保每667 m2能夠有2.62 萬~3.93 萬基本苗。
2.3.1 水分管理
為確保秧苗回青,在插秧后的第2 天上午應及時對大田灌水處理,水深以3~5 cm 為宜。秧苗回青后應淺水分蘗,待分蘗夠苗后為避免無效分蘗,應及時采取曬田措施。秧苗生長的中后期,在抽穗期采用深淺交替的方式灌溉,以大田面不開裂為宜。此外,在夏季多雨季節(jié)應及時采取排澇措施。
2.3.2 追肥
插秧后為促進秧苗的分蘗,應及時追加分蘗肥,每公頃施尿素50 kg。后期穗肥每公頃施225 kg 的氯化鉀。
2.3.3 除草
待水稻生長至4~5 葉期時,可根據(jù)大田雜草的生長情況,每公頃使用20%的雙草醚按0.9 kg 或30%的氰氟草酯1.5 L 兌水450 kg 進行噴施。
2.3.4 病蟲害防治
在對稻田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加強農(nóng)業(yè)防治,選用抗性強的品種,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注意園地清理。2)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學農(nóng)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nóng)藥的敏感時期,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等措施,以保護稻田害蟲的天敵。3)采用化學農(nóng)藥防治方式時,優(yōu)先選用生物農(nóng)藥進行防治,同時農(nóng)藥使用應符合《農(nóng)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1989)和《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系列標準的規(guī)定。4)物理防治可通過使用光誘燈、頻振式殺蟲燈、色光板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
主要病害的防治。1)稻瘟?。寒?shù)疚敛〉闹行牟F出現(xiàn)時,每公頃用三環(huán)唑0.30~0.37 kg 或稻瘟靈500~700 倍液噴霧防治。2)稻紋枯?。寒敺痔Y期叢發(fā)病率在15%~20%、孕穗期發(fā)病率在30%以上時,每公頃可選用井岡霉素4 000~5 000倍液噴霧1~2次。3)惡苗病:可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鮮胺溶液浸種。
主要蟲害的防治。1)三化螟:在螟卵孵化初盛期,對每667 m2卵塊發(fā)生量在50 塊以上的田塊進行藥物防治,每公頃用殺蟲雙0.54~0.67 kg,或殺蟲單0.67~0.83 kg,或三唑磷2 500 倍液噴霧。2)稻飛虱:百叢蟲量達1 500~2 000 頭時,每公頃用噻嗪酮0.10~0.15 kg 或吡蟲啉1.5~2.0 g 兌水50 kg,對準稻株中下部噴霧。3)稻縱卷葉螟:當分蘗期百叢幼蟲65~85 頭、孕穗期40~60 頭時,可使用殺蟲雙、殺蟲單進行防治。
2022 年,在東蘭縣武篆鎮(zhèn)中和村東蘭墨米高產(chǎn)栽培的15 hm2示范區(qū)中,隨機抽取3 塊田進行實割測產(chǎn),其中各田塊每667 m2折干谷重量分別為464.5 kg、446.3 kg、430.6 kg,折干谷平均產(chǎn)量447.14 kg,每667 m2產(chǎn)值3 130~3 577 元。僅武篆鎮(zhèn)中和村的15 hm2東蘭墨米示范區(qū)就能實現(xiàn)產(chǎn)值超75 萬元,經(jīng)濟效益良好。
綜合上述,東蘭墨米的高產(chǎn)栽培首先需要選擇良好的品種進行種植,且在秧苗培育的過程中做好消毒處理,減少病害的發(fā)生;種植后應加強大田栽培管理,及時科學合理追肥和定期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才能有效促進東蘭墨米的生長,實現(xiàn)東蘭墨米的豐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