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杰
我的父母經營著一家小型超市,因此我從小便耳濡目染,對經商頗感興趣。
然而,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我因幾分之差,和心心念念的商學院失之交臂。不過我也沒有氣餒,畢竟經商從來不設門檻,既然做不了“學院派”,那我就去做“行動派”!我要用實踐來積攢自己的“財商”。
沒想到大一剛開學,經商的機會就來了。我們新生宿舍的宿舍門是那種需要外掛鎖的老式門,每間宿舍分配了兩把鑰匙,可宿舍都是八個人住,鑰匙明顯不夠。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我的腦子一轉,想出了主意:代配鑰匙,交貨后付款。本班同學我只收個成本費,但其他班級和學院的同學我就“公事公辦”了。就這樣,上大學的第一天,我就給自己掙到了零花錢。
第二次掙錢是由學姐牽的頭。我們學校有規(guī)定,要想順利畢業(yè),除了專業(yè)課成績要合格,英語四級也是一定要通過的。那個時候,雖然網絡購物已經流行,但是報刊書籍主要還是靠線下購買。學姐從代理商那里拿了幾份英語學習報的樣報,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敲開宿舍門,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去逐個推銷。
那段時間,我每天晚上都會去宿舍樓“掃樓”。一開始,我經常吃“閉門羹”,但沒關系,這間宿舍不行就換下一間。我也能理解同學們不喜歡上門推銷的心情,沒辦法,賺錢的第一步就是要“臉皮厚”。好在這份報紙的內容不錯,加上學姐就是靠它通過英語四六級的,這也給了我們推銷的底氣。后來我發(fā)現了訣竅,那就是學習的熱情會傳染,只要宿舍中有一兩個人訂購了報紙,那么其他人也會“從眾”,這樣整間宿舍基本上就能“拿下”了。在推銷過程中,我一邊鍛煉自己的膽量和口才,一邊總結經商的智慧和經驗,一路下來受益匪淺。
大三那年,學校新建了一條商業(yè)街,學校后勤部開始對外招租。聽聞這個消息,我來了興趣。正好商學院的同學要完成商業(yè)課的實踐作業(yè),學院會提供部分資金。就這樣,我們幾個一拍即合,并和學校后勤部進行了談判:先不收房租,后續(xù)的租金根據我們的盈利情況來商定,條件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這個案例都會作為商學院的創(chuàng)業(yè)樣板進行展示。
地方是有了,可要做什么項目,我們幾個卻意見不一。校園內的店鋪基本涵蓋了學生們的吃喝玩樂,業(yè)態(tài)已經很成熟了,如何突顯差異性、提高競爭力成為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對此,我們特意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很多學生都渴望有一個可以悠閑暢談的場所。最后經過商議,我們決定開一家水吧,顧客可以在這里喝茶,也可以喝咖啡、果汁等,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分割開,滿足不同顧客群體的個性化需求。方向確定之后,我們幾個人就開始按照各自的分工忙活起來:找藝術學院的同學幫忙設計,聯系工程隊來裝修,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對員工進行業(yè)務培訓……在這過程中,我經歷了各種波折,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知易行難”。
最后,水吧如期開業(yè),同學們也很捧場,而且水吧所有的工作都是我們幾個“元老”和勤工儉學的學生在做,節(jié)約了人力成本。經過幾個月的經營,我們的水吧開始盈利,資金也漸漸回籠。萬萬沒有想到,初出茅廬的我們居然能夠創(chuàng)業(yè)成功,最后還成為商學院典型的創(chuàng)業(yè)案例,受到學院和學校的表彰。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贝髮W里的這些“生意經”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百分之七十的行動,抵得過百分之百的完美主義。永遠不要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再行動,而是要在行動中準備著。順著自己的興趣,勇敢地去行動,相信你一定會收到來自生活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