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富
農歷2024年屬甲辰年。按陰陽五行之說,甲為木,木屬青色,因此稱“青龍年”。
青龍,又稱蒼龍,為“天之四靈”之一的東方之神,具有操控天神雷電之力,是鎮(zhèn)邪扶正、調和陰陽、守財護土、守江護海、呼風喚雨的祥瑞之獸。它代表東方和春季,常常被作為吉祥的象征和文化符號。在十二生肖中,唯有龍為現(xiàn)實生活中所無,因而它最具象征意義,最有神秘力量。在人們的想象中,它既能在空中飛翔,又能于水中暢游,神出鬼沒,變幻莫測。龍的圖形在我國5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已出現(xiàn),紅山文化時期就有龍形器。在古代動物分類中,龍屬鱗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彼稳肆_愿的《爾雅翼》說龍有九似:“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p>
在中國古代數(shù)術學中,龍的出現(xiàn)常預示著大人物或圣人的降臨。千古圣人孔子就由龍托夢而生。東晉王嘉《拾遺記》曰:“周靈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魯襄公之世。夜有二蒼龍自天而下,來附征在之房,因夢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來,以沐浴征在?!狈饨ǖ弁醢妖堊鳛樽约簩S械南笳魑铩K抉R遷在《史記》中數(shù)次記載劉邦和龍的故事。“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眰髡f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從此龍成為皇帝的專用名詞,皇帝稱為“真龍?zhí)熳印?,皇帝的服飾稱“龍袍”“龍冠”,居所為“龍庭”,座椅稱“龍椅”,高興為“龍顏大悅”,生氣為“龍顏大怒”,去世為“鼎成龍去”“龍馭上賓”。臣民要是用龍作為器物衣飾的裝飾圖案,那可能就有“僭越”之罪,會招來殺身之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聞一多先生指出,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來源于黃帝時代的傳說。龍的起源與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有關?!堆a史記·三皇本紀》中記載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妒斑z記》描述伏羲出生時的樣貌,就是后世傳說中龍的形象。華夏文明始祖炎、黃二帝與龍也有緊密聯(lián)系。《帝王世紀》記載:“神農氏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睋?jù)《史記》記載,傳說黃帝草創(chuàng)華夏文明后,采首山之銅,鑄成一個大鼎,鼎成之日,有神龍現(xiàn)世,下迎黃帝,黃帝遂乘龍升天而去,從者七十余人。
龍是先民所推崇的圖騰。最先以龍為圖騰的是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據(jù)古代的傳說:夏朝第一個君王禹是個治水英雄,當他受禪登基時,蟠龍迅速從藏身的地方飛出來。夏王朝的大旗上畫著兩龍相交的紋樣。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數(shù)千年來,隨著中華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發(fā)展,龍的演化也出現(xiàn)了包容性的融合,其體態(tài)和意象也變化無窮,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形象到內涵,龍都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的生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龍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和精神核心的代表,一直貫穿、影響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悠久歷程,是民族發(fā)展強大的精神動力。當今,龍的精神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使命,龍文化成為鼓舞人民心心相系、團結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紐帶,助力中國這條巨龍騰飛。
甲辰年之甲代表陽氣始發(fā),萬事萬物始生之意;辰為東方之龍,辰時又是上午七至九時,是七八點鐘的太陽,所以甲辰年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機遇的一年?!扒帻埮e步行千里,休道蓬萊歸路長”。希望我們在龍年要有龍馬精神,龍翔虎躍,收獲龍年的希望與幸福。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