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青
總有媽媽抱怨:“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卻沒有教育好?”很多媽媽都有這種體會,她們砍掉社交、不辭辛勞、使出渾身解數(shù)教育孩子,孩子卻沒有長成期待中的樣子。當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時,就會悄悄衡量付出與所得,當現(xiàn)狀不如預期時,親子矛盾就會叢生,不知不覺愛也就變了味道。
媽媽與其總追問孩子:“要怎么愛你,才能成就最優(yōu)秀的你?”不如先做一個愛自己的媽媽,富養(yǎng)自己,散養(yǎng)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善待自己,不再以孩子為中心
作家蘇芩說:“女人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被虧待出來的?!蔽覍Υ松钚挪灰伞I钪刑嗟膵寢尀榱私o孩子最好的生活,常常虧待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哪怕自己再辛苦,也要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zhì)生活和教育。
然而,不能善待自己的媽媽,也無從得到孩子的尊重和感激。媽媽苛求自己的“貧瘠”氣場,常會令整個家庭氛圍變得很糟。另外,在一個家庭中,對自己極盡虧待的媽媽,也往往對孩子極盡苛刻。媽媽為孩子過度犧牲的行為,不僅讓自己活得疲憊,也絲毫喚不起孩子的感恩之心。相反,孩子甚至會因此養(yǎng)成理所當然獲得的習慣,容易在物質(zhì)上索求無度。
善待自己,并不是鼓勵媽媽追求奢侈,而是說媽媽應該在現(xiàn)有的物質(zhì)基礎上不虧待自己。當媽媽不再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才能將他們的視線投注到媽媽身上,懂得體諒,懂得感激。
富養(yǎng)自己,才能由內(nèi)而外向孩子釋放愛意
很多女人自從做了媽媽,就與“精致”分道揚鑣,家居服成為工作服,不修邊幅成為常態(tài)。對此,媽媽們很無奈:“要顧家,又要照顧孩子,哪來時間收拾自己?!?/p>
做媽媽的確不容易,但媽媽因此更需要關注自己。我曾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受到200萬網(wǎng)友追捧的時髦奶奶,這位古稀之年的韓國奶奶,每天晨起,她都會先稱體重、做瑜伽、聽新聞,給自己準備早餐。然后,她會打扮得美美的去逛街、看展覽,哪怕一人獨處,也絕不將就。臨睡前,她會翻看時尚雜志,學習幾個新的意大利語單詞,保證每天都能吸收到新知識。她那看似平淡的生活,卻給予人治愈的力量。
其實再往前追溯幾十年,這位奶奶小時候因長相被嘲笑而自卑,立志成為服裝設計師卻遭到父母反對,按照父母的意愿結(jié)婚生子,從此生活圍著孩子和老公從而完全失去了自己。然而,因為對時尚的執(zhí)著和喜愛,她沒有放棄逐夢,她開始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學習,同時賺錢養(yǎng)家。當兒子長大成人后,她又前往意大利留學學習服裝設計。最終,這位奶奶的生活態(tài)度被無數(shù)人敬仰。她那句肺腑之言振奮了無數(shù)媽媽:“既然來到這個世上,就要認真地活?!?/p>
接納自己,才能接納孩子的平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遺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媽媽,以“別人家孩子”為完美標準,放不下培養(yǎng)一個完美孩子的執(zhí)念。
媽媽對孩子寄托太多期望,其實是媽媽內(nèi)心深處無法與自己和解,無法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因此,媽媽們常常通過越界控制企圖改變孩子,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控制就越強。若孩子無力對抗,最終就會通過冷漠的方式回擊。
有位女作家說,一次兒子問她:“媽媽,我可能就是一個最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她回答說:“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钡拇_,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縱然是媽媽的驕傲,但孩子的快樂與否更重要。
媽媽與自己和解,才能敞開胸懷接納孩子的平凡,由衷給予孩子信心:你也許不是最棒的那個,卻是媽媽眼里的唯一。放下對完美的執(zhí)念,將豁達傳遞給孩子,成為孩子一生最受用的東西,也許成就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媽媽自己。
樂觀媽媽,養(yǎng)出精神富足的孩子
有句話道出教育的真諦:“優(yōu)秀的孩子,并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他們的背后都有跡可循。”而這個蹤跡,就是孩子背后的父母,他們是孩子的根,是培養(yǎng)孩子成長的土壤。
有的孩子在物質(zhì)上也許不及同齡小伙伴,但通過他們落落大方的言行舉止,你能感受到孩子精神上的富足。父母們正是用自己睿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并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沒有誰會永遠是生活的寵兒,但熱愛生活的人,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做自己的幸運兒。既然父母無法為孩子的一生保駕護航,那么培養(yǎng)一個永遠積極向上的孩子,或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