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70歲的導游楊建在工作中常常講著講著就演了起來,引起游客圍觀。
“張旭的老婆說‘夫君,我扶你歇息,張旭說‘不,我今天要寫一個《肚痛帖》,趕快給我研墨,趕快給我備紙……”楊建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草圣”張旭的《肚痛帖》時,幽默詼諧的表達、手舞足蹈的動作,讓游客忍俊不禁。
楊建的講解被大家拍成視頻發(fā)到了網(wǎng)絡平臺上,網(wǎng)友紛紛跟帖評論—“活力滿滿”“好有感染力”“歷史這樣講,不愁記不住”……
楊建生于1953年,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他從小就對歷史、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古跡、文物情有獨鐘。每次同親友出游時,他總能給大家講解歷史文化知識,介紹文物背后的故事。
朋友喜歡聽,楊建喜歡講,但楊建越講越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有限。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在1999年、2006年分別考取了全國初級和中級導游資格證。有了中級導游資格證后,楊建就開始在博物館義務講解。
2012年,楊建又考取了高級導游資格證;2013年,楊建退休,成了一名全職導游。
當被問到為什么對講解如此熱情時,楊建說:“我從小就喜歡講故事??戳讼矚g的書,聽了喜歡的故事,我就想講給大家聽。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單位,一直是這樣。2013年退休后,我成了一名全職導游。雖然又苦又累,但我樂此不疲,因為我做著自己最喜歡且積極有益的事情。”
楊建說,當導游壓力很大,對知識儲備的要求很高。游客會不斷提出各種問題,逼著他不斷地學習。
“如果我們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最起碼也要有兩三杯水?!币虼?,楊建每天都堅持學習。
楊建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F(xiàn)在我已經(jīng)形成了習慣,不學習就難受?!?/p>
談及自己獨特的講解風格,楊建說,他從不準備“死”稿子,而是會把每一次講解都當成一次新的創(chuàng)作。此外,楊建反復提到兩個詞—“趣味性”和“科普性”。他認為,給游客普及知識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聽進去,并且覺得有意思。
嘗試過多種方法后,楊建發(fā)現(xiàn),用生動的語言輔以夸張的動作把知識講出來,游客會在輕松快樂中有所收獲。
漸漸地,楊建形成了現(xiàn)在的講解風格。游客的反饋讓他確信,這個風格不僅適合自己,也適合游客。講解的過程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游客的鼓勵讓他更加自信。
盡管年過七旬,楊建仍保持著平均每周講解8場的頻率,行程遍布陜西各大旅游景點。楊建說:“導游是傳播文化的職業(yè),我要保證講解的知識都是有據(jù)可查的史實?!?/p>
在旅游旺季,楊建一天要工作七八個小時。雖然身體疲憊,但他充滿干勁:“目前我睡眠質(zhì)量很好,身體狀態(tài)也很好,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再干十年。”
意外走紅讓楊建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對于自己在網(wǎng)上的爆火,楊建用了3個“絕不”來概括自己的態(tài)度:“絕不驕傲、絕不自滿、絕不停滯,要為游客帶去更好的講解和服務?!?/p>
楊建解釋說,雖然自己得到了網(wǎng)友的認可,但水平還需要不斷提升,以更好地回饋廣大游客。
未來,楊建還有一個目標—在兩三年內(nèi)考取特級導游證。
“考不上也沒關系,至少我要盡最大努力。”楊建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永遠都應該有一顆年輕的心、學習的心、進取的心、奮斗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