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
武漢學院 湖北武漢 430212
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是在高校體育教育領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的重要一環(huán)[1]。根據現代課程理論可知,大學開設的所有課程,在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或技能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價值傳遞,這些價值傳遞通常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結合,具備思想引領的作用[2],具體到大學體育課程而言亦是如此??梢姡髮W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既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課程理論的教育行動,也是大學體育教育踐行立德樹人任務的題中之義?;诖?,本文就針對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建設發(fā)展路徑進行了探索。
課程思政指的是通過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之中,發(fā)揮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以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3-4]。由此可知,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建設,需要結合大學體育課程特點,深入、全面地挖掘體育學科所蘊含的各類思政教育資源,提煉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打造全方位的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內容供給體系、構建全過程的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和貫穿大學體育課程全過程的多元評價體系?;诖?,在推進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就以“三全育人”理念為導向,對建設的總體思路進行了構建,結果如圖1 所示。根據構建的總體思路,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主要涉及目標價值梳理、內容供給構建、教學模式構建、評價體系構建等4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分別回答了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4 個問題,相應的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的路徑也與上述4個環(huán)節(jié)一一對應。
圖1 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的思路
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學而言,大學體育課程具有明顯偏重實踐性的特點,身體實踐是大學體育課程最為主要的特征,其最直接、最顯性的課程價值是育體[5]。但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課程思政的提出,單純的育體顯然已經不再是大學體育課程價值定位的全部,為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育體之外,大學體育課程還必須要結合學科特點,發(fā)揮育人功效,既要關注學生體質健康的增強、運動技能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重視學生的思想觀念教育。在這樣的理念下,推進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時,就需要樹立“育體+育人”的雙育目標,以促進身體實踐與精神教育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有效融合。
明確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目標后,還需要基于此對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進行科學梳理,以明確“為什么教”的問題,更好地指導后續(xù)一體化建設工作的開展。而根據大學體育課程思政“育體+育人”的雙育目標和大學體育的學科特點進行分析,發(fā)現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主要如下。
促進體育知識和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交融。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強調,“各類課程都應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大學體育課程亦不例外。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就是對《綱要》理念的踐行,通過挖掘體育學科中的思政元素,并在課程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滲透,能夠有效促進課程教學中體育知識和技能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交融。
促進教師專業(yè)教學能力與思政教育能力的同步提升。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關注自身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從專業(yè)知識基礎、專項運動水平、運動訓練能力等方面追求專業(yè)成長,卻忽視了思政教育能力的重要性,身為思政教育主力軍,卻未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而在樹立“育體+育人”的雙育目標,積極推進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自身,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都會提升,從而培養(yǎng)一批既能把體育知識和技能教好,又能把思政教育講透的優(yōu)秀體育教師。
教學內容是教育活動的載體。內容供給則是教育者基于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價值的科學認知,從激發(fā)教育對象學習熱情、滿足教育對象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對象成長等實際出發(fā),對教育活動中所涉及內容的選擇、理解和呈現[6]。具體到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建設發(fā)展上,在明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總目標,厘清其價值意蘊后,就需要基于此深入挖掘體育學科的思政元素,打造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內容供給體系,實現課程思政對大學體育課程內容的全覆蓋,進一步明確“教什么”的問題。
實際上,在大學體育課程中有很多具備思政教育價值的元素,如體育運動中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的精神,運動員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紅色體育文化中革命先輩的民族精神等,這些都是大學體育課程中極具思政教育價值的元素,同時也是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過程中寶貴的內容供給來源。而《綱要》強調課程思政建設要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法治意識、道德修養(yǎng)等為基線,進行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的建設和優(yōu)化。因此,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內容供給體系就以此為基線,在充分挖掘體育學科思政元素的基礎上進行了構建(見圖2)。可以看出,所構建的內容供給體系,通過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法治意識以及道德修養(yǎng)5 個模塊,實現了思政教育內容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多角度全覆蓋,奠定了推進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過程中的內容基石。
圖2 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內容供給體系
課堂教學是貫徹落實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在推進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的過程中,同樣也需要有針對性地構建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因此,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就基于打造的一體化內容供給體系和大學體育教學的特點,以“1+N+X”為思路進行了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結果如圖3 所示?!?+N+X”指的是在1 節(jié)體育課教學的N個環(huán)節(jié)中,融入與教學情景和教學內容相適配的思政教育元素X 個,從而在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傳授的過程中,巧妙地實現思政教育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多環(huán)節(jié)、多角度、多元素滲透,回答了“怎么教”的問題。
圖3 大學體育課程思政“1+N+X”一體化教學模式
在體育學科思政教育元素的全方位滲透下,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浸入式的學習情境,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體育學練中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但在基于構建的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展教育實踐時要注意,思政元素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融入要自然而然,切忌生搬硬套,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有利于思政元素融入的學練情景,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教育實效。
教學評價回答的是“教得怎么樣”的問題。為了實現對大學體育課程思政質量的科學監(jiān)控,必須構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因此,研究根據“全員、全程、全課程”的“三全”育人理念和所構建的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內容供給體系和教學模式,確定了以“全過程、多元化”為基礎的教學評價框架(見圖4)。也就是說,要將評價貫穿于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中,并且評價方法、評價內容及評價主體都需要體現多元化的特點,以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在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過程中的質量監(jiān)控和診斷反饋作用。
圖4 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一體化教學評價
綜上,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是高校體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在大學體育課程中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保障。
文章以“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樣”4 個問題為邏輯主線,對新時代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發(fā)展的路徑進行了探討,明確了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總目標、價值意蘊,打造了一體化的內容供給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框架,以期能夠為課程思政理念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高質量踐行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