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浠水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黃岡 438200)
2 型糖尿病(T2DM)在臨床內(nèi)分泌科十分常見,患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胰島素抵抗[1]。胰島素抵抗也是引起代謝綜合征(MS)的重要因素,因此T2DM 患者極易合并MS。T2DM患者合并MS后,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臨床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治療單純T2DM 效果顯著,但T2DM 合并MS 患者從治療中獲益不多[2]。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是臨床治療T2DM 的一種新藥,該藥除了具有調(diào)控血糖的作用外,還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對胰高血糖素樣肽-1 的降解產(chǎn)生抑制,從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在降糖的基礎上能夠有效保護心血管功能[3]。本文從我院收治的T2DM 合并MS 患者中選取100 例,分入兩組,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旨在探討DPP-4 抑制劑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T2DM 合并MS 患者血脂代謝及炎癥反應的影響,詳細報道如下。
從我院收治的T2DM 合并MS 患者中選取100 例參與研究,收治時間從2020 年3 月開始,截至2022 年3 月。納入標準:(1)初診T2DM;(2)初診MS;(3)參與研究前無相關治療史;(4)無感染性疾病。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自身免疫性疾??;(2)對DPP-4 抑制劑或二甲雙胍過敏;(3)合并中、重度貧血;(4)存在肝功能障礙或腎功能不全;(5)合并急慢性代謝性酸中毒;(6)合并心力衰竭,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不穩(wěn)定性心力衰竭;(7)合并胰腺炎或有胰腺炎病史。將患者隨機分為單藥組和聯(lián)合組,各50 例。單藥組中包含男28 例(56·00%),女22 例(44·00%);年 齡34 ~76 歲,平 均(50·28±6·53)歲;體 質(zhì) 指 數(shù)(BMI)23·01 ~33·48 kg/m2,平均(28·18±1·03)kg/m2。聯(lián)合組中包含男29 例(58·00%),女21 例(42·00%);年 齡36 ~74 歲, 平 均(50·35±6·47) 歲;BMI 22·93 ~33·42 kg/m2,平均(28·21±1·0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予對比。
單藥組單用二甲雙胍(重慶康刻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33597)治療:口服,每日3 次,每次2 片(250 mg/片),持續(xù)用藥12 周。聯(lián)合組采用DPP-4 抑制劑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DPP-4 抑制劑選擇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進口藥品注冊證號J20140095),口服,每日1 次,每次1 片(100 mg/片),持續(xù)用藥12 周;二甲雙胍的用藥方法同單藥組。
(1)血脂代謝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3 ~5 mL,靜置1 h 后離心,轉(zhuǎn)速3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分離血清,檢測血清TG、TC、HDL-C 水平,檢測儀器選擇日本希森美康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CHEMIX-18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與治療12 周后。(2)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1 mL,靜置1 h 后離心,轉(zhuǎn)速3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分離血清,檢測血清IL-6、CRP、TNF-α 水平,檢測方法選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與治療12 周后。(3)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PI)、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3 ~5 mL,靜置1 h 后離心,轉(zhuǎn)速3000 r/min,離心時間10 min,分離血清,檢測血清FPG、FPI、HOMA-IR 水平,檢測儀器選擇日本希森美康株式會社生產(chǎn)的CHEMIX-18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時間分別為治療前與治療12 周后。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TG、TC、HDL-C 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12 周后,兩組的血清TG、TC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HDL-C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TG、TC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HDL-C 水平高于單藥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的對比(mmol/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代謝指標的對比(mmol/L,±s)
組別 時間 TC TG HDL-C聯(lián)合組(n=50)治療前 5.93±0.62 2.52±0.31 1.14±0.17治療12 周后 4.59±0.55 1.87±0.23 1.69±0.22單藥組(n=50)治療前 5.94±0.60 2.49±0.33 1.16±0.13治療12 周后 5.23±0.54 2.18±0.24 1.29±0.16 t 值/P 值(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比較) 11.433/<0.001 11.907/<0.001 -14.666/<0.001 t 值/P 值(單藥組治療前后比較) 6.219/<0.001 5.372/<0.001 -4.543/<0.001 t 值/P 值(組間治療前比較) -0.082/0.935 0.469/0.640 -0.661/0.510 t 值/P 值(組間治療12 周后比較) -5.871/<0.001 -6.594/<0.001 -10.398/<0.001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12 周后,兩組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s)
組別 時間 IL-6(ng/mL) CRP(mg/mL) TNF-α(ng/mL)聯(lián)合組 治療前 4.27±0.48 7.22±0.83 13.35±1.76(n=50) 治療12 周后 3.16±0.37 3.15±0.44 7.04±0.85單藥組 治療前 4.28±0.46 7.24±0.81 13.38±1.72(n=50) 治療12 周后 3.81±0.40 5.12±0.51 10.17±1.73 t 值/P 值(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比較) 12.951/<0.001 30.635/<0.001 22.828/<0.001 t 值/P 值(單藥組治療前后比較) 5.452/<0.001 15.661/<0.001 9.304/<0.001 t 值/P 值(組間治療前比較) -0.106/0.916 -0.122/0.903 -0.086/0.931 t 值/P 值(組間治療12 周后比較) -8.435/<0.001 -20.681/<0.001 -11.482/<0.001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FPG、FPI、HOMA-IR 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12 周后,兩組的血清FPG、FPI、HOMA-IR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FPG、FPI、HOMA-IR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的對比(±s)
組別 時間 FPG(mmol/L) FPI(IU/mL) HOMA-IR聯(lián)合組 治療前 13.45±2.13 10.45±1.63 6.37±0.72(n=50) 治療12 周后 7.11±0.84 6.52±0.74 4.25±0.51單藥組 治療前 13.48±2.09 10.47±1.59 6.39±0.68(n=50) 治療12 周后 9.73±1.01 8.21±0.92 5.49±0.55 t 值/P 值(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比較) 19.580/<0.001 15.524/<0.001 16.990/<0.001 t 值/P 值(單藥組治療前后比較) 11.423/<0.001 8.699/<0.001 7.277/<0.001 t 值/P 值(組間治療前比較) -0.071/0.943 -0.062/0.951 -0.143/0.887 t 值/P 值(組間治療12 周后比較) -14.103/<0.001 -10.121/<0.001 -11.690/<0.001
T2DM 是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胰島素抵抗是導致T2DM 發(fā)病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引起MS 的重要因素之一[4]。臨床將患者出現(xiàn)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與脂肪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tài)稱為MS。MS 也是引發(fā)T2DM 的獨立危險因素。T2DM 患者發(fā)生MS 后會大大增加治療的難度,原因是對T2DM 合并MS 患者機體的內(nèi)環(huán)境進行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與血糖控制的難度較大[5]。目前,臨床常采用二甲雙胍治療T2DM,該藥能延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進程,并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發(fā)揮降血糖作用。但臨床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僅在單純T2DM 的治療中有確切效果,而T2DM 合并MS 患者則難以從治療中獲益[6]。DPP-4 抑制劑是臨床新研發(fā)的一種治療T2DM 的藥物,該藥除了具有控制血糖的作用外,還能對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抑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樣肽-1 的降解,同時能在降糖的基礎上促進內(nèi)皮祖細胞對受損的血管進行修復,有效保護心血管功能。本研究中,我們將DPP-4 抑制劑與二甲雙胍結(jié)合,用于治療T2DM 合并MS,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TG、TC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HDL-C 水平高于單藥組(P<0·05);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FPG、FPI、HOMA-IR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P<0·05)。說明相比二甲雙胍單藥,DPP-4 抑制劑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 合并MS 療效更佳,能有效提高患者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體內(nèi)脂質(zhì)的蓄積,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謝能力。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治療12 周后,聯(lián)合組的血清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單藥組(P<0·05)。說明相比二甲雙胍單藥,針對T2DM 合并MS 患者聯(lián)合應用DPP-4 抑制劑與二甲雙胍治療能對機體的微炎癥狀態(tài)進行有效調(diào)節(jié)。
綜上所述,DPP-4 抑制劑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合并MS 療效確切,能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謝和血糖,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