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黑龍江工商學院 哈爾濱 150000)
社會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存在民族、社會意識形態(tài),新聞傳媒的特性決定了社會文化傳播和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職能,所以社會文化傳播可以用藝術加工的方式去理解看待。從客觀層次上來看,新聞編輯便是對新聞信息內容進行一系列藝術加工,對新聞信息進行選擇,服務于社會文化傳播,以便于起到社會輿論引領的作用。新聞編輯工作應該具備正確的政治導向,這也是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主觀意識層面的體現,側面可以展現出新聞傳播的價值。想要強化新聞傳媒價值、做好社會文化傳播,就應該不斷地強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強化新聞編輯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真正展現出新聞傳媒的社會教化責任,傳播優(yōu)秀、積極向上的文化,促進新聞事業(yè)以及文化傳播事業(yè)協同發(fā)展。
文化傳播是從傳播學當中衍生出來的內容,傳播學主要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傳播過程中發(fā)生的規(guī)律以及傳播對人與社會產生的影響。從客觀層次上來看,傳播學就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這一基本元素來實現社會交流的一門學問。傳播學在教育領域當中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內容,但是傳播學當前屬于二級學科,這就意味著在人類對傳播學的研究日漸深入,新聞與傳播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從起源層次上來看,傳播學誕生在上世紀30年代左右,傳播學本身就是一個跨學科研究產物,雖然傳播學一直以來與社會其他學科具備緊密聯系,但是一直以來傳播學的地位也相對較為尷尬?,F代研究從根本上重新認識了傳播學的價值,并且與新聞傳播形成了相互聯系的關系。
新聞傳媒從新聞學衍生出來,新聞學起源于19世紀末。新聞學最早在德國和美國學術領域被提出,繼而形成了獨立的學科。結合我國新聞學領域來看,1918年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所成立象征著我國新聞學啟蒙。從新聞學內容層次上來看,新聞學是一門研究新聞工作規(guī)律、新聞事業(yè)價值的科學,主要是以人類社會產生的客觀新聞現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其目的便是深入了解新聞事業(yè)與人類社會發(fā)展之間存在的關系。在當前社會不斷發(fā)展的當下,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促使新聞傳媒相關技術迅速發(fā)展,這也拓展了新聞傳媒研究領域,對我國新聞傳媒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聞傳媒自身具備娛樂化特點,很多新聞編輯人員在進行新聞信息加工編輯時,一般會針對某些新聞內容增加自己的看法,借助自己對新聞信息的觀點進行新聞價值判斷,并且將自己的興趣引入到新聞編輯當中,在整合好新聞信息之后將其傳遞給廣大受眾。此外,還有一部分新聞編輯人員會提前了解廣大受眾的娛樂喜好,為了迎合廣大受眾的愛好、受到更多的關注,所以會在新聞信息編輯的過程中適當引入娛樂話題、娛樂內容,促使新聞傳媒娛樂化的特點日漸顯著。
新聞傳媒的快捷化特點是新聞傳播的核心特點,新聞主要在于“新”,想要將最新的資訊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必須要第一時間將搜集、整理的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下,在新聞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也會引入諸多先進技術手段,促使新聞傳播的速度不斷加快,無論是電子版新聞還是紙質版新聞,都會將最新的新聞資訊傳遞給廣大受眾。尤其是在信息化媒體發(fā)展趨勢之下,新聞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多重新聞報道形式不斷豐富,吸引了廣大受眾的注意力。新聞傳媒信息傳遞快速化,成為了當前新聞傳媒的主要特點之一,這也為人們快速獲取新聞信息帶來了諸多方便。
現階段新聞傳媒呈現出逐漸開放的發(fā)展狀態(tài),這也意味著受眾也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主體。針對廣大普通受眾來說,希望接收到的新聞信息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現階段娛樂八卦信息占比相對較多。針對此種情況來看,往往難以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進行把控,這樣也造成了新聞信息真實性較低、信息泛濫等諸多問題。在此種環(huán)境之下,人們在接收新聞信息時,往往會對新聞信息進行質疑,并且會被收到的信息信號誤導,從而對人們行為與價值觀念帶來不利影響。現階段新聞傳媒趨于大眾化發(fā)展方向,受眾在大量信息當中,更傾向于接收與自己需求相契合的信息。
新聞傳媒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創(chuàng)新了文化傳播方式,想要真正展現出文化傳播的價值,那么就應該引入創(chuàng)新化新聞傳媒技術手段,真正將多種形式的文化傳播內容引入到受眾生活當中,潛移默化地在信息思想滲透下,強化文化傳播質量、實現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為了有效促進文化傳播的順利開展,應該增強新聞傳媒的影響力,充分引入具備創(chuàng)新化、多樣化的新聞傳媒技術手段,真正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方式,在推動文化傳播的基礎上,確保新聞合理編輯,對新聞傳媒信息進一步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保障。在同階段,新聞傳播的方式存在差異,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國文化傳播途徑存在局限,文化傳播一般都是借助口口相傳、紙質載體進行傳播?,F階段諸多新聞傳媒方式朝著融媒體趨勢發(fā)展,廣大受眾在互聯網、移動設備當中便可以接收文化信息知識,切實借助新聞傳媒的多種創(chuàng)新模式,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方式。
文化傳播的內容非常廣泛,文化傳播的過程中不僅有社會文化,還有企業(yè)文化、行業(yè)文化等諸多內容。新聞傳媒可以逐步增強文化傳播的效率,將新聞傳媒引入到企業(yè)文化傳播當中,能夠將企業(yè)文化信息最高效傳遞給廣大員工、廣大受眾,不僅可以增強員工們的凝聚力,而且還可以轉變廣大群眾們對品牌的價值觀念。例如,2021年河南爆發(fā)暴雨災害,國家各個領域積極組織對河南地區(qū)捐款,2021年7月23日,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向河南特大暴雨災區(qū)“破產式捐款”,捐款5000萬元,因此引爆網絡,真正展現出了我國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受到了社會各個領域人們的關注和贊揚,傳遞出了該企業(yè)愛國、努力制作好產品的企業(yè)文化。此外,在本次暴雨災害當中,白象企業(yè)也備受社會關注,據調查白象企業(yè)逢災必捐、安排殘疾人就業(yè),湖南分公司共有485名員工,安排殘疾員工117人就業(yè),殘疾職工人均年收入30843.06元,殘疾職工年均福利15249元。對于殘疾員工,公司統一稱呼為“自強員工”。切實借助新聞傳媒的方式讓更多受眾了解到了不同企業(yè)的文化,在提升企業(yè)文化宣傳力量的基礎上,展現出我國不同企業(yè)的文化特點,讓廣大群眾對不同企業(yè)的印象不斷加深,真正強化了文化傳播效率。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當下,人們對于物質日漸滿足,更加朝著精神文化層次追求。新時代環(huán)境下,新聞傳媒信息的傳播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人們獲取信息方式出現了明顯的轉變,并且信息傳播路徑與互聯網有機融合,人們接收文化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在互聯網海量數據信息充斥下,人們需要對信息進行分辨、思考,很多人在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下,很容易產生不端正的思想價值觀念。在積極向上的新聞傳媒信息當中,廣大群眾可以直接接收已經處理好的信息核心內容,將具備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可以讓廣大受眾接受文化信息更加方便。例如,針對社會發(fā)生重大突發(fā)事件時,新聞記者將會針對一線當中最新的信息內容進行編輯,將采編之后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廣大受眾,在新聞編輯的藝術處理之下,融入愛國主義情懷,讓廣大受眾們對新聞信息更加能產生共鳴,凸顯出民族與家國情懷,激發(fā)起廣大受眾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將具備積極向上思想價值觀念、民族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內容傳遞給廣大受眾,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民群眾文化水平。
我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便是先進文化,新聞傳媒具備大眾教化的責任,所以應該積極承擔起傳播先進文化的責任。在新聞傳媒當中開展新聞信息傳播,必須要以正確輿論導向為根基,真正承擔起社會發(fā)展、民族精神傳遞的任務,真正在思想上與黨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為社會經濟、文化協調發(fā)展做出貢獻。在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當下,人們接受收信息的方式更多元化,很多互聯網上充斥著諸多不健康的思想價值觀念,人們很容易在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影響下,產生不正確三觀。在此種背景之下,為了強化公民文化教育,并且促進社會優(yōu)秀文化傳播,必須要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對新聞內容進行判斷,新聞編輯應該學習先進文化,在新聞內容當中引入先進文化的內容,堅定新聞傳媒的思想陣地,真正將具備積極向上、愛國主義、家國情懷等健康思想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廣大群眾,切實增強社會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將先進文化傳遞到社會各個領域當中,促進先進文化的發(fā)展。
為了真正強化新聞傳媒的文化傳播效果,必須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新聞傳媒宣傳原則。新聞媒體肩負的使命要求新聞媒體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必須要始終將廣大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必須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宣傳方針,始終心系百姓根本利益。在進行公眾新聞采訪時,應該尊重每一個受訪者的個體特點、個體差異,真正將廣大百姓的真實心聲、真實利益訴求進行體現,為廣大群眾發(fā)聲。針對社會熱點新聞、新聞焦點問題,應該將社會問題與廣大群眾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明確社會熱點事件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始終銘記新聞工作者的初心,真正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廣大人民的生活。
正所謂“新聞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和國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與輿論陣地?!彼裕侣剛鞑スぷ鞅仨氁獔詻Q強調新聞報道的黨性原則,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不能脫離黨和政府的引導,真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環(huán)境日漸復雜的當下,很多不健康思想價值觀念在社會當中蔓延,直接影響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甚至出現了一些與黨和政府相悖的聲音。為此,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承擔其自身的責任,積極將黨的正確思想、正確觀念進行傳播,推動我國各項事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展現出新聞報道的輿論領導能力,實現全民教育目標、堅持新聞報道真實性。在新聞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對真實新聞內容進行報道,杜絕假新聞、博眼球、標題黨問題出現。必須要符合社會實際情況,對已經發(fā)生的新聞進行詳細、深入報道,杜絕脫離實際情況出現,核實新聞細節(jié),杜絕出現扭曲事實的問題出現,真正將積極向上、健康樂觀、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內容傳遞給廣大群眾,真正弘揚正確向上的健康文化。
在融媒體時代之下,想要促進新聞傳播效率,就應該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技術手段,大力開展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為了強化新聞報道效率,應該借助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等諸多方式,在新媒體時代當中大力宣傳健康文化,真正將正確思想價值觀引入到新聞信息當中,強化與廣大群眾之間的互動互聯,增加新聞信息的接收途徑,縮短傳播距離,強化新聞媒體與群眾之間的聯系。
總而言之,新聞傳媒對文化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新聞傳媒不僅可以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方式,而且還可以提升文化傳播效率,起到了教化大眾、傳播先進文化的作用。想要不斷強化新聞傳媒對文化傳播的效率,就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在堅持傳遞健康向上輿論的基礎上,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切實強化優(yōu)秀文化傳播效率,對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