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早在隋朝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同現(xiàn)在的考試一樣,每個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都會努力備考,希望在考試中得到好的成績。在眾多的書籍中,其中有一本書是考生必讀的,那就是儒家的《中庸》。為什么呢?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中庸》是怎樣一部著作。
《中庸》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后來宋朝的時候,儒家對《中庸》非常推崇,于是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后來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xué)》并稱為“四書”。
《中庸》的寫成大約在戰(zhàn)國末期至西漢之間,關(guān)于其作者是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中庸》由孔子之孫孔伋所作。另一種說《中庸》是由秦代或者漢代學(xué)者所作。
《中庸》強調(diào)“至誠”,其中的“中庸之道”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完美境界,就像孔子所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p>
宋代文人對“中庸之道”的探索寫了不下百篇文章,這也是為什么《中庸》會在宋代的時候地位突然上升。宋、元兩朝之后,《中庸》成為學(xué)校官定的教科書,是科舉考試的必讀之物,對中國古代教育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