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佳欣
(武漢紡織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73)
戀愛與婚姻是青年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青年一代站在新時代的前沿,容易受到“享樂主義”“自由主義”“性解放”等思潮的沖擊,形成責任缺位的不當婚戀觀?;閼儆^即人們對戀愛、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它既是個人的主觀標準和價值傾向,也是國家與社會發(fā)展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折射[1]。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是新時代背景下對社會婚戀走向和未來家庭關系的鮮明投影?!吨虚L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將青年婚戀作為青年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提出四項發(fā)展措施以幫助青年樹立更加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為發(fā)展目標,為青年群體指明了正確成長道路,創(chuàng)造了優(yōu)質成長環(huán)境[2]。當前,作為青年群體中堅力量的大學生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多元社會思潮涌動,給大學生的婚戀觀和責任意識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茖W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現狀,不僅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積極婚戀觀的培育,也對增強責任意識起著關鍵作用。
為科學分析當代大學生婚戀狀況,本文采用問卷分析法,在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問卷后編制了一份當代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問卷,面向大學生以網絡形式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615份。此次調查問卷共設有50個問題,分為4個部分:(1)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戶口、民族、受教育程度、專業(yè)等;(2)對戀愛觀的看法,包括戀愛狀態(tài)、戀愛動機、戀愛擇偶標準、戀愛對象結識方式、戀愛消費方式等;(3)對婚姻觀的看法,包括意愿結婚年齡、結婚動機、結婚擇偶標準等;(4)對性觀念的看法,包括性知識的來源、所在群體對性的態(tài)度、婚前進行性行為的原因等。
擇偶是開啟戀愛關系、締結婚姻關系和組建家庭關系的前提。擇偶標準是指男性女性之間在進行戀愛與組成家庭時相互選擇的主觀評價標準[3]。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于戀愛和結婚的擇偶標準日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大學生在選擇自己戀愛的擇偶標準時,94.47%選擇“性格合適”,92.03%選擇“三觀”一致,89.92%選擇道德品質, 55.77%選擇經濟條件等?;诮Y婚的擇偶標準顯示,94.31%大學生選擇“性格合適”,93.17%選擇“三觀”一致,92.03%選擇道德品質, 60.98%選擇經濟條件等。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于戀愛與婚姻的擇偶標準既蘊含著傳統的觀念,也顯現出獨特的時代色彩。
健康的婚戀關系是建立在雙方彼此忠誠,正確處理戀愛和婚姻關系,承擔起婚姻責任的基礎之上的。對于當代青年來說,婚姻與戀愛的關系發(fā)生了一定變化,戀愛與婚姻之間不一定存在著必然聯系[4]。根據調查問卷顯示,55.12%的大學生談戀愛不一定以及不會以結婚為目標。在被問到“不一定以結婚為目標”的原因時,88.82%的大學生認為戀愛中存在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造成意料之外的結果,74.01%表示戀愛合適并不代表婚姻合適。對于“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原因,74.29%的受訪者表示戀愛不等同于結婚,71.43%是不婚主義者,等等。大學生婚戀觀逐漸顯露出獨立看待戀愛與婚姻的趨勢。
隨著思想多元化發(fā)展,大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的包容度也在提高。此次調查中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只有10.73%的大學生反對婚前同居或性行為,絕大部分受訪者對于婚前同居或性行為的態(tài)度是理解的。問卷針對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主要原因進行了有關調查,53.66%認為婚前性行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30.41%認為是“一時沖動難以控制”,只有1.63%的大學生認為是“證明他們是否相愛”。關于大學生談“性”對象數據調查得出,68.94%談“性”對象是“朋友同學”,40.49%的談“性”對象是“性伴侶”,只有6.83%的談“性”對象為父母。
根據高?;閼僬n存在問題進行調查,54.96%的學生認為高校婚戀課“形式和內容不佳”無法喚醒主體積極性,75.28%的學生認為學校不重視婚戀課教育,27.8%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加,這可能與婚戀課的教育方式、教材以及教師的水平有關。同時,學生不愿意參加婚戀課可能也與他們的婚戀觀念有關。數據顯示,大約一半的學生認為家人會干涉自己的婚姻,超過65%的學生認為自身的婚戀觀受父母影響最大,這表明家庭教育對于大學生婚戀觀念的塑造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婚戀課應該不僅僅注重知識傳授,還需關注學生的婚姻觀念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獨立和成熟的婚戀觀。
在校內大學生的生育意愿調查中,部分大學生擔心生育小孩會分散自己的精力,對事業(yè)前途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配偶、父母和周圍人的壓力對他們的生育觀影響較大,國家的生育政策會對大學生的生育意愿產生影響,還有少部分大學生會擔心生養(yǎng)嫁娶的花費和生育的社會保障制度。與過去相比,大學生的生育觀念發(fā)生了一定轉變,但整體形勢是溫和漸進的。
多樣化的擇偶標準問卷顯示,大學生將性格、“三觀”、道德等因素排在婚戀擇偶標準前列,但仍有近60%的大學生選擇看重經濟條件和家庭地位,這表明大學生既看重一段感情的質量,也沒有忽視經濟條件的作用。比較婚姻與戀愛中的排序,婚姻選擇中經濟條件占比遠高于戀愛條件選擇,這表明在婚姻中經濟條件和家庭地位對他們有較大的吸引力,在邁入婚姻時他們會做出更趨向現實的擇偶選擇。與此同時,大學生傾向將戀愛和婚姻獨立看待,不太贊同把締結婚姻關系當作開啟一段戀愛的最終目的,對待戀愛的個人態(tài)度更謹慎,更注重戀愛的感情基礎而非物質基礎。
家庭環(huán)境是指影響和制約家庭成員尤其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如家庭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長的思想品德素質及其教育理念和態(tài)度等的總和[5]。數據顯示,615位大學生中有405位認為自己婚戀觀受父母影響最大。家庭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是隱性的,每個人出生后就處于家庭環(huán)境之中,家庭是第一所學校,也是影響時間最長、最為普遍的微觀環(huán)境。上述數據中關于性話題對象的統計中發(fā)現,家人只占據6.83%,這反映出家庭環(huán)境普遍存在較少對子女進行有關性話題討論的現象?!罢勑陨儭笔侵袊说某B(tài),受封建思想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家長認為性是一件較為隱蔽的事情,因而造成了較少與子女談論性的現象,由此可見,家庭環(huán)境中家人對于子女的婚戀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嘗試轉換方向從網絡環(huán)境、同輩群體等對大學生影響力較大的路徑入手以加強婚戀教育。
高校是當代大學生學習和校園生活的主要管理者。調研顯示有70%的學生表示高?!胺浅S斜匾遍_設大學生婚戀教育課,大部分學生有較高意愿參與高?;閼僬n教育,但是當前高校不重視婚戀觀教育,導致課程形式和教材內容不佳、學生參與度不夠。同時,調查數據也說明大學生認為婚戀教育并不是教唆教育,不會因為開展婚戀教育就會增加談戀愛或者發(fā)生性行為的比例,只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高校開展婚戀教育的功效將不可估量。
問卷調研顯示,學校教育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只占據17%,而網絡占據46%,可見網絡對大學生婚戀觀的影響遠高于學校教育。隨著科技進步,作為網絡用戶主力軍的大學生更偏向選擇利用網絡來交友,加上目前人們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大學生對于傳統婚戀的態(tài)度正在逐漸改觀。當下新媒體平臺和影視劇中對于婚前同居行為披露現象的增多,部分大學生通過多種短視頻媒體平臺展示戀愛期間的同居生活日常,加劇了某些大學生的盲目效仿。魚龍混雜的網絡媒體平臺和多元文化信息廣泛傳播,不良信息通過不同平臺渠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大學生不良婚戀行為有增加的趨勢,對他們婚戀中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
青年大學生的婚戀觀不僅關乎他們現在的情感和生活狀態(tài),還將決定他們未來的婚姻家庭生活質量,甚至會影響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因此,要從個人思想道德的提升、家庭溝通的引導、學校教育加強和社會文化建設四個層面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婚戀觀,培養(yǎng)責任意識。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升大學生自身品德修養(yǎng)是大學生婚戀觀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大學生要進行自我責任感教育,提高婚戀道德修養(yǎng),為未來的婚戀生活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一方面,大學生要把責任意識貫穿于婚戀的全過程。由于大學生在校期間基本未結婚組建家庭,對婚姻家庭的理解不夠深刻,所以提前樹立婚姻家庭責任感是格外重要的。此外,培養(yǎng)婚姻家庭責任感對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當樹立認真對待戀愛婚姻和家庭的態(tài)度,積極培養(yǎng)婚姻家庭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大學生在面對婚戀問題時應培養(yǎng)理性思考的能力,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監(jiān)督,以積極、樂觀、勇敢的態(tài)度去面對婚戀中的問題,防止不當行為的發(fā)生。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站,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具有深遠影響[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7]。家庭環(huán)境尤其是家人的“三觀”及婚姻狀況,都會通過家庭成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孩子的頭腦之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識。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婚戀本質的認識。關于婚戀中的性教育話題,父母要轉變傳統觀念,以謹慎且負責任的態(tài)度引導孩子看待性行為;對于孩子的婚戀觀,父母應該主動關心,教育子女應當在以學業(yè)為主的前提下理智談戀愛結婚;此外,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子女樹立獨立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提升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使他們?yōu)樽约旱男袨樨撠?樹立婚戀責任感。
高校是提供大學生婚戀觀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充分發(fā)揮校園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作用,正確引導大學生婚戀責任感的建立。首先,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堂的作用,將婚戀責任教育融入思政課堂?!端枷氲赖屡c法治》作為大學生接觸的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為培養(yǎng)學生婚戀責任意識拓開了新的渠道。課程教材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內容和形式應當與時俱進,將婚戀責任教育融入課程教材,使之具備系統性和科學性。
其次,要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隱性作用。把婚戀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通過舉辦講座、辯論賽等關于婚戀觀、責任觀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婚戀責任感的重要性[8]。另外,定期收集大學生對于婚戀責任意識教育的相關意見,參與培養(yǎng)正確婚戀責任感的相關活動,從而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
最后,要注重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高質量的思政課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要以廣大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創(chuàng)新婚戀課形式,將婚戀教育與責任意識教育融入專業(yè)課堂,構建學生喜聞樂見并有收獲感悟的高?;閼僬n,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當代大學生是網絡用戶的主力軍,營造清朗的網絡環(huán)境對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加強個人責任感至關重要。一方面,打造規(guī)范化的網絡平臺。相關網絡平臺應注重加大審核力度,以最大限度屏蔽負面消息,從發(fā)布源頭到內容雙重角度進行控制,打造優(yōu)秀的網絡婚戀文化載體,發(fā)揮大眾媒體的正確導向作用。另一方面,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婚戀思想融入新媒體中,引導大學生確立責任意識。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婚戀思想是新時代婚戀觀的重要標桿,將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以新媒體為媒介再現于大學生的生活,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渠道傳播,最終達到強化大學生責任意識的目的。
從本次問卷調研可以看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婚戀觀念總體是積極的,體現著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精神。青年一代思維活躍,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而中國正處在人口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轉折點,面對外來多元文化的挑戰(zhàn),需從青年大學生個人修養(yǎng)、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出發(fā),構建青年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婚戀觀和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