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劉佳環(huán), 金春伶, 于婉君, 王麗莎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通州院區(qū) 針灸科二區(qū), 北京, 101121)
項痹病又稱頸椎病,是因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頸部損傷、增生等導致的壓迫交感神經、椎動脈、脊髓等組織,造成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隨著現(xiàn)代生活和工作模式的改變,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日趨增高[2]。頸椎病中醫(yī)辨證分為風寒痹阻型、血瘀氣滯型、氣血虧虛型、肝腎虧虛型。臨床干預通過辨證分析,采取中藥塌漬聯(lián)合蠟療可改善局部血運,調理肝腎,從而緩解項痹癥狀。本文總結中藥塌漬聯(lián)合蠟療治療1 例項痹病患者的護理經驗,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68 歲,患者主因“頸肩部伴左上肢疼痛、麻木、乏力2月余?!庇?023年4月25日由門診收入我科。既往史:高血壓病史8年、1991年因幽門梗阻行胃大部切除術,臍旁右側遺有15 cm瘢痕;2020年因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行頸部手術治療,現(xiàn)頸部8 顆鈦合金釘固定,脊柱遺有15 cm 瘢痕?,F(xiàn)病史:患者2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頸肩部伴左上肢疼痛、麻木,偶有乏力,疼痛以刺痛為主,無頭暈、頭痛,每逢受涼及勞累后步狀加重,影響左上肢抬舉。刻下癥:頸肩部伴左上肢疼痛、麻木,乏力,無明顯活動受限,無頭暈、頭痛,納可,眠差,二便調。
患者否認過敏史,查體:頸椎曲度變直,無紅腫、畸形,頸部脊柱遺有15 cm 瘢痕。左側臂叢牽拉試驗陽性(+),視診:神志清楚,精神可;觸診:腹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肝睥肋下未及,麥氏點無壓痛;叩診:雙肺叩診清音,肺下界正常;聽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喂音,語音傳導正常,無胸膜摩擦音。各辦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未聞及心包摩擦音;望診:體型偏瘦,周身皮膚及黏膜未見明顯斑座。水皰及瘡瘍等;聞診:未聞及異常聲音及特殊氣味;切診:虛里按之應手,動而不緊;患者胸腹不熱、未及壓痛、痞塊,手足溫熱如常;患者舌象脈象:舌暗、苔白、脈細。中醫(yī)診斷:項痹病(肝腎虧虛證)。西醫(yī)診斷:頸椎病、頸椎病術后、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
中醫(yī)特色護理給予中藥塌漬及蠟療溫通,5次/周,并輔助其他中醫(yī)特色護理治療,干預后,患者主訴頸肩部伴左上肢的疼痛、肢體麻木、乏力等癥狀減輕?;颊哂?023年5月16日出院。
患者疼痛數(shù)字評分(NRS)評分為5 分[3];Braden 壓力性損傷評分為23 分;Morse 跌倒評分表評分為35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表為80分。
疼痛與頸椎管狹窄致血運循障礙、神經肌肉受損引起頸肩部伴左上肢疼痛有關;活動無耐力與受涼及勞累后致氣血不足從而引起的全身乏力有關;失眠與頸椎管術后復發(fā)引起的疼痛有關。
護理人員根據診斷和綜合評估擬定護理計劃,通過中醫(yī)護理及其他護理措施緩解患者頸肩部伴左上肢疼痛、麻木,偶有乏力等癥狀,及調理肝腎虧虛的癥狀。
2.4.1 疼痛護理措施:中藥塌漬法聯(lián)合蠟療緩解疼痛,中藥組方包括陳皮30 g、大腹皮30 g、生大黃30 g、炒白術30 g、枳實30 g、厚樸30 g、芒硝15 g 等中藥,打粉制成糊狀均勻涂抹在患者的大椎穴、肝俞穴、腎俞穴等穴位,并覆蓋一層保鮮膜以通過藥物透皮吸收,穴位滲透達到治療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4]。蠟療操作:操作前向患者說明蠟療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檢查患者皮膚有無破損、禁忌癥等,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采用電腦恒溫電蠟療儀將醫(yī)用石蠟溶解,控制適宜溫度,將溫熱的石蠟覆蓋在患者選定的局部位置,留置時間為15 min(蠟療熱度可以達到人體的3 cm 深處,保溫性強[5]);治療期間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并給予及時處理。
2.4.2 乏力護理措施:艾灸可使肌表感受到熱力,從而溫通患者疼痛處或穴位[6]。艾灸起到一個活血化瘀及升陽氣,增強抵抗力的作用。
2.4.3 失眠護理措施:護理人員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幫助其恢復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營造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2.4.4 飲食護理:患者應低鹽低脂飲食,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多食蔬菜,可食用牛肉、豬腰、枸杞、阿膠等食物以滋補肝腎。
4 月25 日患者NRS 評分為5 分;5 月4 日患者主訴疼痛減輕,NRS 評分降為3 分?;颊咧髟V頸肩部伴左上肢的疼痛緩解,肢體麻木、乏力等癥狀減輕。出院1 周后電話隨訪,患者訴頸肩部伴左上肢的疼痛、肢體麻木、乏力等癥狀減輕。
項痹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頸項強痛、肩臂痛、頭痛、眩暈等癥狀,且發(fā)病率呈年輕化趨勢。項痹病發(fā)病率高、病程長、易反復、病情復雜,中醫(yī)療法不良反應小,臨床多采用中醫(yī)治療項痹?。?]。中藥塌漬操作簡單、便捷,安全性高,將中藥膏劑置于患處,能達到化瘀止痛、溫經通絡之效。蠟療是一種良好的熱傳導療法,利用蠟療冷卻釋放熱能與皮膚接觸促進機體氣血流暢、脈絡調和,達到疏通經絡,減緩疼痛的作用。研究[8]顯示,將蠟療技術用于頸椎病的治療能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提高臨床治愈率。傳統(tǒng)蠟塊溫度不易掌握,需要反復消毒,蠟療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故多用于臨床[9]。中藥塌漬聯(lián)合蠟療,通過蠟療釋放熱能結合塌漬涂抹的中藥促進藥物透皮吸收,使藥物直達病所,達到化瘀止痛、溫經通絡之,且該操作簡單,不良反應少,患者接受度高,值得臨床參考應用。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個體參與者或其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