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漫漫
陽光下,瓦窯村的樹林中有一座樸素的亭子,那里,一位老人正專心地捏著什么。
亭子旁掛著的兩張竹簾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片片竹條間布滿了細細的裂縫。微風拂過,竹片輕輕擺動,竹簾下,幾塊青磚砌成一道矮墻,墻上布滿了厚厚的泥漿。
老人從一旁的盆里蘸了點水,雙手握成碗狀,緊緊壓在陶土上,手掌小拇指外側(cè)貼著轉(zhuǎn)盤。隨著轉(zhuǎn)盤的轉(zhuǎn)動,原本不規(guī)則的陶土變得光滑圓潤起來。只見老人手掌后側(cè)稍用力,雙手握著陶土向上緩緩移動,陶土便變成了圓錐形。老人又用雙手的大拇指按住圓錐中心,指尖向陶土內(nèi)部擠壓,此時,他黝黑的雙臂青筋暴起,圓柱上頓時出現(xiàn)一個愈加寬大的凹槽。老人雙手握攏,手側(cè)向圓柱外壁按壓,黃土陶泥上便出現(xiàn)了一個碗的雛形。泥漿濺了出來,滴在老者的褲腿上,但老人卻并未察覺。
老人將大拇指伸進凹槽處,慢慢向外拉,碗上便出現(xiàn)了層層波紋。只見他用一只手輕輕抵住凹槽的最底端,凹槽中便出現(xiàn)了一塊平整的碗底。隨著手指的移動,碗上的波紋也一圈一圈地向上移動。老人抽出雙手,左手按住轉(zhuǎn)盤,用力地轉(zhuǎn)了幾圈。
接著,老人取出一把鐵尺,貼在尚未完成的碗壁上。轉(zhuǎn)盤不停地旋轉(zhuǎn)著,刀片、鐵尺輪番上場,碗口漸漸旋出了厚厚的陶土。老人用手抹去鐵尺上的陶土,又從積滿陶泥的地上拾起一片薄竹片,輕輕彎折,貼在碗側(cè),從里到外把碗細細地打磨了一番。
天漸漸暗了下來,老人的臉顯得更加黝黑了。他拿出一片薄木板,對準碗底平整地一割,一個陶碗便成型了。此刻,風中不再夾雜著熱氣,一切好似都被老人的成品驚艷了。
知了聲此起彼伏,陣陣熱浪透過竹簾,如同一雙無形的手向老人撲去,但老人好似感知不到熱浪,仍然專注地做著陶碗。時間在此刻靜止。
亭里亭外,分明是兩個世界。
老人名叫余振鏝,是碗窯手工制瓷技藝傳承人。和碗結(jié)緣的這半個世紀間,碗窯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碗窯。
【浙江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七年級(7)班】
◆點評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燦爛文明,碗窯就是其中一顆明珠。習作對余振鏝老人制陶過程的細膩刻畫,對每一個步驟細致的介紹,都足見小作者是個生活的有心人,讀后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張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