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劉霽鋒,白鶴,張慶凱,車穎,佟夢縈,尚東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11,1.普外科,2.超聲介入科
患者女性,86 歲,2023 年10 月7 日因“右上腹痛4 d”收住入院,查體:右上腹壓痛、反跳痛,伴輕度腹肌緊張,Murphy征陽性。急診腹部CT示急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圖1A)。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6.44×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占89.7%;降鈣素原24.2 ng/mL;肝功能,谷丙轉氨酶310 IU/L,谷草轉氨酶390 IU/L,堿性磷酸酶196 IU/L,血清γ-谷氨?;D移酶390 IU/L,總膽紅素99.8 μmol/L,結合膽紅素50.3 μmol/L;淀粉酶、脂肪酶正常。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史30余年,日常活動能力差。診斷: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紤]患者高齡,心肺功能差,發(fā)病時間大于72 h,膽囊切除、膽道探查手術風險高,向患方交代病情后,決定行超聲引導下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術后膽汁引流通暢,腹痛較前明顯緩解,炎癥指標改善,順利出院。患者出院2 d后于家中不明原因自行剪斷PTGD引流管,致引流管斷端完全回縮至體內,僅少量膽汁流出,再次收入院治療。急查腹部CT見引流管斷端位于肋間肌層,距離皮膚約1.5 cm(圖1B)。因PTGD管斷端隨膈肌上下移動,隨時可能牽拉進入腹腔,導致膽瘺,遂決定急診行局麻下腹壁竇道擴創(chuàng)+斷裂引流管取出+PTGD管置入術。我們首先在竇道開口局麻擴創(chuàng),找到導管斷端,通過斷端向膽囊內注入50 mL生理鹽水,使其與膽囊內的泥沙混合,形成人工膽汁。這一步驟使得膽囊體積增大,在超聲下呈現(xiàn)細密點狀回聲區(qū),顯影變得清晰(圖1C~1F)。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次置入導絲,采用兩步法重新成功置管(圖1G~1H)。術后予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病情好轉出院。電話隨訪至今,膽汁流出暢,無腹痛發(fā)作,飲食良好。
圖1 “人工膽汁”技術處理PTGD管斷裂殘留
針對此病例,看似簡單,實際上處理非常棘手?;颊咦孕屑魯郟TGD管,導致導管末端回縮至體內,而導管的豬尾端仍位于膽囊內,造成了“人為膽瘺”。這種狀況相對罕見且處理具有一定的難度:其一,由于導管末端已經退回到肌層,體表竇道開口較小,通過竇道尋找導管斷端變得相當困難;其二,患者膽囊已變小,超聲顯影不清,換管操作困難?;颊吒啐g,伴有多種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胰粘P袆幽芰Σ?,難以承受全麻手術,在此情況下,根據(jù)急性膽囊炎東京指南2018版(TG18),再次行PTGD引流仍是最佳選擇[1-2]。針對這一患者情況,我們首先進行了腹壁竇道擴創(chuàng)術,沿著竇道開口進行十字切開,逐步切開至肌肉層,并采用手指進行反復探查,但未能探及引流管斷端。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深部有少量膽汁溢出,最終在肌層深部的腹膜外找到了引流管斷端,但整個過程歷時近2 h。隨后,我們進行了換管術,試圖沿斷裂導管置入導絲,并置換新的引流管。然而,由于膽囊內的膽汁逐漸外滲,膽囊變小,超聲顯影不清,沿導絲置管可能導致膽囊穿孔,形成醫(yī)源性膽瘺,進而加重病情,再加上患者高齡、局麻手術、尋找引流管的時間較長,患者煩躁不安,使得整個操作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因此,在處理本病例時,需要謹慎權衡手術風險與患者狀況,以采取最合適的操作策略,確?;颊叩陌踩c康復[3]。
近年來,超聲介入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其中熱消融治療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在腫瘤位置不良,臨近重要結構或超聲顯示不佳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液體隔離”方法來克服這些困難。例如,通過采用人工胸水技術,向胸腔注入生理鹽水,可以將含氣肺組織移開,特別是在肋膈角內形成一個液體屏障,對位置不良的腫瘤進行消融治療[4-5]?;谝陨铣暯槿爰夹g的原理,受人工胸水啟發(fā),我們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了“人工膽汁”技術,即向斷裂導管注水,生理鹽水與膽汁混合形成人工膽汁,使膽囊充盈,超聲顯影更加清晰,以便后續(xù)操作。我們查閱文獻,“人工膽汁”技術屬于首次報道,通過對病例復盤剖析,總結經驗如下。(1)此種情況臨床較為少見,如PTGD操作由超聲科醫(yī)師完成,遇到導管斷裂殘留往往交由外科醫(yī)生處理。而外科醫(yī)師通常會采用外科手段解決斷管問題,但后續(xù)處理膽囊炎,可能還要等到膽囊張力增高后再次請超聲科協(xié)助行PTGD手術,患者需要做兩次手術,輾轉兩個科室。而我們基于一站式膽胰疾病診療平臺,本中心外科醫(yī)師自己掌握超聲介入技術,對患者診療將更加便捷,通過研讀腹部CT,初步掌握導管位置,進行手術探查,還能有效處理潛在并發(fā)癥,并且可以通過一體化復合雜交手術室搭建的實時影像系統(tǒng)輔助尋找斷裂導管,將明顯縮短手術時間[6]。(2)本病例通過簡單的注水操作,形成人工膽汁后充盈膽囊,可以顯著降低膽囊超聲介入手術難度,值得臨床推廣。
總之,基于一站式膽胰疾病診療平臺,外科醫(yī)師掌握腔鏡技術同時掌握超聲技術,可以對病情及并發(fā)癥充分評估,能夠做到全盤考慮,在有效解決問題的前提下,盡可能將患者的二次創(chuàng)傷和損害降到最低,符合患者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