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徐菲飛
胃病在生活中很常見,許多人都遇到過消化性潰瘍和急慢性胃炎。治療胃病的藥物種類較多,服用胃藥的時間也很有講究。由于每個藥品的作用機制不同,掌握正確的服藥時間與聯(lián)合用藥方法對藥物療效影響較大。
通常所說的胃藥,一般指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和急慢性胃炎的口服藥物。服用這類藥時,不僅要考慮藥物的藥理作用,還要掌握合理的用藥時間,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服用胃藥必須弄清“五時五類”。①“五時”是指餐前、餐中、餐后、餐間(即兩餐之間)以及睡前這5個服藥時間;②“五類”是指促胃動力藥、抗酸藥、抑酸藥、抗幽門螺桿菌藥、胃黏膜保護藥等5種不同類型的胃藥。
1.促胃動力藥:直接或間接激活胃腸道平滑肌上受體,增強胃腸道的蠕動和收縮,對反酸、噯氣和胃脹等有較好的療效。臨床常用的藥物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通常在餐前半小時服用,待進食時藥效恰好到達高峰,能增強胃腸道蠕動。但應注意,促胃動力藥與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顛茄片等)合用會造成對胃的反作用,二者不可同時服用。曲美布汀具有對胃腸平滑肌運動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根據(jù)具體情況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
2.抗酸藥:主要以中和胃酸來達到緩解不適、治療胃病的作用。
(1)氫氧化鋁、氧化鎂、三硅酸鎂、碳酸鈣等:主要作用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緩解胃痛。一定濃度的胃酸是食物在胃內(nèi)進行消化作用所必需的,胃病患者服用抗酸藥的作用在于中和過多的胃酸,這類藥物一般應在餐前半小時或胃痛發(fā)作時服用。
(2)復方制劑:如胃舒平、蓋胃平、胃必治、胃得樂(其中主要成分為抗酸劑)等,一般主張在飯后 1—2 小時后服用,因為胃內(nèi)容物在胃內(nèi)消化接近排空時,服用本藥療效最佳,這樣可維持藥效達4小時;若餐后立即服用,則藥效只能維持1小時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胃舒平、蓋胃平等為咀嚼劑,嚼碎后服下效果更好。
3.抑制胃酸分泌藥:常用藥物包括H2受體拮抗劑和質(zhì)子泵抑制劑。
(1)H2受體拮抗劑: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這些藥物對胃黏膜多無明顯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胃內(nèi)容物的影響,一般建議在餐后或睡前服用。
(2)質(zhì)子泵抑制劑: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蘭索拉唑等,抑酸作用更強大、持久,療效也更突出。這類藥物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內(nèi)食物的干擾,在晨起或睡前空腹狀態(tài)下服用最佳,必要時可在晨起,睡前各一次服用。
4.抗幽門螺桿菌藥:據(jù)統(tǒng)計,全球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已超過50%,我國感染率約為59%。
國內(nèi)根治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治療方案為聯(lián)合用藥:①質(zhì)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或膠體鉍制劑(如麗珠得樂等);②加用1—2種抗菌藥,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1)膠體鉍制劑:藥劑須與胃黏膜直接接觸,才能起到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故應在兩餐之間服用。
(2)抗菌藥物:甲硝唑?qū)ξ改c道有刺激,宜在餐后服用;食物會延緩克拉霉素的吸收,在餐前空腹服用效果最佳;阿莫西林口服后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響,于餐前、餐時、餐后均可服用。
5.胃黏膜保護藥:主要通過增強胃黏膜的細胞屏障或黏液-碳酸氫鹽屏障的效應而發(fā)揮作用。臨床常用藥物包括膠體果膠鉍、鋁碳酸鎂、米索前列醇、瑞巴派特等。
影響胃黏膜保護類藥物療效的主要因素為胃內(nèi)藥物的濃度及藥物與胃黏膜接觸的時間。一方面,胃里有食物,會降低藥物濃度,減弱藥效;而另一方面,食物能減慢胃排空藥物的速度,延長藥物與胃黏膜的接觸時間。因此,在兩餐之間或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硫糖鋁和鉍制劑須在酸性環(huán)境中才能在黏膜損傷處形成保護膜,故與抗酸藥及抑酸藥合用時須錯開服藥時間;鋁碳酸鎂常與抑酸藥合用,但兩者服藥時間須相隔1—2小時。
促胃動力藥與抗膽堿藥(如阿托品),兩者藥理作用相拮抗,不宜聯(lián)用;胃促動藥還會縮短其他藥物在胃內(nèi)的作用時間,可能降低后者療效;如須聯(lián)用,服藥時段應錯開,如餐前半小時服胃促動藥,餐后2—3小時服黏膜保護藥;也可先服抗酸藥,1小時后再服胃促動力藥。
胃蛋白酶須在一定的酸性環(huán)境才有活性,故也不宜與抗酸藥及抑酸藥合用。
H2受體拮抗劑與質(zhì)子泵抑制劑2類抑酸劑,必要時可合用;如早上服質(zhì)子泵抑制劑,晚上加服 H2 受體拮抗劑,對與胃酸相關(guān)的疾?。ㄈ绶戳餍允彻苎祝┋熜Э赡軙谩?/p>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