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璞
“食物過敏”這個話題看似普通卻暗藏危機。你是否曾在享受美食時,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甚至呼吸都變得困難?這可能就是食物過敏在作祟。食物過敏可不只是少吃幾種食物那么簡單,它還可能威脅我們的生命。因此,了解食物過敏,掌握預防和應對方法,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食物過敏的發(fā)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遺傳因素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是因為過敏體質可能會通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有食物過敏史,那么子女發(fā)生食物過敏的概率就相對較高。父母均有食物過敏史,子女患病率可高達60%,一方有過敏史則子女患病率約為30%。
個人的免疫狀態(tài)與食物過敏也有關系。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對外來物質的識別和防御能力就會減弱,從而更容易對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產(chǎn)生過敏反應。此外,食物本身的特定成分也是導致過敏的重要因素。有些食物中含有特定的蛋白質或其他成分,對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是變應原。當這些變應原進入人體后,免疫系統(tǒng)會將其視為“入侵者”,從而引發(fā)過敏反應。
還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導致食物過敏,比如胃腸道發(fā)育不成熟、環(huán)境因素等。嬰兒的胃腸道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對外來物質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較弱,因此更容易對食物產(chǎn)生過敏反應。而環(huán)境因素,如吸入塵螨、花粉等,也可能與食物過敏相互作用,增加過敏的風險。
有研究顯示,食物過敏主要是因為各種蛋白質,因此任何食物都可能成為變應原。常見的變應原包括蛋類、花生、 牛奶、大豆、小麥、堅果、魚類和貝類,90%以上的過敏反應都由它們引起。魚、蝦等食物富含蛋白質,其中一些蛋白質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就像“敵人”一樣,一旦攝入就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堅果類食物中也含有特定的蛋白質和油脂成分,一部分人對其中的某些成分特別敏感,攝入就會發(fā)生過敏反應。還有一些水果也可能導致過敏,比如芒果、菠蘿等,這些水果中含有某些特殊成分,如芒果中含有大量大分子蛋白,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引發(fā)過敏反應。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nèi)食物過敏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根據(j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數(shù)據(jù),我國大約5%的成年人和8%的兒童有不同程度的食物過敏?;ㄉ?、堅果、魚和貝類,是歐美國家最常見的致敏食物;在日韓,蕎麥和小麥則是過敏性休克的常見食物誘因;而在新加坡,“江湖大佬”的地位則由“燕窩”拔得頭籌。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變態(tài)反應科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中國有幾千年食用歷史的小麥竟是誘發(fā)中國人群過敏性休克最常見的食物,中國人37%的過敏性休克都與它有關。特別是在10歲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組中,小麥誘發(fā)過敏性休克的比例更是躍升首位,且隨年齡增長占比不斷攀升。小麥過敏也與遺傳因素也有關,具有特應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對小麥產(chǎn)生過敏反應。
對小麥過敏的人,在食用小麥類食品后進行運動可能會更快激發(fā)過敏反應,造成嚴重后果。小麥過敏常會引發(fā)腹瀉、濕疹、疲勞等不典型過敏癥狀,經(jīng)常被誤診為“消化不良”“濕氣太重”。因此,大眾應該了解小麥過敏的相關知識,盡早辨別過敏反應,盡快去醫(yī)院就診。
食物過敏的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皮膚反應、呼吸道癥狀和消化道癥狀。最常見的過敏部位是皮膚,常表現(xiàn)為皮疹、蕁麻疹、瘙癢、紅斑、水皰等。這些癥狀通常在食用變應原后不久就會出現(xiàn),可以局部或全身性地出現(xiàn)。食物過敏導致的胃腸道癥狀也很常見,包括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呼吸道癥狀也是食物過敏的重要表現(xiàn),包括喉嚨腫脹、喉嚨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呼吸急促、氣喘等,這些癥狀通常是由于變應原進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免疫反應。除了上述常見癥狀,食物過敏還可能引起其他不適,例如頭痛、眩暈、心悸、血壓下降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癥狀可單獨也可同時發(fā)生。對已知有過敏史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接觸變應原,應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在某些嚴重過敏的情況下,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若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停止讓患者繼續(xù)接觸變應原,并保持平臥姿勢避免呼吸困難,及時呼叫救護車,急救人員會使用腎上腺素類藥物進行急救。
回避致敏食物是重要的食物過敏治療策略,可完全或幾乎完全規(guī)避過敏癥狀。通過避免攝入已知的過敏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過敏反應發(fā)生。要分辨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首先要留意在食用某些食物后是否出現(xiàn)過敏癥狀,可以記錄每次食用的食物及隨后出現(xiàn)的癥狀,以便找出可能的變應原;還可以前往醫(yī)院進行食物變應原檢測,如點刺試驗、斑貼試驗等,這些試驗可以幫助確定對哪些食物過敏。一旦確定變應原,應避免再次接觸這些食物,以防過敏反應的發(fā)生。對那些對多種食物過敏的人來說,需要采用嚴格的飲食限制或尋找替代食品。
除了回避過敏食物,輕度及中度過敏人群還可以口服抗過敏藥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能有效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皮膚瘙癢、紅疹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嗜睡、口干等,且長期服用可能會對肝臟或腎臟造成負擔,應遵醫(yī)囑使用。對嚴重食物過敏的人來說,接受系統(tǒng)性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更好,這種方法可以快速緩解嚴重的過敏反應,但同樣存在不良反應,須在醫(yī)生明確診斷后遵醫(yī)囑使用。
食物過敏,不能盲目地依賴某一項檢測而輕易下結論。懷疑自己食物過敏的人,需要由變態(tài)反應科醫(yī)生進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結合皮膚點刺試驗、血清免疫球蛋白E檢測等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食物過敏的人在外吃飯更應留心食品、調味品中的成分,應學會閱讀食物成分表和食品標簽食物致敏原信息,避免突然中招。在國外,嚴重食物過敏的患者會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作為急救藥物,但這類產(chǎn)品目前還無法在國內(nèi)普及,建議大家如果出現(xiàn)嚴重的過敏反應,還是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編輯? ?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