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仁華兼擅工筆重彩與寫意水墨,她筆下的旗袍仕女與時尚女郎交替粉墨登場,在懷舊情緒中混雜著現(xiàn)代諷喻,表現(xiàn)了畫家對人生戲劇的洞察與沉思。她的“懷舊情結”所懷之舊,主要包括100多年前的旗袍仕女,以及古徽州戲曲和徽派建筑。這種情結歸根結底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眷戀,并帶有李清照《聲聲慢》式的情調。在同時代的中國人中間,王仁華眷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懷舊情結具有普適性,她那種纏綿悱惻的感傷情調,尤其容易喚起同樣沉湎于懷舊心理的中國女性的情感共鳴。
在王仁華的懷舊情結中往往蘊涵著現(xiàn)代寓意。其作品中亦真亦幻的戲劇化場面,大體對應于人生的真假與藝術的虛實。王仁華的人物畫也正是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綜合了寫實素描造型與寫意水墨渲染,賦予畫面象征性的現(xiàn)代寓意,營造出亦真亦幻的“逼真的幻境”。她的群像人物畫《徽班與程長庚》《湯顯祖與明代戲曲》《古燈今照》等作品,都采用了超現(xiàn)實的拼貼式構圖,把跨越時空的人物、背景、道具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亦真亦幻的浪漫夢境。
林木(四川大學教授):王仁華的作品既寫實又虛擬、既工筆又寫意,她作品中的虛擬性又因其中大量超時空的細節(jié)組合而得以加強。由于畫家從多種想象空間的自由組合中獲得豐富的情感意象,所以她的作品不會從特定的同一時空去獲取素材,而是在海闊天空的自由擷取中創(chuàng)造超常規(guī)的視覺意象。王仁華畫中這種虛擬性,還與她作品中那種無處不在的平面性有直接的關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仁華對中國文化的摯愛。王仁華從小生活在古徽州文化的環(huán)境中,又長時間浸淫于京劇藝術的氛圍,加之她特別的成長習畫的經(jīng)歷,因此她的繪畫藝術觀念和習慣較多偏重于中國藝術自身的特點。她在畫中通過各種文化符號傳達中國歷史文化的深沉意蘊,卻是以視覺美術形象性的一個個細節(jié)精心刻劃去達到的。當然,這不是王仁華在顯示她超人的耐心,而是繪畫藝術給極度熱愛這門藝術的藝術家一個美好而愉悅的享受過程,當然也是這位熱情而美好的藝術家給每一位觀眾帶來的藝術的愉悅。
張松(安徽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安徽省中國畫學會主席):我和王仁華同年,見證了王仁華的成長過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她的創(chuàng)作之路。她能夠在這個時候讓作品集中亮相,不是偶然的,這是厚積薄發(fā),是她多年來藝術追求的成果展示。
她的作品有幾個特點:“意于情”,她所有的創(chuàng)作是帶著感情去畫的,表現(xiàn)的內容是她想畫的,而且是主動去畫的,一位藝術家主動深入到生活中去、主動地去表現(xiàn)很重要,所以才能畫出好畫?!凹加诰?,她無論用寫意的手法,還是用工筆的手法,無論是撞墨,還是墨彩,這些相容的東西,她都是以精的角度使技法特別精道。“法于靈”,方法靈動,圍繞她想要表現(xiàn)的東西而表現(xiàn),寫意與寫實互參,甚至不擇手段來豐富,她畫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都是自己經(jīng)歷的東西?!靶斡谛浴?,她的形式感,包括畫面的物象造型以及圖式構成,她都用一些女性的語言、女性的審美角度,讓你出其不意,又在意料之中。
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中心主任):觀看王仁華的畫,總讓人陷入沉思,想到許多卻又茫無頭緒,因為其中的意指常常錯位或轉向,讓人覺得有點詭異,但令人著迷。你會不自覺地沿著其畫面的筆痕墨跡,逐一思量,繼續(xù)窺探究竟。對于王仁華,畫什么都是明擺著的,而怎么畫也是明擺著的,但此物與彼物之間,為何如此相處,沒有一定的道理;就是此物,亦倏然變相,轉身即變,甚至連轉身都不需要,嫣然一笑,那物就變了。
王仁華是一位很有天分的畫家,她善于用繪畫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較強的造型能力,對傳統(tǒng)的繪畫語言有較深的理解,對民間文化有發(fā)自內心的喜愛,更主要的是她有現(xiàn)代女性的自覺意識,也就不自覺地進入了現(xiàn)代藝術的話語領域。她將女性的魅力呈現(xiàn)在畫中的每一處細節(jié),她將女性的浪漫灑落在畫中的每一個局部。看她的畫,你不必什么都想知道,但一定會感到那份優(yōu)雅與從容,也許是戲劇給予這位愛好者的恩賜。
陳池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仁華的作品在題材方面給人強烈的印象,是以古代的戲曲形象為主要的創(chuàng)作題材。從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來看,面貌是不一樣的,不僅是題材不一樣,她塑造的形象或形式效果、風格也和一般的畫家不同,她有自身獨特的形式語言和風格特點。戲曲本身是帶有虛擬性的,她的繪畫意象和內容題材結合得很緊密,具有戲曲性、情節(jié)性、敘事性,有畫外之旨,把表演性動作和裝扮等因素融匯到作品里,形成了繪畫的一個特點。
再者,她的人物造型有傳統(tǒng)的功力,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她的傳統(tǒng)功力很好,包括線條、筆墨、色彩,而且具有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形式感很強。她的作品構圖有一些形式和其他的工筆畫、水墨畫、人物畫不一樣,她有些拼貼、結構和設計感,她的作品雖然畫的古代戲曲形象,但是給我們的感覺現(xiàn)代性很強,視覺形象也很強烈??傊?,她在題材方面、在表現(xiàn)戲曲的動態(tài)方面、形象塑造方面等,都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果。
何家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王仁華的作品是從其人生態(tài)度到繪畫語言總體探索的集合。“亦真亦幻”是一種情感的隱秘顯現(xiàn),是一種意境。在畫里,見自己,見眾生。這恰是王仁華的特別之處,她走的是別人沒走過的路。在眼花繚亂的各種畫系里,她給人的感覺是脫俗的,并且有很明顯的辨識度,表現(xiàn)出既真實又虛幻、既工筆又寫意的一面。特別是獨創(chuàng)水撞墨的手法,形成畫面的主視覺,墨色的變幻中有不確定性,有如癡如醉的快意和灑脫,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因為情感的滲入,畫家的作品才是“活”的。王仁華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會說話,像一個個故事那樣有懸念、有豐富的內容,她把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匯在一起,把古今、把戲里戲外穿梭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王仁華樣式”。作品既體現(xiàn)了西方的寫實和中國的寫意、西方的思維方式和中國的詩意表達,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融化人心的一角冰山,體現(xiàn)出價值的高度,這樣的特質我稱之為“文化意識”?!耙嗾嬉嗷谩笔峭跞嗜A畫展的主題,交織著現(xiàn)實和想象的動力,展開的是一種充滿張力的藝術姿態(tài)。
尚輝(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時尚女性形象是當下工筆人物畫熱衷描寫的一種題材。與那些畫得細膩精致的時尚女性人物畫相比,王仁華的工筆人物畫注重墨色統(tǒng)領畫面的主體性,甚至畫面始終葆有寫意的即興與快意,但其女性面孔與手形卻力求畫得深入,并得寫實塑造之精髓,與畫面上那些時尚服飾的簡樸畫法形成反差。而反差最鮮明的,莫過于她完全疏離對繁華街景或溫馨家居情境中女性生活的描寫,而是將這些現(xiàn)代女性妝扮成戲曲青衣,讓她們穿越在古裝與時尚之間,形成畫面富于對比性的現(xiàn)實與舞臺、生活與角色的變幻,讓人難以區(qū)分現(xiàn)實人生與舞臺角色之間的界線。
王仁華畫面的立意始終不曾離開表現(xiàn)戲曲,但很少直面描寫戲曲本身。她更喜愛描繪那些戲曲角色在舞臺背后跨越現(xiàn)實的形象,她們的“妝”也成為隔離現(xiàn)實、呈現(xiàn)自我的一種保護面具。因而這些作品中的女性,也在這種“妝”的遮掩下呈現(xiàn)了一種自我的真實。王仁華作品的藝術魅力還得益于具有當代藝術品質的文化符號挪用,她的畫面沒有現(xiàn)實場景的再現(xiàn),那些非現(xiàn)實情節(jié)的設計和圖像挪用都試圖通過非邏輯性而達到深化主題寓意的作用。但這些具有文化符號特征的圖像挪用與集合,也呈現(xiàn)了主題表達的模糊性或寬泛性,而這正是當代藝術圖像隱喻的共同特征。
邵曉峰(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我對王仁華藝術的認識談三方面:古戲與今相、古裝與時裝、線墨與幻真。一、從王仁華的作品中可以發(fā)現(xiàn),她不只是畫古,而是帶入今天的聯(lián)想,在構圖手法以及審美視覺的傳遞上,做到了以古入新。二、她的畫中有大量借助傳統(tǒng)服裝構建的渲染的畫面,她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將古裝進行不斷拼貼、轉移、重新組建,同時又結合時下最時髦的時裝,如牛仔褲、高跟鞋甚至手機、項鏈、鋼管椅,在繪畫設計中把古裝與時裝做了典型的混搭。三、具體到技法角度,王仁華有著精湛的造型能力和對形的處理能力,她的線是靈活的、準確到位的;和線交相輝映的是墨彩,她大量使用撞墨、潑墨、漬墨,形成一種斑斕的墨彩效果,并使墨彩的寫意性和線的精妙意味交融在一起,進而達到一種“幻真”。王仁華用線和墨來營造“幻真幻戲”,通過藝術性的手法來體味現(xiàn)實人生與戲夢人生之間的交合,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延伸。
陳明(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我從兩方面來談對她作品的感受:第一,王仁華的創(chuàng)作在圖式上特別引人關注,就是圖式的陌生化。王仁華非科班出身,她的作品帶有明顯的個人習慣和特點,她的造型帶有稍許變形,但是這種變形控制得非常好。她的人物畫有細節(jié),但是沒有很瑣碎的細節(jié)轉變,點到為止,這是造型上的陌生化。第二,構圖上有超現(xiàn)實的夢幻感。從構圖中看到很多元素在里面,她往往很多圖式的安置方式在徽派版畫、浮世繪、中國傳統(tǒng)工筆畫之間來回混搭、跳越和融合。
王仁華的人生經(jīng)歷和學院派畫家不一樣,她十幾歲就到工廠當質檢員干了很多年,且在戲曲上有很深的修養(yǎng),各種人生的酸甜苦辣帶給畫家感悟,這種人生感悟內化為對藝術的思考,所以在她的畫面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涵義,有引人思索的東西在內。從這兩點來說,王仁華的作品在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是獨特的存在,她獨特的經(jīng)歷和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
杭春曉(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王仁華的創(chuàng)作好像是在這個時代之外,有這么一個人與這個時代若隱若現(xiàn)地發(fā)生一些關系,形成很特別的一種綜合性敘事。這種圖像敘事,有圖像中矛盾統(tǒng)一的組合,甚至繪畫方法,面部用了非常寫實的、傳統(tǒng)的民間擦筆化的技法,又配上書寫式的不是那么工的線條性、墨撞擊出來的畫面,形成一種魔幻的場域。
王仁華繪畫能力非常強,她把各種有觸動的視覺體驗或者視覺經(jīng)驗進行畫面組合,在任何一張畫可能都是一次努力去重新組合的過程,她有一個不斷的往前硬沖的組合的能力。王仁華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跨越,如主題性創(chuàng)作、民間創(chuàng)作,來源于一種小說劇本化的經(jīng)驗,她所有的經(jīng)驗在折疊,她考驗了一個畫家能不能折疊出看上去還像一幅畫中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王仁華創(chuàng)作能夠呈現(xiàn)出每張具體的畫中有個相對穩(wěn)定的解決方案,從藝術史的角度來說,呈現(xiàn)了整體的能夠在不同的經(jīng)驗中進行組合、進行重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