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達 李曉菲
摘要:目的:水墨藝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之一,發(fā)展至今已經不再被框定為傳統(tǒng)繪畫藝術表現畫面的媒介,而是轉變?yōu)橐环N表情達意的現代化造型語言。同時,虛擬現實(VR)技術對藝術領域的沖擊,為水墨藝術在數字領域的轉化再造提供了新的機遇。然而,新興技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結合也面臨挑戰(zhàn),如何在保留傳統(tǒng)水墨美學特征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探究水墨藝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的優(yōu)勢與難點,旨在找到傳統(tǒng)水墨藝術在虛擬現實空間內保留筆墨意境的策略。方法:文章從水墨藝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結合的可行性出發(fā),運用對比分析法和文獻歸納法,發(fā)現VR水墨這一藝術形式相較于傳統(tǒng)水墨畫和二維、三維水墨動畫,有更廣闊的藝術空間、更主動的審美體驗等優(yōu)勢,同時面臨視點轉變沖突、構圖難度提高、創(chuàng)作體驗門檻提升等挑戰(zhàn)。結果:水墨藝術結合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語言,但對傳統(tǒng)水墨的意境傳承而言仍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結論:傳統(tǒng)藝術借助新興技術進行傳承與發(fā)展是數字化時代無法繞過的議題。文章分析水墨藝術在虛擬現實技術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旨在為VR水墨藝術的發(fā)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水墨藝術;機遇;挑戰(zhàn)
中圖分類號:TP391.9;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03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虛擬現實技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y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藝術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這一技術帶來的深刻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藝術領域,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而且為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開辟了新的路徑。但虛擬現實技術與水墨藝術的結合并非一帆風順,技術本身的局限性、藝術表現手法的差異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何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水墨藝術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確保其筆墨符號和審美價值的延續(xù),是一大難題。因此,本文剖析虛擬現實技術在水墨藝術創(chuàng)作、展示、體驗等方面的優(yōu)勢與其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期為傳統(tǒng)水墨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示。
1 虛擬與現實的交融:水墨藝術的新境界
藝術是創(chuàng)作者將主觀思想和情緒外化呈現的符號形象系統(tǒng)。如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水墨藝術已突破傳統(tǒng)繪畫形式的邊界。與此同時,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為水墨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平臺。虛擬現實技術與水墨藝術的結合,不僅豐富了水墨藝術的藝術表現手法,還推動了其傳播和發(fā)展,使其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1.1 水墨藝術的觀念變遷
水墨藝術經歷數千年的演變與發(fā)展,通常將山水、人物、花鳥等易于表現意境和情趣的事物作為繪畫的創(chuàng)作題材,通過筆觸、線條、墨跡的濃淡干濕,展現出自然景象和內心情感。
在傳統(tǒng)水墨藝術中,創(chuàng)作者們通常將水墨符號作為表現畫面的一種媒介,應用于繪畫藝術中,主要是精煉形象、強化特征的工具。隨著科技的發(fā)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動畫藝術家們將水墨藝術與動畫藝術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批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水墨動畫短片,如《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當靜態(tài)的水墨元素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水墨藝術也通過這些新的藝術載體,豐富了其藝術表現力。
如今,隨著水墨符號在數字媒體作品中的應用被不斷挖掘,水墨藝術已不再被定義為水墨繪畫的定式符號,而是成為一種表情達意的現代化造型元素[1]。這種現代化的造型元素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式。
1.2 虛擬現實技術對藝術領域的沖擊
虛擬現實技術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受到關注,經過多年發(fā)展,尤其是近年來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已經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它通過頭戴式顯示器(HMD)、手柄、運動捕捉設備等,創(chuàng)造出沉浸式的三維虛擬環(huán)境,使用戶能以自由的方式與虛擬世界交互。
在藝術領域,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藝術的創(chuàng)作、展示和體驗方式。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興起,使創(chuàng)作者可以不受材料、地點的限制,在三維虛擬空間內自由創(chuàng)作。Tilt Brush、Painting VR、Gravity Sketch等軟件和平臺的出現也推動了虛擬現實技術與藝術創(chuàng)作、建筑設計、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虛擬現實技術也能夠給予觀眾強烈的視聽和多感官的交互體驗,讓觀眾自由地探索虛擬世界,更主動地參與到審美過程中。例如,VR動畫作品Dear Angelica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情故事。觀眾戴上頭盔后,可以通過移動步伐和角度來觀看主角關于母親的記憶,主動參與到故事中。與傳統(tǒng)動畫不同的是,這部影片可以暫停,但光影的流動甚至全屏特效都會繼續(xù),這期間觀看者可以繼續(xù)徜徉在虛擬世界中,通過不同角度觀看這幅“流動畫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獲得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
2 虛擬現實技術為水墨藝術帶來的機遇與創(chuàng)新
水墨藝術是我國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傳統(tǒng)的水墨畫,還是二維水墨動畫、三維水墨動畫都層出不窮。如今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水墨藝術能迸發(fā)出新的生機,滿足數字時代觀眾對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體驗。從藝術形式的表現和觀眾審美體驗來看,虛擬現實技術為水墨藝術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1 藝術形式突破傳統(tǒng)空間限制
傳統(tǒng)的水墨畫及水墨動畫在藝術呈現上往往受限于紙張或銀幕的二維平面,只能將描繪的內容呈現于單一的平面上,即使是三維水墨動畫也無法脫離這一點,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只能透過這一“窗口”進行藝術交流。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打破這一限制,創(chuàng)作者能夠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山石、草木等景色建模并布置在虛擬空間內,賦予其水墨風格或直接利用虛擬畫筆在虛擬空間渲染出一個自然的水墨世界。還可以添加云霧、水波等動態(tài)效果,做到動靜呼應。觀眾戴上頭戴式設備后,能夠在奇幻的水墨空間自由觀賞,根據自己的興趣走遍場景中的任意角落。
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創(chuàng)作者能夠構建極具水墨風格的場景,而觀眾從單純的觀賞者轉變?yōu)轶w驗者,傳統(tǒng)繪畫藝術及影視動畫的觀看方式完全被顛覆。虛擬現實技術與水墨藝術相結合,使水墨藝術的表現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空間限制,突破了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之間的單一平面,賦予了水墨藝術極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2.2 沉浸交互拓展意境空間
水墨藝術注重意境的營造,重點在于營造出縹緲的意境,而虛擬現實技術的沉浸感和交互性為傳統(tǒng)意境的再創(chuàng)造和延伸提供了無限可能。盡管在一些水墨畫或水墨動畫作品中,觀眾能通過詩意留白的構圖乃至悠揚的音樂等獲得多感官體驗,但這種體驗是由畫面空間被動、定向產生的,觀眾是被設定好的畫面、情節(jié)所刺激的。
然而有了虛擬現實技術的加持,觀眾能夠獲得主動體驗。虛擬現實系統(tǒng)的優(yōu)勢主要為沉浸感與交互性。虛擬現實技術改變了過去的被動觀看視角,觀眾能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水墨意境。此外,觀眾可以通過頭戴設備或手柄等交互設備,與虛擬空間的水墨作品互動,感受作品的韻律和動態(tài)美。觀眾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虛擬空間的物體進行干涉,創(chuàng)造出更逼真的交互體驗,充分展現水墨藝術的表現力。
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水墨藝術作品蘊含的意境美學,使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動參與到藝術作品體驗中。
3 傳統(tǒng)水墨藝術在虛擬現實中面臨的挑戰(zhàn)
水墨藝術不僅僅是表意的水墨渲染風格,其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意境美學和人文哲思才是“言外之意”。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賦予了水墨藝術全新的形式。而這種傳統(tǒng)藝術風格搭載新興技術的方式,在實現水墨藝術數字再造的同時,面臨著對傳統(tǒng)水墨藝術表現形式和深邃意境的取舍。如何在虛擬現實技術下重構水墨藝術意境和筆墨精神,成為水墨藝術在虛擬現實中面臨的挑戰(zhàn)。
3.1 “景為人移”的視點轉變沖突
傳統(tǒng)水墨畫以筆墨的精妙、意境的深遠而著稱,強調藝術家的情感表達和個人修養(yǎng)。然而,其在空間表現上有自身的特點,水墨畫擁有獨特的空間處理方式——散點透視。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認為“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因此提倡景為人移,使畫面呈現出多個視點,而每一個視點所表現的都是不同時空的景色[2]。這種方法允許藝術家根據自己的視角和情感來描繪景物,不受固定視點的限制,從而營造出一種超越現實、富有詩意的空間感。
虛擬現實技術要求創(chuàng)造一個三維的、沉浸式的環(huán)境,因此需要采用焦點透視來模擬人類的視覺體驗。焦點透視能夠凸顯空間的真實感,使虛擬環(huán)境更加逼真。但虛擬現實影像的“空間記憶”難度遠高于傳統(tǒng)影像的“平面記憶”。虛擬現實影像帶給用戶沉浸感的主要載體往往源于空間本身,這種“空間記憶”往往大于空間內的人物或其他主體。
所以當水墨藝術遇到虛擬現實技術時,散點透視與虛擬現實技術所依賴的焦點透視會出現明顯的沖突。雖然觀眾能夠在虛擬空間自由探索,滿足“景為人移”的藝術特點,但這與水墨畫的散點透視原則相悖,這種意境感受的來源存在主動與被動的沖突。觀眾在虛擬現實影像龐大、復雜的沉浸空間鎖定特定興趣點的難度更大,將導致作品的敘事表意效率降低[3]。
3.2 構圖難度提高
傳統(tǒng)水墨畫在意境表現上一直運用“留白”的構圖形式。繪畫語言中的“留白”,就是給觀賞者留出一個空間,去體會畫面中那些虛實相生的感受,感悟水墨畫特殊的畫外之境,起到烘托畫面主體、激發(fā)觀者想象的作用。
但相較于傳統(tǒng)水墨畫以及水墨動畫影像在固定畫框內展現內容的形式,虛擬現實影像由于直接帶入觀眾視角,沒有畫面邊界的約束,無法運用傳統(tǒng)影像的構圖方式去留白。然而在720°的虛擬現實空間內,觀眾每次視角的變化都伴隨注意力的轉換。這使創(chuàng)作者需要在虛擬現實空間內有意識地通過場景布置去引導觀眾的注意力。
這種基于空間的視覺引導方式更接近戲劇舞臺的場景布置,利用燈光效果、色彩對比以及空間構成的技巧來引導觀眾的視覺焦點和注意力[4]。所以相較于傳統(tǒng)影像在固定畫框內的構圖技巧,虛擬現實影像的空間引導方式更難以把控。
3.3 創(chuàng)作和體驗門檻提升
虛擬現實技術在實現水墨藝術轉化再造中還面臨著其他挑戰(zhàn),包括技術實現的難度與成本,以及觀眾對這種新型藝術形式的接受程度。
首先,虛擬現實技術要求高精度的三維建模和實時渲染,這對傳統(tǒng)二維的水墨藝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藝術家需要將水墨的筆觸、墨色和紙張質感等元素轉換成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這不僅需要深厚的藝術造詣,還需要先進的軟件工具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制作高質量的內容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從場景設計、模型制作到交互編程,每一步都需要專業(yè)人員的參與。
此外,虛擬現實技術的市場推廣也面臨挑戰(zhàn)。高昂的設備成本和較高的技術門檻可能限制部分消費者的體驗。高端的VR頭顯設備,如Oculus Rift、HTC Vive、Vision Pro等,價格通常在數百至數千美元不等,而且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往往還需要配套高性能的計算機。這些硬件成本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是不小的負擔。觀眾的接觸機會有限,因此目前其普及程度不如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但VR藝術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擴大,其將進入更多人的生活。
4 結語
藝術的核心在于情感和思想的表達,任何技術手段都應服務于這一目的。虛擬現實技術為水墨藝術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藝術家可以借此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創(chuàng)作出既有傳統(tǒng)韻味又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同時要尊重和繼承傳統(tǒng)水墨藝術的精髓,在保留傳統(tǒng)美學特征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現代元素。
此外,VR產業(yè)本身仍存在硬件價格過高、軟件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這會對VR藝術的普及程度產生影響。因此,藝術家需要創(chuàng)作高質量的藝術作品來吸引觀眾,提升觀眾的審美體驗;市場參與者應專注于技術研發(fā),降低設備成本,并制定相關標準來確保內容質量,進一步增強虛擬現實技術在水墨藝術市場的影響力,推動傳統(tǒng)藝術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艷.傳統(tǒng)水墨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2] 苗琳. VR繪畫的觀看之法[J].美與時代,2023(11):124-126.
[3] 賈云鵬,王楚寧. VR影像的空間視覺引導設計[J].工業(yè)工程設計,2021,3(5):53-59,78.
[4] 屠薇薇.水墨元素在VR動畫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8.
作者簡介:趙鴻達(1999—),男,浙江杭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李曉菲(2001—),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動畫藝術設計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廣西藝術學院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數字時代下VR技術結合國畫美學風格的創(chuàng)作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YC202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