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志盛
摘 要: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是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只有采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確保水稻的高產高質。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平市為例,對該地區(qū)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研究,深入分析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的推進與病蟲害防治的難題,并提出針對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高產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市化的加速,社會對水稻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從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兩個方面,深入研究水稻高產的相關知識,為水稻高產種植發(fā)展提供參考。
1水稻高產種植技術
1.1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土壤肥力是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術,通過科學的施肥和土壤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從而獲得更高的水稻產量。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1)施用有機肥料:有機肥料是一種天然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有機肥料的種類有很多,包括農家肥、腐熟堆肥、禽畜糞便等。在施用有機肥料時,應注意施肥的時間和數量,避免過量使用。
(2)使用化肥:化肥是一種快速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但過量使用化肥會對土壤和環(huán)境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化肥時,應根據土壤的情況和水稻的需求量,合理施肥,并注意施肥的時間和方式。
(3)輪作休耕:輪作休耕是一種有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可以使土壤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在輪作休耕中,可以種植一些綠肥作物,如豆類、油菜等,利用它們的根系和殘體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結構[1]。
(4)加強土壤保護:土壤保護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防止土壤的流失和侵蝕。在水稻種植中,可以通過建立水田、植樹造林等措施來加強土壤保護,從而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產能力。
1.2品種選擇
如何選擇適合種植的水稻品種是影響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進行品種選擇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適應性:不同品種的水稻適應性不同,需要根據不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和水資源等自然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例如,北方地區(qū)在選擇品種時需要考慮抗寒性和短生育期,而南方地區(qū)需要考慮抗病性和早熟性。
(2)產量:在選擇品種時,需要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選擇高產的品種。同時,也需要注意品種的穩(wěn)產性,即是否能夠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高產。
(3)品質:水稻品質是指水稻的外觀、口感、糙米率等方面的特性。在選擇品種時,需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喜好,選擇具有市場競爭力和高品質的品種[2]。
(4)抗性: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病蟲害和逆境,選擇具有抗病、抗蟲和逆境適應性強的品種,可以有效提高水稻最終的產量和品質。總之,在選擇適合種植的水稻品種時,需要綜合考慮適應性、產量、品質和抗性等多個因素,選擇能夠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具有高產、高品質和抗性強的品種,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指在保證水稻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植株數[3]。在實際操作中,合理密植主要包括栽植密度的選擇、合理的行距、適當的穴株數等幾個方面。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平市為例,該地區(qū)的密植如表1所示,該地區(qū)早稻每畝栽植量為1.7萬~2.2萬株,中稻為2萬~2.4萬株,晚稻為1.9萬~2.4萬株。合理的行距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稻的產量。該地區(qū)早稻的株行距為13cm×25cm,中稻的株行距為12cm×25cm,晚稻的株行距為13cm×23cm。過多的穴株數會導致植株之間的競爭,影響?zhàn)B分的吸收和利用,從而降低水稻產量。因此,應根據水稻品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適當調整穴株數,該地區(qū)早稻為2~3株/穴,中晚稻為3~4株/穴。合理密植是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應根據水稻品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合理調整,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實現(xiàn)高產穩(wěn)產。
1.4合理施肥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生長期和品種,選擇適當的施肥時間、施肥方式、施肥量和施肥種類,以保證水稻的充分營養(yǎng)供應,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水稻的施肥種類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和微量元素肥[4]。其中,氮肥是水稻生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和發(fā)育;磷肥對水稻的根系和穗粒發(fā)育有重要作用;鉀肥則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能;微量元素肥包括鋅肥、硼肥等,可以補充水稻的微量元素需求,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如表2所示,在水稻高產種植中,桂平市合理施肥方式如下:
氮肥的施用時間應根據土壤和氣候條件而定。在水稻生長初期,因水稻的吸氮能力較弱,因此不宜大量施氮肥。而在水稻生長中后期,由于水稻生長迅速,氮素的需求量也較大,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施氮肥的量。氮肥的種類有尿素、銨鹽、硝酸銨等。其中,尿素是最為常用的氮肥。它有一定的速效性,而且施用量較少,不會對土壤造成污染。
水稻生長初期需要大量的磷肥供應,因此在水稻移栽后的7~10天內,可以施加一定量的基肥磷肥。此外,在拔節(jié)期和抽穗期,也是水稻需要大量磷肥的時期,可以適量增加磷肥的施用量。磷肥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中,也可以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供應給水稻。在施加到土壤中時,可以采用均勻撒播、行溝施肥、穴施肥等方式;在葉面噴施時,可以采用水溶性磷肥或磷酸二氫鉀等磷肥溶液,每畝用量一般在1~2kg之間。磷肥種類有多種,如磷酸二銨、超級磷酸鈣、三鈣磷等。其中,超級磷酸鈣含有較高的磷,適用于水稻生長的各個階段,且對土壤酸度的影響較小。
水稻生長期中的分蘗期、抽穗期和灌漿期是施鉀肥的最佳時間。其中,分蘗期施鉀肥可以促進分蘗,增加穗數;抽穗期施鉀肥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和開花,增加顆粒數;灌漿期施鉀肥可以促進顆粒充實,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氯化鉀是最常用的鉀肥,但氯化鉀的供鉀量較高,容易造成土壤酸化;而硫酸鉀的供鉀量較低,但它對土壤的酸堿度影響較小,可以較好地保持土壤肥力。
在水稻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也不同,因此施肥時間也應因時而變。一般來說,水稻的生長發(fā)育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幼苗期、拔節(jié)期和灌漿期。其中,幼苗期施肥以鐵、鋅為主,拔節(jié)期以鉬、錳為主,灌漿期以硼為主。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有鐵、鋅、錳、鉬、硼等。在選擇施肥種類時,應根據土壤類型和水稻品種的不同需求來選擇。同時,也應注意微量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如鐵和錳、硼和鈣的作用會相互影響,因此需控制施肥量。
2病蟲害防治措施
2.1預防為主
預防水稻病蟲害的關鍵在于加強田間管理[5]。第一,要注意對種子的消毒處理,以避免種子攜帶病菌入侵田間。第二,要嚴格控制田間的水分,避免出現(xiàn)積水情況,以減少水稻潛在的病菌滋生環(huán)境。第三,要注意錯季種植,避免在病蟲害高發(fā)期進行種植。第四,要加強田間清潔工作,定期清理田間雜草、秸稈等,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2.2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使用粘蟲板、黃板、紅球等捕捉器具以及噴灑農藥等措施。生物防治則是利用微生物、昆蟲、寄生植物等自然敵對物種來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還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2.3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主要是指利用化學農藥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瘜W農藥具有作用快、效果顯著等優(yōu)點,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和擴散。常用的化學農藥包括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等。這些化學農藥可以在病蟲害發(fā)生早期進行噴灑,以達到防治的效果。然而,化學防治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首先,化學農藥的使用會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造成污染和損害,對人體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次,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容易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從而增加防治難度和成本。
如表3所示,桂平市水稻高產種植中,主要使用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化學方式防治病蟲害。具體使用方式如下:
3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3.1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難題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還存在諸多難題,具體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面臨著資金和技術力量的不平衡。一些地區(qū)的農民缺乏種植技術相關知識,種植方法不規(guī)范,最終影響了水稻的生長和產量。另外,一些新的高產種植技術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一些貧困地區(qū)的農民難以承受這些費用,這導致高產種植技術無法普及。第二,病蟲害防治也是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學藥劑,但是這些化學藥劑的使用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研究和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成為當務之急。但是,目前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生物制品的質量不穩(wěn)定、生產成本高等,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第三,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也需要跟進,加強對農民進行培訓和宣傳。農民的種植技術和知識水平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因此加強技術培訓和知識普及,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水平,對于推廣高產種植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3.2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建議
3.2.1加強資金和技術力量支持
一方面,加大對水稻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投入,提供專項資金支持,鼓勵科學家和農民共同研究開發(fā)新的技術和防治措施。此外,還應該建立完善的資金監(jiān)管機制,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防止出現(xiàn)浪費和濫用的情況。另一方面,加強對科研機構和農業(yè)技術推廣機構的支持,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和防治意識。同時,也應該鼓勵企業(yè)參與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研發(fā)和推廣,促進科技和市場的結合,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
3.2.2病蟲害防治方法的綜合利用
綜合利用病蟲害防治方法是指在實際生產中采用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利用,以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具體來說,可以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利用,以達到控制病蟲害數量的目的。綜合利用病蟲害防治方法是實現(xiàn)水稻高產種植的重要手段,可以保證水稻健康生長,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在使用病蟲害防治方法時,應注意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提高水稻的抗病蟲性和免疫力,以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3.2.3加強水稻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培訓和宣傳
一方面,加強水稻高產種植技術的培訓和宣傳可以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從而增加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在培訓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現(xiàn)場培訓、組織農民考察學習等方式,讓農民親身體驗高產種植技術的優(yōu)勢和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講座、培訓班等形式,讓農民更加深入地了解高產種植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在宣傳方面,可以通過制作宣傳材料、在農民廣場或農村小學等地方宣傳高產種植技術的方法和效果,讓更多的農民了解高產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積極參與高產種植技術推廣工作。
另一方面,加強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培訓和宣傳可以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提高水稻的抗病蟲能力。在培訓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班、組織農民觀察學習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方式,讓農民掌握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他們識別和預防病蟲害的能力。在宣傳方面,可以通過制作宣傳材料、在農民廣場或農村小學等地方宣傳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和效果,讓更多的農民了解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積極參與病蟲害防治工作。
4結束語
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是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水稻種植中,采用科學合理的高產種植技術能夠提高產量,而病蟲害防治則是保障水稻健康生長的關鍵。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進。只有通過科學的種植管理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才能實現(xiàn)水稻高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標,為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業(yè)經濟效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宋書麗.水稻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2(10):51-53.
[2]歐陽光輝.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淺析[J].南方農業(yè),2021,15(14):15-16.
[3]張尊福.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yè)信息,2020(11):27-28.
[4]楊林.水稻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6):173+175.
[5]岑繼清.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