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我醒來時天已大亮,陰云布滿天空,草原被籠罩在蒙蒙細雨中。
她的眼睛仍掛在紅柳枝上,鏡片蒙上了一層水霧。我小心地擦干鏡片,戴上它。原以為她看了一夜月亮,現(xiàn)在還在睡覺,但我從她的眼睛中聽到了低低的抽泣聲。我的心一下子軟下來。
“真對不起,我昨晚實在太累了?!?/p>
“不,不是因為你,嗚嗚,天從3點半就陰了,5點多又下起了雨。”
“你一夜都沒睡?!”
“……嗚嗚,下起雨,我,我看不到日出了,我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嗚嗚,好想看的,嗚……”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東西融化了,腦海中浮現(xiàn)出她眼淚汪汪、小鼻子一抽一抽的樣兒,眼睛竟有些濕潤。
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一天一夜里,她教會了我某種東西,一種說不清的東西,像月夜中草原上的光影一樣朦朧。因為她,以后我眼中的世界與以前會有些不同了。
“草原上總還會有日出的,以后我一定會再帶你的眼睛來……或者,帶你本人來看,好嗎?”
她不哭了。突然,她低聲說:“聽一一”
我沒聽見什么,但一下緊張起來。
“這是今天的第一聲鳥鳴。雨中也有鳥呢!”她激動地說,如同聽到莊嚴的世紀鐘聲一樣。
“落日六號”
我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以上的經(jīng)歷很快就淡忘了。
很長時間后,我洗一些旅行時穿的衣服時,在褲腳上發(fā)現(xiàn)了兩三顆草籽。在我的意識深處,也有一顆小小的種子留了下來。在我孤獨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顆種子已長出了令人難以察覺的綠芽。雖然是無意識的,但一天的工作結(jié)束后,我已能感覺到晚風吹到臉上時那淡淡的詩意,鳥兒的鳴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黃昏時,我甚至會站在天橋上,看著夜幕降臨城市……
世界在我的眼中仍然是灰色的,但星星點點的嫩綠已然出現(xiàn),并逐漸增多。當這種變化發(fā)展到讓我覺察出來時,我又想起了她。
也是無意識的,在閑暇時甚至睡夢中,她身處的環(huán)境常在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密閉窄小的控制艙、奇怪的隔熱太空服……后來這些東西在我的意識中都隱去了,只有一樣東西凸現(xiàn)出來,就是那支在她頭頂上打轉(zhuǎn)的失重的鉛筆。不知為什么,一閉上眼睛,那支鉛筆總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
終于有一天,我走進航天中心高大的門廳時,一幅見過無數(shù)次的巨大壁畫把我吸引住了,壁畫上是從太空中拍攝的蔚藍色的地球。那支飄浮的鉛筆又在我的眼前出現(xiàn),同壁畫疊在一起,我仿佛又聽到了她的聲音:“我怕被封閉……”一道閃電劃過我的腦海。
除了太空,還有一個地方會失重!我發(fā)瘋似的跑上樓,猛砸主任辦公室的門。他不在,我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主任果然在里面,正看著大屏幕。她在大屏幕上,還在那個封閉的控制艙中,穿著那件“太空服”。畫面暫停了,是以前錄下來的。
“是為了她來的吧?”主任說,眼睛還看著屏幕。
“她到底在哪兒?”我大聲問。
“你可能已經(jīng)猜到了,她是‘落日六號的領(lǐng)航員。”
一切都明白了,我無力地跌坐在地毯上。
“落日”工程原計劃發(fā)射10艘飛船,從“落日一號”到“落日十號”,但該計劃由于“落日六號”的失事而中斷了。
第一次太空飛行一個半世紀后,人類開始了相反方向的探險?!奥淙铡毕盗酗w船不是宇宙飛船,而是地航飛船,它們在地層中航行,潛入到地球的深處。
4年前,我在電視中看到過“落日一號”發(fā)射時的情景。那時正是深夜,吐魯番盆地的中央出現(xiàn)了一個如太陽般耀眼的火球,火球的光芒使夜空中的云層變成了絢麗的朝霞。當火球暗下來時,“落日一號”已潛入地層。
大地被燒紅了一大片,那片圓形的、發(fā)著紅光的區(qū)域中央是一個巖漿湖泊,白熱化的巖漿沸騰著,激起一根根雪亮的浪柱……那一夜,遠至烏魯木齊,都能感到飛船穿過地層時傳到大地上的微微震動。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飛船都成功地完成地層航行,安全返回了地面。其中,“落日五號”創(chuàng)造了迄今為止人類地層航行的深度紀錄——海平面下3100千米。“落日六號”不打算突破這個紀錄。因為據(jù)地球物理學理論,在地下約2900千米處,存在著地幔和地核的交界面,學術(shù)上把它叫作“古登堡界面”。一旦通過這個交界面,便進入地球的液態(tài)鐵鎳核心,那里物質(zhì)密度驟然增大,“落日六號”的設(shè)計強度是不允許在如此大的密度中航行的。
“落日六號”的航行開始很順利,飛船只用兩個小時便穿過了地殼和地幔的交界面——莫霍不連續(xù)面——并在大陸板塊漂移的滑動面上停留了5個小時,然后它就開始了在地幔中近3000千米的漫長航行。宇宙航行是寂寞的,但宇航員們能看到無垠的太空和壯麗的星群;而地航飛船上的地航員們,只能感受到飛船周圍不斷向上移動的高密度物質(zhì)。
從飛船上的全息后視電視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熾熱的巖漿刺目地閃亮著,翻滾著,隨著飛船的下潛,在船尾飛快地合攏起來,瞬間填滿了飛船通過的空間。據(jù)一名地航員回憶,他們一閉上眼睛,就會看到飛快合攏并壓下來的巖漿。一種地面上的人難以理解的壓抑感折磨著地航飛船中的每一個人,他們都受到幽閉恐懼癥的襲擊。
“落日六號”出色地完成了各項研究工作。飛船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5千米,飛船需要航行20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預(yù)定深度。
但是,航行區(qū)的物質(zhì)密度突然由每立方厘米6.3克猛增到每立方厘米9.5克,物質(zhì)成分由硅酸鹽類突然變?yōu)橐澡F鎳為主的金屬,物質(zhì)狀態(tài)也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盡管“落日六號”當時只到達了2500千米的深度,但所有的跡象都殘酷地表明,他們闖入了地核。
后來才得知,這是地幔中一條通向地核的裂隙。地核中的高壓液態(tài)鐵鎳充滿了這條裂隙,使得在“落日六號”的航線上,古登堡界面向上延伸了近1000千米。
飛船立刻緊急轉(zhuǎn)向,試圖沖出這條裂隙,不幸就在這時發(fā)生了。飛船分為前部燒熔發(fā)動機、中部主艙和后部推進發(fā)動機三大部分,雖然由中子材料制造的船體頂住了突然增加到每平方厘米1600噸的巨大壓力,但是,當飛船在遠大于設(shè)計密度和設(shè)計壓力的液態(tài)鐵鎳中轉(zhuǎn)向時,燒熔發(fā)動機與主艙結(jié)合部發(fā)生了斷裂。
從“落日六號”用中微子通信發(fā)回的畫面中,我們看到,已與船體分離的燒熔發(fā)動機在一瞬間被發(fā)著暗紅光的液態(tài)鐵鎳吞沒了。地層飛船的燒熔發(fā)動機用超高溫射流為飛船切開航道前方的物質(zhì),沒有它,只剩下一臺推進發(fā)動機的“落日六號”在地層中是寸步難行的。雖然地核的密度大得驚人,但構(gòu)成飛船的中子材料密度更大,液態(tài)鐵鎳對飛船產(chǎn)生的浮力小于它的自重,于是“落日六號”便向地心沉下去。
人類登月后,用了一個半世紀才有能力航行到土星。在地層探險方面,人類也要用同樣的時間才有能力從地幔航行到地核?,F(xiàn)在的地航飛船誤入地核,就如同二十世紀中葉的登月飛船偏離月球,迷失于外太空,獲救的希望是絲毫不存在的。好在“落日六號”主艙的船體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信系統(tǒng)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著通暢的聯(lián)系。
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號”航行組堅持工作,把從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寶貴資料發(fā)送到地面。他們被裹在幾千千米厚的物質(zhì)中,這里別說空氣和生命,連空間都沒有,周邊盡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鐘內(nèi)變成金剛石的液態(tài)鐵鎳。它們密密地擠在“落日六號”的周圍,密得只有中微子才能穿過。“落日六號”無異于處在一座巨大的煉鋼爐中。
在這樣的世界里,《神曲》中的《地獄篇》像是在描寫天堂了。在這樣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呢?僅僅能用脆弱來描寫它嗎?沉重的心理壓力像毒蛇一樣,噬咬著“落日六號”地航員們的神經(jīng)。
一天,船上的地質(zhì)工程師從睡夢中突然躍起,竟打開了他所在的密封艙的絕熱門。雖然這只是四道絕熱門中的第一道,但瞬間涌入的熱浪立刻把他燒成了一縷青煙。
指令長在另一個密封艙飛快地關(guān)上了絕熱門,避免了“落日六號”的徹底毀滅。但是,他自己被嚴重燒傷,在寫完最后一頁航行日志后死去了。
從那以后,在這個星球的最深處,在“落日六號”上,只剩下她一個人了?,F(xiàn)在,“落日六號”內(nèi)部已完全處于失重狀態(tài),飛船已下沉到6300千米深處,那里是地球的最深處,她是第一個到達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里,在那個活動范圍不到10平方米的悶熱的控制艙里。
飛船上有一副中微子傳感眼鏡,這個裝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著一些感性的聯(lián)系。但是這種如同生命線的聯(lián)系不能長時間保持下去,飛船里中微子通信設(shè)備的能量很快就要耗盡,現(xiàn)有的能量已不能維持傳感眼鏡的超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
終于,3個月前,在我從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飛機上,把她的眼睛摘下來放到旅行包中的時候,這種聯(lián)系中斷了。那個沒有日出、細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落日六號”的中子材料外殼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壓力,而飛船上的生命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可以運行50~80年,她將在那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我不敢想象她同地面世界最后告別的情形,而主任讓我聽的錄音卻出乎我的意料。
來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聲音時斷時續(xù),但十分平靜:“……你們發(fā)來的最后一份補充建議已經(jīng)收到。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可能是幾代人以后吧,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并同它對接,有人會再次進入這里,但愿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請你們放心,我會在這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現(xiàn)在已適應(yīng)這里,不再覺得狹窄和封閉了。整個世界都圍著我呀,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上面的大草原,還可以清楚地看見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再見?!?/p>
透明地球
在以后的歲月中,我到過很多地方。每到一處,我都喜歡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經(jīng)躺在海南島的海灘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羅斯的白樺林中、撒哈拉的沙漠里……每當此時,地球在我眼中就變得透明了。
在我下面6000多千米深處,在這個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泊在那里的“落日六號”地航飛船,感受到了從幾千千米深的地球中心傳出的她的心跳。
我想象著金色的陽光和銀色的月光透射到這個星球的中心,我聽到了那里傳出的她吟唱的《月光》,還聽到她那輕柔的話語:“……多美啊,這又是另一種音樂了……”
有一個想法安慰著我:哪怕走到天涯海角,我離她都不會更遠了。
閱讀鏈接
《帶上她的眼睛》講述了“我”帶著一位被困地心深處、無法返回地面的女地航員的“眼睛”(即傳感眼鏡)去草原度假的故事,表現(xiàn)了女地航員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為科學事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呼吁人們關(guān)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珍視生命,珍愛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