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鑫宇
2024年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yōu)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會議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加強協(xié)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資源投入,多措并舉打通服務堵點,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xiàn)金等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發(fā)展、相互補充。
境外游客數(shù)量回升,有助于我國旅游業(yè)加速復蘇,創(chuàng)造更多外匯收入與就業(yè)機會。營造便利外籍來華人員的社會環(huán)境,有助于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協(xié)作。
支付服務影響著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對外籍人士而言,不論是短期來華旅游,還是長期在華工作,難免都要和錢打交道。對那些銷售商品或服務的中國商家而言,讓外國人能更便利地花錢,自己也就可以更順利地賺錢。
這些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發(fā)展迅速,普及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許多外國人初來乍到,依然習慣用現(xiàn)金或信用卡結賬,還不能很快適應新事物;另一方面,即便一些外國人想要體驗移動支付,也可能遇到各種“支付壁壘”。
在我國,法律規(guī)定任何商家都不得拒收人民幣現(xiàn)金,與此同時,用于刷卡消費的POS機,在主流商家也相對普及。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讓消費者體驗不好的現(xiàn)象產生。有些消費者會碰到商家拒收現(xiàn)金或者采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xiàn)金的行為,雖然可以投訴,但畢竟會產生不便。
此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主流支付軟件都無法綁定境外銀行卡,這導致外國人即便下載了支付軟件,也注冊了賬戶,最后只能當個擺設。雖然目前微信、支付寶都在提升用戶體驗,逐步向境外用戶開放更多功能,但要徹底消除“支付壁壘”,讓外籍來華人員在中國“想花就花”,依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來,在網絡輿論場上,每當有人提起為外籍來華人士提供便利的問題,往往會有反對者認為:外國人來到中國,就該入鄉(xiāng)隨俗、主動適應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國人沒有必要也不應該一味“討好”外國人。尤其是在支付渠道這件事上,中國較早普及移動支付,客觀上比發(fā)達國家更為先進,更容易讓人生出“憑什么要我們‘低就’外國人”的感慨。
從情緒的角度出發(fā),可以理解為什么有人會這么想。但是,這樣的觀點并不理性。中國的發(fā)展,與對外開放的政策密切相關。在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渠道的各個領域為外籍來華人員提供便利,從來不是為了討好誰、遷就誰,而是為了讓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進而為中國創(chuàng)造更多發(fā)展機會,同時在國際上塑造更具吸引力的中國形象。對中國人而言,我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為我們在移動支付等領域的領先地位而驕傲,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給外籍來華人員提供便利服務,使他們更好地與中國社會互動,進而給中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隨著國家出臺措施進一步優(yōu)化支付服務,解決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不便問題,各級有關部門與商業(yè)主體還應在觀念上跟上,堅決貫徹實施,做好這項利人利己的工作。一個繁榮而開放的中國,從來不會因為向外國人提供優(yōu)質服務,就折損了自身的尊嚴,而只會因此進一步彰顯大國的格局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