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怡
語文是小學教學體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教學的重要目標。部編版教材有著較高的單元教學融合性,體現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全面性。通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以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法,將碎片化的知識以更加系統(tǒng)的形式呈現,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彌補以往教學的不足,能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把握主題,明確學習任務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內容大多是按照難易程度進行編排,且每個單元的課文及相關學習任務都有許多共同特點。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要明確教學的主題,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更容易參與到教學中。同時,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單元的主題。此時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積極拓展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語文材料開拓學習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從而明確學習任務,不斷深化單元主題,加深對于教材的理解,從而達成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有《小池》《荷葉圓圓》《要下雨了》,這些課文雖然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都是描寫夏天的景色。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要把握好單元的主題,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夏日景色中。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前,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夏天的景色視頻,視頻的內容可以是夏天下雨的池塘,雨點滴落在池塘中,泛起漣漪,水珠散落在荷葉上,隨著清風搖擺。通過這樣的感官體驗,可以讓學生迅速明白教學主題,了解單元學習內容,從而更容易進入到單元知識學習中,以此發(fā)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優(yōu)勢,提升教學效果。
二、整合單元,把握學習任務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是對單元的文章、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歸納,讓學生了解單元學習目標,感知單元整體,了解單元語文要素,為課文的閱讀以及寫作打下基礎。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單元研習任務,了解單元內容的主題以及大致內容,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歸納。其次,教師藥引導學生對單元的文章進行個性閱讀,對文章進行批注,從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文體題材等方面對單元文章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重點進行學習,讓學生明白該單元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內容,著重讓學生了解學習方法,讓學生帶著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學習,提升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最后,教師讓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拓展,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化,尋找和單元文章契合的課外讀物,從而提升學生閱讀量,幫助對單元內容的理解。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以寓言故事為主,收錄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幾篇課文。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研習任務進行了解,該單元主要通過簡單的寓言故事,傳授給學生一些人生哲理,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懂得人生的道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守株待兔》進行學習,對文章進行精讀,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全文閱讀和理解,明確要積極、主動的做事情,不能不勞而獲的主旨,以此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對課文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對單元內其他文章進行閱讀,對單元知識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師根據單元學習任務對知識進行拓展,從而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躍遷。
三、找準切入點,做好單元內容整合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需要從相同的語文要素中找出不同文章的側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理解單元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升學生閱讀效果。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以思想感情、主題內容、文本體裁以及能力提升作為單元劃分的依據,單元是同類型文章的集合,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確認,找準切入點,從而更好地整合單元內容,完成單元整體教學。此過程中,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單元知識內容,找準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編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門豹治鄴》《故事兩則》三篇課文,且三篇課文都是文言文。在單元整合教學中,每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特征和價值,但是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找準切入點,更好地完成單元整體教學。教師要對每篇課文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歸納重點內容,在不同篇章中引導學生對不同的重點內容進行理解,然后用整個單元的三篇課文構成一個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文章故事、故事人物以及表達主題等方面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這樣既提升了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單元整體學習任務。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單元主題、了解學習任務,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把握學習內容,找準單元知識的切入點,更好地理解單元知識。同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創(chuàng)新,對整本教材進行規(guī)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強調知識的應用和實踐,為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從而達成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