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娟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浦東新區(qū) 201201)
扁豆為豆科蝶形花亞科扁豆屬植物[1],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味道鮮美,深受江浙一帶消費者喜愛。扁豆具有較強的抗干旱、耐高溫、耐鹽堿等特性,對土質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在上海、江蘇、湖南等地已規(guī)?;N植,上海是我國扁豆規(guī)?;a面積較大的地區(qū),目前上海地區(qū)大棚冬春茬扁豆常年栽培面積穩(wěn)定在600 hm2左右。但扁豆生產過程中常出現(xiàn)田間管理不到位、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等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扁豆產量和種植效益的提高。為此,我們根據(jù)多年生產經驗,總結了適合在上海地區(qū)推廣應用的大棚扁豆冬春茬早熟高產栽培技術,現(xiàn)將其介紹如下。
選用生長勢強、抗寒、耐高溫、嫩莢品質好、市場歡迎度高的扁豆品種,如浦東地方品種彭鎮(zhèn)青扁豆,上海交通大學選育的艷紅扁、交大青扁豆一號等。
選擇1年內未種過豆科作物、地勢高、土壤肥沃疏松、雜草基數(shù)低的田塊作苗床,搭建拱棚并覆膜,開好四周排水溝,溝深30 cm。苗床施復合肥(15?15?15)15 g/m2、有機肥6 kg/m2,將肥料與床土拌勻后過篩,留無雜質的細土備用。10月中旬制缽,選用直徑7 cm 的育苗缽,將營養(yǎng)土裝入育苗缽,并按梅花形排列在苗床上,播種前1 d苗缽澆透水。
大棚扁豆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播種前7 d 選晴天曬種1~2 d,每667 m2用種量1.5 kg。每缽播2 粒種子,覆苗床土厚2 cm,缽上覆薄膜保濕,苗床上方用2 m 長的竹片或玻璃纖維桿搭小拱棚。70%~80%種子拱土后揭去營養(yǎng)缽表面的薄膜,齊苗后小拱棚薄膜日揭夜蓋。
扁豆出苗前棚溫控制在25 ℃左右,出苗后白天溫度保持20~25 ℃、夜間15~20 ℃。定植前7~10 d進行煉苗,逐漸降低育苗棚溫度,使其與定植棚相同,以提高定植成活率。扁豆苗期一般無需澆水,若出苗后營養(yǎng)土干旱,可適量澆水,保持缽土濕潤,防止扁豆苗徒長。
選用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沃、1年內未種過豆類的大棚地塊,最好選用水旱輪作地塊。定植前7~15 d,清除田間植株殘體、雜草等,檢查大棚棚膜、防蟲網等設施,如有缺損需及時更換或添置。定植前15 d,每667 m2施有機肥500 kg;定植前7 d,每667 m2施復合肥(15?15?15)30~40 kg,翻耕深25~30 cm,耬平地面,開溝筑畦,畦面寬1.5 m,溝寬30 cm、深20 cm,畦面鋪設滴灌帶、覆蓋地膜,用滴灌帶澆足底水,密閉大棚進行悶棚。
11月下旬12月上旬,秧苗二葉一心時選晴天上午定植。大小苗分開定植,每畦栽2行,行距50 cm,株距35 cm,每穴栽2株,每667 m2栽1 900穴。定植前用打孔器按株行距打定植穴,定植時秧苗四周用細土填實,定植后及時澆水。定植結束后用2 m 長的竹片或玻璃纖維桿搭底寬1 m、高55 cm 的小拱棚,并用鐵絲在大棚頂端的下方搭棚高1.9~2.0 m的中棚進行多層保溫栽培。
定植后1周內大棚內不宜通風,棚內溫度白天保持30~32 ℃、夜間16~20 ℃,緩苗后逐漸降低溫度?;羁煤?,根據(jù)天氣條件適當通風曬苗,白天棚溫保持25~30 ℃。生長期棚溫超過30 ℃時,打開棚兩端膜或在背風處揭膜通風。陰雨天,溫度適宜時可揭除內膜通風降濕。扁豆植株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 ℃,可耐35 ℃高溫;開花結莢期適宜溫度為25~28 ℃,高于35 ℃會導致大量落花落莢,可覆蓋遮陽網降溫,同時做好通風工作。
扁豆耐旱性強,地膜覆蓋栽培時其營養(yǎng)生長期需水量較少,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進入生殖生長期,植株需水量較多,每次澆水的同時進行追肥。初花期每667 m2追施三元復合肥(15?15?15)10~15 kg 或無機水溶肥(20?20?20)7~10 kg,以后每采收1批追施同量的肥料。扁豆不耐澇,全生育期注意排水防漬。
植株四葉一心時,選晴天上午摘心,促進多發(fā)側枝。側枝長至50 cm長時,拆除小拱棚,用竹竿等材料搭人字型立架,立架高1.5 m、底部寬70 cm。每株選3 條粗壯的側枝引蔓上架,摘除其余側枝。主蔓生長至低于立架20 cm 左右時摘心。開花結莢期是扁豆生殖生長和營養(yǎng)生長并行階段,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各節(jié)位既生花序又生子蔓,當子蔓長至能辨認花芽和孫蔓時再次摘心。孫蔓的摘心操作同子蔓。開花結莢期的摘心是扁豆田間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扁豆產量和品質保證的重要措施。扁豆開花后,選晴天摘除第一花序以下的葉片,以利田間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fā)生。
扁豆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等,蟲害主要有豆野螟、紅蜘蛛、蚜蟲和美州斑潛蠅等,應根據(jù)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綜合采用多種措施進行防治。
選用水旱輪作地塊,棚膜選用無滴膜,膜下滴灌,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進行追肥澆水,避免棚內滴水,降低濕度;適時開棚放風,增加光照,降低棚內濕度;及時整枝,摘除病葉,清理田園。
大棚通風處安裝25目(孔徑0.60 mm)防蟲網;棚內每667 m2懸掛30~40塊黃板誘殺蚜蟲、美州斑潛蠅等害蟲,將黃板懸掛在扁豆植株頂部,隨植株生長及時調整懸掛高度;畦面覆蓋銀灰膜驅避蚜蟲;每0.67 hm2安裝1盞頻振式殺蟲燈,在豆野螟活動季節(jié)開燈進行誘殺。
晴天植株露水干后,用40 億孢子/g 盾殼霉可濕性粉劑300~400 倍液均勻噴灑莖、葉、花序及莢果防治菌核病,將藥液噴在植株莖基部分叉處防治效果較好;用0.5%苦參堿水劑500~800 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蚜蟲,害蟲發(fā)生初期用藥防效好;用1.8%阿維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潛蠅。
早春低溫多雨期易發(fā)生灰霉病,可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 倍液防治;可用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豆野螟。注意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
開花后15 d左右,豆莢長足但尚未變硬、莢內籽粒幼嫩、豆莢稍鼓粒時即可采摘。大棚冬春茬扁豆一般于4月初開始采收,10月末采收結束,每667 m2產量2 700~3 000 kg,平均收購價8 元/kg,每667 m2產值2.16萬~2.40萬元,扣除種子、農藥、肥料、棚膜、地膜、滴灌設施等成本0.5萬元,每667 m2純收益可達1.66萬~1.90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