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彬
(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嘉興 314036)
美國社會學家戈洛斯說過:地球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不同文化人們的棲息地[1]。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人們對于文化多元性的認識也逐漸加深,這更要警惕全球化對于文化個性的消解: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這些都是其歷史和現(xiàn)實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些文化多元性,就會導致“同質化”局面出現(xiàn),所有國家和民族都變得相似甚至一模一樣,這樣做不僅會剝奪每個國家和民族自我表達和權利彰顯的機會,還可能導致文化沖突等問題。但與此同時,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同質化”[2],而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來促進文化多元性的發(fā)展和保護。在此宏觀背景下,如何保護各地區(qū)的特色民俗體育成為國際學者關注熱點。
文化遺產是指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具有獨特價值和意義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3]。從概念上講,文化遺產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建筑、雕塑、繪畫、書法、工藝品、器物等具體實物;而無形文化遺產則是指非物質性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包括口頭傳統(tǒng)和表演藝術等。
從范疇角度講,文化遺產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4]。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具有實體形態(tài)的、可以觸摸到或看得見的東西,如古建筑、歷史建筑群、園林景觀等;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更多地強調了人類智慧與技能的傳承,比如民間音樂、舞蹈、戲曲藝術以及手工藝制作技藝等。
從保護傳承角度講,對于國家或區(qū)域來說,保護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至關重要的,其文化元素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類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具有獨特的傳承價值和實踐意義。中國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其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每個人注重銘記:從京劇、昆曲到莆田評彈、浙江線獅,從中醫(yī)藥到太極拳,再到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因此,更應該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讓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華血脈一起生生不息。
區(qū)域民俗體育是指在特定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傳統(tǒng)特色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體育運動高度結合的民間活動。
中國歷史傳承悠久,地大物博,不同區(qū)域文化孕育出不同且又獨具特色的民俗體育活動。從廣東的踢毽子、福建的跳大繩,到湖南的板凳舞、浙江的線獅活動;從江西宜春“潑水節(jié)”的“世界級”盛況,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獨具特色的“賽馬會”活動。這些民俗體育活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強人們交流和互動,在體育鍛煉中,當?shù)厝嗽诟惺茱L土人情和民族特色的同時,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感與區(qū)域協(xié)同感,更為當?shù)亟洕l(fā)展提供了嶄新的機會和不竭的動力。
浙江線獅是浙江省傳統(tǒng)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作為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人們通過歡快的舞蹈、音樂和武術技巧來展示出神話傳說中的英雄、神話形象。線獅在浙江省各地都有著廣泛的傳承和發(fā)展,它不僅是民俗體育活動,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線獅活動,即“九獅圖”,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縣境內廣泛流傳。每逢重大節(jié)日,永康、仙居都會舉行別具一格的舞獅表演,這種表演被稱為“九獅圖”,因此也有“節(jié)日到,九獅跳”之說。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九獅圖中蘊含的江南生活習俗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它不僅反映了江南地區(qū)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展示了吳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諸多特點。從制作和表演技藝上來看,線獅活動精湛絕倫,讓人贊嘆不已[5]。
線獅(九獅圖)又名“九獅挪球”,源于明代,是提線木偶和地面舞獅相結合而產生的民間表演藝術,因九獅凌空表演,故名“線獅”。它由獅籠(獅子架)、9只獅子和1個彩球組成。獅子和彩球連有38根纖繩,由獅籠后的11名演員操縱表演。表演時獅子在空中騰挪跳躍,激昂奔放,其耳、眼、口、爪皆能靈活地張合轉動,栩栩如生,“獅子銜球”的絕技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永康老古話有云:“看過派溪燈,賽過嬉紹興。”正月十四這一天,永康方巖鎮(zhèn)聯(lián)合9個村,其中有派溪的花燈、先盤的九獅圖、文樓村298橋板凳龍,浩浩蕩蕩,在后塘弄鬧元宵。石橋頭村線獅九獅圖百年聞名,飲譽中外,被譽為“東方一絕”九獅溝位于永康北部唐先石橋頭村,沿永東二線距市區(qū)18km,景區(qū)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風光旖旎[6]。
在制作方面,線獅需要使用竹子、布料、彩紙、毛皮等材料進行制作。其中最關鍵的是竹子,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選用直徑適中、長度合適并且韌性好的竹子,并對其進行處理和修整。布料則需要選用色彩鮮艷、柔軟舒適并且易于操控的材質,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將其剪裁成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用以覆蓋竹子的身體部分。彩紙則用于點綴線獅的眼睛、鼻子等部位,毛皮則用于制作線獅的尾巴和胡須[7]。
在表演方面,舞者則身穿專門定制的線獅服裝,并以訓練良久的特定動作和技巧來模擬獅子的奔跑、跳躍、撲咬等動作,在表演過程中還需要配合打鼓、敲鑼等樂器聲音,以增強表演效果,帶給觀眾以“民俗美”的體驗。
浙江省歷史悠久,非遺文化傳承綿長,對線獅活動的傳承與發(fā)展高度重視。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線獅活動不僅展示了人們對于神話傳說和自然界萬物的崇拜,更是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生命力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浙江人民艱苦樸素、樂觀積極的民間態(tài)度相得益彰。
早在明代,線獅活動就已經成為古人慶祝各種節(jié)日、開展祭祀活動等重要場合的必備項目之一[3]。而且,在線獅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器材和服飾都是由當?shù)厥止に嚾擞H手制作而成。這些器材和服飾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是浙江省非遺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獨有的藝術性、參與性、娛樂性和歡樂喜慶的特點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永康許多地方都要舉行這種別具一格的舞獅表演。
近幾年,永康“九獅圖”曾應邀赴法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國演出,參加國內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二十余次,并獲西湖博覽會狂歡節(jié)最佳表演獎、文化部“華夏一絕”全國民間藝術大賽銀獎,被評為“八婺十大民間藝術精品項目”之一,可見,線獅活動還能夠促進社會團結和文化交流。通過參與線獅活動,古今中外的人們在文化脈絡上傳承相通,不斷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在緊密耦合之中相輔相成。
浙江線獅活動作為獨具特色、以浙江區(qū)域文化為核心的地方非遺民俗體育活動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但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和娛樂市場的競爭加劇,浙江線獅運動面臨極大困境和挑戰(zhàn)。
一方面,由于現(xiàn)代社會對于文化遺產的認知度不夠高,許多年輕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缺乏興趣和了解,兼顧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大等原因,很多浙江線獅傳承人無法抽出時間去學習和練習浙江線獅技藝,導致了浙江線獅傳承受到極大阻礙。例如,在某些地方,傳承人的個人檔案不太健全,沒有個人福利,沒有活動經費,也沒有專門的非遺機構。這說明當?shù)匚幕块T并不重視浙江線獅運動等非遺傳統(tǒng)體育的保護。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專業(yè)人才和資金支持,許多浙江線獅的表演與傳承團隊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維護。事實上,缺乏專門的機構和制度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是致命的,這意味著沒有一個專門機構來協(xié)調和推進相關工作,并且也沒有相應的制度來規(guī)范和監(jiān)管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相關工作只能靠個別愛好者或者志愿者自發(fā)組織開展。而在現(xiàn)代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傳統(tǒng)村落被拆遷、改造,導致了部分浙江線獅團隊失去了原有的表演場地和條件,使浙江線獅的泛群眾基礎被進一步弱化。
浙江民俗體育文化豐富多彩,充滿民眾對自由和美好未來的歌頌和熱愛,更是代表了浙江人民對于生命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在此背景下,筆者基于浙江線獅活動的傳承現(xiàn)狀與困境,針對浙江省提出“一核一圈二群”策略。該策略包括一個核心區(qū)域、一個輻射區(qū)域以及兩個群體。
核心區(qū)域指的是浙江省內具有典型代表性、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區(qū)域。該區(qū)域應該得到特殊保護,并且應該建立相關的機構來進行管理和維護。例如,浙江永康、仙居的線獅活動等,其歷史悠久,脈絡綿長,制作工藝粗獷豪放和細膩逼真相結合,畫面描龍繪鳳、松鶴延年、八仙過海等均象征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充滿著深刻、鮮明的民族特色,充滿了濃郁芬芳的鄉(xiāng)土氣息,應該得到特殊保護以確保其能夠得到長期傳承和發(fā)展。
輻射區(qū)域則是指以核心區(qū)域為中心,在周圍建立起的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地。這些地方不僅可以作為核心區(qū)域的補充和延伸,也可以成為向外輻射、推廣浙江民俗體育文化的重要窗口。例如,在寧波市鄞州區(qū)有著著名的“中國民間文藝之鄉(xiāng)”,這里匯聚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民俗體育活動,可以針對其開設民俗展覽和體育體驗活動,以此吸引游客前來參觀、了解。
在核心區(qū)域和輻射區(qū)域之外,還需關注兩個“群體”: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二是廣大民眾。對傳承人群來說,傳承者應該加大他們的培訓和支持力度,幫助其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自己所掌握的技藝。對廣大民眾來說,則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普及浙江民俗體育文化知識,并且提供相應的學習和體驗機會,讓更多人對線獅活動等民俗體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知。2008年6月7日,線獅(九獅圖)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Ⅵ-6,展示了民俗體育活動的獨特魅力。
總之,“一核一圈二群”策略是針對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傳統(tǒng)體育文化而制定的保護策略,該策略強調對核心區(qū)域和輻射區(qū)域的特殊保護以及對于傳承人群和廣大民眾的關注和支持,是本研究針對浙江特色提出的傳承保護方案。
這一策略是本研究由表及里,以浙江特色線獅運動為切入點,給出的全國性的民俗體育活動的傳承策略?!皬V播與廣普”的“二廣”策略是指對民俗體育活動更廣泛地傳播、廣泛的普及,可以讓普通大眾深度了解到民俗體育運動的魅力和好處。在傳播方面,民俗體育傳承者可以利用各種渠道宣傳這些活動,比如電視、網絡、報紙等媒介,精心制作宣傳片、文章等形式,向大眾介紹民俗體育運動的歷史淵源、特點和相關知識,在社交媒體上也可以開展線上推廣活動,引導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民俗體育的廣泛群眾傳播之中。
“二廣”策略則指的是廣泛普及、廣泛參與。這里所說的普及不僅是針對普羅大眾,還包括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等相關單位。民俗體育傳承者可以不斷推動在學校、社區(qū)等地方開設民俗體育運動課程,將教育與傳承結合起來,實現(xiàn)教育的躍遷與傳承的變革。同時,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推動建設更多的民俗體育場館和設施,為傳承發(fā)揚提供更好的場地和條件。此外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和志愿者隊伍,藝因人傳,藝在人在,藝去人亡,很多傳承人都年事已高,經濟上比較困難,生活上存在諸多問題,為了讓他們能夠安心地繼續(xù)傳承文化,應該給予他們生活上的固定補助以及社會優(yōu)惠待遇,幫助他們解決溫飽問題,減輕他們的基礎負擔。此外,還可以為傳承人開通旅游景點免費或打折優(yōu)惠的綠色通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傳承人享受到更好的旅游體驗,還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了解和欣賞傳統(tǒng)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總之,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民俗體育是“匹夫有責”。每一個人都應該略盡綿力,盡可能地為傳承人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也應該加強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并繼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藝因人存”,讓優(yōu)秀的文化得以永續(xù)流傳。
本研究以浙江線獅運動的傳承為研究切入點,在最大限度保持傳統(tǒng)體育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提出“一核一圈二群”傳承策略,并以實現(xiàn)“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經濟文化大融合為關鍵點,指出在全國范圍內要開展“二廣”“二立”策略,不斷推動民俗體育的發(fā)展與傳承,走將民俗體育變?yōu)樯a力的客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