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丁 玨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衛(wèi)生分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隨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25 年)》通知的印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信息化護理服務,提高護士的信息技術能力成為當下護理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白o理信息技術”課程是融合護理學、計算機科學及信息技術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旨在讓學生了解護理信息技術、熟練操作各類護理信息系統(tǒng),為護士臨床工作的高效開展打好信息技術能力基礎。為了進一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研究小組在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常州衛(wèi)生分院開展了“護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調查與分析。
本次調查旨在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效等方面進行調查,根據(jù)以上需求,研究小組設計了護理信息技術教學情況調查問卷。根據(jù)調查結果,進一步結合授課教師訪談分析原因并提出課程改進建議。
調查對象為該校2020 級學習完“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198 名五年制高職護生,調查方法采用問卷星,共計發(fā)出《“護理信息技術”教學情況調查問卷》198 份,回收問卷198 份,有效問卷198 份,問卷有效率為100%,為了深入了解課程的授課情況,研究小組還對5 名授課教師(2 名副教授、3 名講師)進行了訪談。
1.3.1 問卷內容設計
“護理信息技術”教學情況調查問卷內容設計。該問卷主要包括三個維度:①護生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總體認知的調查;②“護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的調查;③護生在“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遇到的學習困難及教學建議的調查。
1.3.2 問卷信效度
①問卷信度分析。為檢測問卷的質量,研究小組從該校2020 級護生中隨機抽取15 名進行預測,其中有效問卷15 份。數(shù)據(jù)采用SPSS 軟件統(tǒng)計分析得出,問卷的克倫巴赫阿爾法系數(shù) 分別為0.883 和0.875( >0.8),證明問卷的質量信度較高。
②問卷效度分析。研究小組在知網(wǎng)、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中查閱了大量有關護生課程教學情況調查的相關研究[1],在以上基礎上,經(jīng)過5 名授課教師反復修改后,咨詢了2 位“護理信息技術”學科專家,問卷的每個問題均經(jīng)過專家認證。因此,本次研究的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
問卷的信效度均較好,可進一步發(fā)放問卷,并對回收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式測量通過問卷星的下載&統(tǒng)計功能查看數(shù)據(jù)。
2.1.1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評價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評價,見表1。大部分護生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是非常滿意的。由此可見,護生對該門課程總體滿意,具有開設的意義。
表1 護生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評價
2.1.2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見表2。
表2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的調查
66.8 %的護生非常感興趣,23.5%的護生表示比較感興趣,6.7%的護生選擇不確定或不感興趣。學習興趣是支持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在對護理信息技術重要性認知度較高的情況下,兼具強烈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目標。但仍然有將近十分之一的學生對該課程缺乏興趣,這將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55.1%的護生認為在臨床工作中,護士信息技術能力非常重要;36.73%的護生認為比較重要;8.16%的護生認為不確定或不重要。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護生都認為信息技術能力是護士臨床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
護生對臨床護士信息技術能力的認知中,排在前四的分別是“臨床各類護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能力”“護理信息檢索能力”“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和“常用軟件應用能力”,其余信息技術能力也被65%以上的學生勾選。由此可見,護生了解的信息技術能力范圍較廣,認知較全面。
2.1.3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的調查
①教學內容: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內容的調查見表3 調查顯示,課程中最難掌握的部分占比最高的三項分別是醫(yī)學信息系統(tǒng)(28.57%)、醫(yī)學信息檢索(22.45%)和護理信息學發(fā)展和現(xiàn)狀(18.37%);最具臨床實用性的部分占比最高的三項分別是護理信息系統(tǒng)(33.67%)、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26.53%)和移動智能終端(17.35%)。
表3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內容的調查
②教學手段: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手段的調查見表4。針對六種不同的教學手段,按照綜合得分從高到低的順序,護生認為“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效果最好的手段依次是多媒體教學課件(5.07 分)、微課視頻(4.01分)、信息系統(tǒng)實訓(3.43 分)、復習指導講義(3.02 分)、小組討論(2.55 分)和習題練習(1.59 分)。由此可見最受護生歡迎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演示,而護生最不歡迎的教學手段是習題練習。
表4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學手段的調查
③評價方式: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評價方式的調查見表5。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過程性評價,由“總分=平時成績70%(學習視頻觀看10%+平時作業(yè)40%+線上章節(jié)學習次數(shù)10%+線下課堂表現(xiàn)10%)+考試30%”的方式構成。從調查比例來看,大部分護生都認同以上過程性評價方式。
表5 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評價方式的調查
2.1.4 “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遇到的學習困難的調查
護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調查見表6。“課程理論內容枯燥”“系統(tǒng)操作過于復雜”和“課程涵蓋護理信息技術能力不夠全面”這三個選項都被60%以上的護生選擇,而選擇“考核難度過高”的護生僅占37.76%。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該課程目前的考核難度并不高,但學生依然從其他維度感受到該門課程的學習困難。
表6 在“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中遇到的學習困難的調查
為進一步了解課程的授課情況,研究小組設計了針對該校5 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任課教師的訪談大綱,如下:
①目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材內容及編排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有何建議?②“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前置課程編排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有何建議?③教師在“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授課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什么?如何解決?
研究小組整理了5 名授課教師的回答,整理如下。
①目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使用的教材為2019 年出版,由曹世華、鄧向偉編著的《護理信息技術》。該教材的主要優(yōu)勢是知識覆蓋全面,描述通俗易懂,知識點的剖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也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護理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目前距離2019 年已經(jīng)有4 年,這期間的護理信息技術又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該教材需要進一步提高其與目前護理信息技術臨床的聯(lián)系。此外,該教材的編排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層層遞進的方式,而非項目引導式,教師若單一按照教材進行教學,課堂氛圍容易缺乏朝氣,死氣沉沉。因此,訪談教師均認為“護理信息技術”課程需要開發(fā)以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式教材。
②護理信息技術是護理學和信息技術學的交叉學科,前置課程為“護理學基礎”等護理學相關課程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從“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授課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護理學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可以理解信息技術應用在護理學上的含義及方法。但在實操中,授課教師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基礎的信息技術技能仍較薄弱,因此,建議學生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為后續(xù)“護理信息技術”的學習打好基礎。
③“護理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臨床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目標是提高護士的信息技術技能,提高護理工作效率[2]。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護理信息技術涉及各類醫(yī)學信息系統(tǒng)、護理信息系統(tǒng)及其他信息系統(tǒng),因校內未購置的原因,因此很多知識點均以理論講授的方式進行,學生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影響到學生實習后的各類信息系統(tǒng)操作技能。建議衛(wèi)生類院校全面引進各類護理信息系統(tǒng),在課堂中增加學生實操的內容,使其更好地掌握各類護理信息系統(tǒng)的操作,為護士信息技術方面的崗前培訓減輕壓力,使學生畢業(yè)后即成為符合醫(yī)院要求的護理類人才。
著名的教育家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學生只有對護理信息技術的各項相關知識有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習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好這門課程。教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應對知識點在護士實際工作中產生的作用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護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以及護士掌握護理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3]。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產生學習自驅力,并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應注重學生護理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該門課程的內驅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加以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動力。
教師應根據(jù)調查問卷中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掌握情況的調查,進一步合理規(guī)劃課時分配。課程中學生認為最難掌握的部分是“醫(yī)學信息系統(tǒng)”“醫(yī)學信息檢索”和“護理信息學發(fā)展和現(xiàn)狀”。授課教師應對教學方案進行剖析,研究以上難點如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講授才能讓學生更易掌握。此外,問卷顯示學生認為最具臨床實用性的部分占比最高的三項分別是“護理信息系統(tǒng)”“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和“移動智能終端”。經(jīng)訪談,以上幾項也得到了授課教師的認可。護理信息技術的學習最終是為護生走上臨床工作崗位服務的,因此具有臨床實用性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為教學重點。其中“護理信息系統(tǒng)”和“醫(yī)學信息系統(tǒng)”兩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應著重做好以上兩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
偉大的思想家陶行知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重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目前“護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且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應進一步改進教學模式,不同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討論型、探究型或互動型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教師在每個教學單元中應結合實際開發(fā)教學素材,如教學課件、微課視頻等,合理應用于課堂,并根據(jù)知識點適時增加系統(tǒng)實訓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本次研究調查了護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學校將根據(jù)調查情況進一步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單元設計,讓“護理信息技術”課程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信息技術能力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