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勝良
名著《西游記》里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一眨眼500年就過去了。
這500年不需要讀者一天天地過,也不用看孫悟空眼前景色變化,四季更迭,不用考慮孫悟空的內(nèi)心感受,馬上唐僧就過來救他出來,一起西天取經(jīng),主要故事就此展開。這就是文學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一眨眼就天翻地覆場景變化了,觀眾從一個情節(jié)出來,馬上就可以被代入到新情節(jié)中去。
取經(jīng)14年,路途迢迢,多數(shù)事兒也不講,就講有妖怪出沒或者幺蛾子發(fā)生的,厚厚的故事通向一個斗戰(zhàn)勝佛。
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永遠不是這樣,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一天一天地過自己那幾十年,大多數(shù)時間小心翼翼,因為一不小心日子會過得更差,千篇一律還要經(jīng)常復盤得失,過得平淡又枯燥,學習考試做飯吃飯上廁所洗澡上班下班,多數(shù)事情都不值一提,能回憶起來的只是寥寥幾幕。
我們看一部文學作品,當然也是如此,只需要看精彩的部分,那些細碎雜亂的部分,除非很有戲劇性,都不足以呈現(xiàn),我們也難以容忍。如果用全景式的視角,我們所能看到的信息,實在太過龐大,比如《三國演義》就非常精簡,魏國的馬吃什么草料,草料從哪里來的,士兵為啥參戰(zhàn),他們怎么稱呼,薪俸如何,多長時間能回一次家,這些統(tǒng)統(tǒng)不談,他們沒有故事,他們決定不了局勢,他們不是主角,用不著給筆墨,就是主要人物也有取舍,只有需要的時候才出現(xiàn)。
這是時間和細節(jié)上的壓縮,還有的壓縮是在空間上。中國戲曲里有一個獨特發(fā)明,騎馬不用有馬,只用拿一條小小的馬鞭,做出策馬揚鞭的動作,大家都明白關山飛渡,已經(jīng)走了千百里了,這一點是海外人士稱奇的,海外戲劇要做布景,難度搞得很大。沙場征戰(zhàn),幾名小兵一頓亂打,勝者做出勝利姿勢,敗者垂頭喪氣,戰(zhàn)斗就結束了。
古代人們就喜歡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對良駒的描寫特別詳細,比如赤兔之類,古人移動速度慢,有了好馬,一天可以去更遠,不用把時間都浪費在路途上。
駕車回老家過年的,整晚上都在駕車,路途中的風景,對他們來說是不需要的,只要駕駛過去就好,他們的目的是故鄉(xiāng),這些路上出現(xiàn)的村莊,發(fā)生的故事,都比故鄉(xiāng)還要精彩,可是對我們不重要。孫悟空騰云駕霧的能力讓人羨慕,就是因為他可以直達目的地,沿途再美,都無暇去看。
人們坐大巴去旅游,在風景區(qū)下來拍照上廁所,之后坐了車繼續(xù)前行,路上的其他風景,有些看看就好,有些都不值一看,大多都是重復的,連下車停留的時間都沒必要給。
現(xiàn)在人也喜歡車,喜歡飛機,孩子喜歡交通工具類的游戲,估計就是天生的偏好,因為可以把空間折疊起來。
圖片和視頻的儲存與傳輸,也是采用折疊方式,壓縮文件,就是將一個大文件在減少損耗的情況下變小。無損圖片和視頻占用空間很大,在存儲上沒有必要全部展示出來,一個連貫的動作中,大部分都是重疊的,技術上只需要展示那些變化的部分。這符合我們和動物的天性,記憶那些變動的部分。整個歷史,也是這種壓縮起來的記憶,比如我們孜孜不倦研究戰(zhàn)爭,研究武器,研究王朝變動,是因為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實在太大。但實際上,戰(zhàn)爭可能只占百分之一的時間,在萬分之一的地點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