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柔
上午九點多在芒市街邊的早餐店吃牛肉餌絲,從碗里飄出的一股股濃湯的味道讓人沉醉。我正吸溜著湯汁,高黎貢山保護地護林員發(fā)微信說發(fā)現(xiàn)了菲氏葉猴,比較容易觀測,問我去不去。我含著一口沒嚼斷的餌絲,趕緊問:“猴能等我嗎?”對方說,猴子們正在吃飯,大概率一會兒午睡,會比較穩(wěn)定。
護林員甩給我一個地點定位,導(dǎo)航顯示一個小時能到。我沿著芒那公路一路向西,進入106鄉(xiāng)道,離高黎貢山更近了。好在我對一路盤旋上升的山路并不陌生,幾個急彎之后,就已經(jīng)翻過了兩道山梁。
在半山腰與護林員會合,他伸手指著不遠處的瀑布說:“猴子睡醒了會去那兒喝水,你到上面等著就行。”他指的“上面”是讓我再繼續(xù)爬二百米,猴群就在峽谷另一側(cè)的崖壁處。這直上直下的二百米必須手腳并用,我像蜥蜴一樣身體貼地,兩手抓著能抓到的植被借力,即便這樣還出溜下去一次,實在給靈長類丟臉。而此時,對面崖壁上一只不愿意睡午覺的菲氏葉猴,已經(jīng)輕輕坐下來,把臉貼到瀑布邊上,伸出粉嫩的小舌頭舔水。
我爬到一處視野沒有遮擋的峭壁,靠著樹坐下,腳下就是峽谷。舉起望遠鏡,與好奇目光相遇,我們彼此望著,相認。菲氏葉猴身披高級青灰色毛發(fā),因為色素缺乏而造成的白色“眼圈”讓一雙眼睛顯得又大又萌,這張“娃娃臉”極具辨識度。之所以被稱為“葉猴”,是因為它們以樹葉和花果為食,偶爾吃點鳥和鳥蛋。雖說愛吃素,但是幾乎沒有破壞農(nóng)作物的記錄,在當(dāng)?shù)氐目诒畼O棒。
我特別享受獨自坐在懸崖邊的幸福,一個足有二十多只菲氏葉猴的大家族就在我的對面。太陽斜照下來,渾身暖暖的。菲氏葉猴是樹棲性猴,它們四肢細長,喜歡在枝頭跳躍,很少下地。一般上午9點至12點猴子們集體進食、玩耍,漫長的午休之后,下午4點又開始繼續(xù)活動,主要還是吃吃喝喝。左邊的崖壁邊上都是精力充沛的小猴子喝水玩水,而崖壁右側(cè)的樹梢上坐著很多猴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月正是小猴出生的季節(jié),幼崽渾身金毛躲在媽媽懷里,你很難看到它們的正臉。靈長類根深蒂固地遺傳了愛與憐恤之情,雖然雄猴們不太關(guān)心孩子,但剛出生的小猴會被自己的母親和一群“阿姨”護佑著,這種行為保證了幼崽較高的存活率。
聽護林員說,每天傍晚6時38分,一只紋胸啄木鳥都會回到竹洞睡覺。動物怎么會有那么精確的時間概念,我不信,所以一直在山里等到夕陽升起。手機時間18 37,紋胸啄木鳥仿佛是憑空變出來的,穩(wěn)穩(wěn)落在枯竹的頂端,我還在震驚中,它迅速繞了兩下,鉆進洞里再不出來。而時間正是18 38。此時,菲氏葉猴集體進入更高的樹梢躲藏起來,準備休息。
天漸漸暗下來,我也準備下山離開了。行走在大自然里,和所有奇妙的生命擦肩,感受到它們無窮的生命力,這就是大自然最治愈人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