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霞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對外界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主觀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其中,寫景是手法,抒情是目的,這需要我們擁有仔細觀察自然和深刻感悟生命的能力。寫作時,要對所寫的景物有細致的觀察,并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中,做到情景交融。
左讀美文
藍
◎龐驚濤
要說金川最具感染力的顏色,那一定是藍色。
雨后的金川,陰云未散,太陽隱伏。鏡頭下的梨花以及梨花背后的山谷都是灰色的。情緒也是灰色的。意念或者風(fēng),終于在山的那一邊撕開了一條口子,藍寶石一般的一塊天空透出來,再變大,繼續(xù)變大,終于壯大成了一抹。山的高峰邊緣被染出一條藍色的邊,土地的金慢慢也被感染,連梨花的白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層明亮的寶藍。雖然明知這白與腮紅是不會妥協(xié)的,但視線里的藍還是被放大了。梨花知道,天空藍主宰著它的成色,所以,即便在大地上它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在天空藍之下,它是愿意臣服的。
秦觀寫“山抹微云”,其實是寫山抹微藍。如果沒有藍在,微云便被黑夜吞沒了,或者,被灰色吞沒了。藍是對抗灰色的最佳顏色,也是對抗抑郁的最佳顏色。所以,我認識的金川朋友沒有一個是灰色的,也沒有一個是抑郁的,他們的人生,或者心情,都是藍色調(diào)的。金川這樣一個小縣城,也是被藍色眷顧的。這樣的藍色,長久而遼闊,深廣而堅定,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樣,恒常久遠。秦觀的遺憾,是他沒有看到過高原金川的藍,所以他只好寫山抹微云。
此刻,我在意念或者風(fēng)撕開的藍色口子之下,有了吟哦的沖動。不是現(xiàn)成的“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而是貼合場景的文字之變:“山抹微藍,天連碧水”。抬首與低頭之間,大金川河的碧藍,可不是天讓地臣服、地與天呼應(yīng)的最佳寫照?臣服于梨花的我們,也必須臣服于這樣的藍。因為它催生潔白、雪白和瑩白,因為它感染金色、感染紅色、感染天幕之下一切的色彩。
在金川,這樣的藍存在的時間是最長的,除了黑夜——假如它也作為一種本不突出或者有實際意義的顏色存在的話,它也是被藍色驅(qū)使或者說驅(qū)趕的。被藍驅(qū)使或者驅(qū)趕,是一種幸福。梨花在這里栽種、世代繁衍且漸成聲氣,一定是被這幸福感染所致。植物如人,它們也需要被一種我們不能體會但可以意會到的幸福滋養(yǎng)。
同行的山水畫家管苠棡先生告訴我,和攝影師通過鏡頭捕捉金川讓人震撼的藍不一樣的是,他幾乎是小心翼翼、珍惜萬千地在他的山水畫里抹上藍色:在滿眼云山嘉樹之間,那樣的藍從不像攝影師那樣鋪張,它們只是一小點,如藍寶石一般。他在調(diào)動和完成這樣的藍色布局后,這幅山水畫中的山石與云樹,才真正鮮活起來。
他說,金川的藍只在金川鋪張,但借在別處,必須罕有,它才有價值。每當我從金川回到成都,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又切膚地深刻了一次。
(選自“川觀新聞”2023年4月3日)
◆賞讀
這是一篇富有深度和厚度的散文。“藍寶石一般的一塊天空透出來,再變大,繼續(xù)變大,終于壯大成了一抹”,作者以動態(tài)的描繪體現(xiàn)出了金川“藍”的優(yōu)雅靈動;“山的高峰邊緣被染出一條藍色的邊,土地的金慢慢也被感染,連梨花的白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層明亮的寶藍”,翠的山峰染上了藍邊,金的土地被染上藍色,梨花的白染上明亮的寶藍,“藍”此時已流淌、漫溢到每一片明亮的地方,這種可以生長的狀態(tài)使每一處明亮的地方都變得靜謐、自然且美好,讀后,我們眼前仿佛也出現(xiàn)了這樣一片藍色?!敖鸫ǖ乃{只在金川鋪張,但借在別處,必須罕有,它才有價值?!睂枢l(xiāng)獨一無二的贊美之情便隱藏在這簡短精煉的表達中,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深刻的觀察力和處處細描、處處溢情的手法使情與景相融相洽,互促互生。結(jié)尾處,作者的自豪與贊美之情力透紙背。
◆借鑒
選文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將故鄉(xiāng)金川“藍”的特點淋漓盡致地抒寫出來;行文中還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描寫手法等,大大增強了景物的感染力。文中有以下幾點值得同學(xué)們借鑒:
1.細描動態(tài),韻味別致?!八{寶石一般的一塊天空透出來,再變大,繼續(xù)變大,終于壯大成了一抹”,這種細致的動態(tài)描寫,將普通的藍色寫出了不一樣的韻味。這正是在深情中加入想象,在想象中融入對“藍”的觀察后才呈現(xiàn)出的結(jié)果。
2.層層遞進,深入描繪。金川“藍”是具有渲染力的:“山的高峰邊緣被染出一條藍色的邊,土地的金慢慢也被感染,連梨花的白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層明亮的寶藍”“這樣的藍色,長久而遼闊,深廣而堅定,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樣,恒常久遠。秦觀的遺憾,是他沒有看到過高原金川的藍,所以他只好寫山抹微云”。金川“藍”渲染萬物,只需一點,便可讓一整幅畫鮮活起來,這是作者無數(shù)次看過的故鄉(xiāng)的“藍”,在描繪中表達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飽滿情思??梢姡瑢訉舆f進、步步深入地描繪某一事物感染萬物的力量,可對情感表達起到一定的作用。
3.轉(zhuǎn)變視角,巧妙烘托。文章第六段寫攝影家拍到的金川“藍”與畫家點染金川“藍”后筆下的畫就鮮活了的事情,由“我”的視角轉(zhuǎn)變?yōu)槊缹W(xué)家們的視角,寫出了金川“藍”在藝術(shù)上的影響力,將其對故鄉(xiāng)的贊美之情進行升華,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
右寫作文
三角梅
◎林佳彬
就算世界拋棄了你,也別灰心,因為你還有你自己。
——題記
公園的一隅有一叢三角梅,綠色的莖還不如筆桿粗。當別的三角梅鋪天蓋地、一蓬一蓬地在太陽下招搖的時候,它耷拉著腦袋躲在角落里,陽光只能透過別人的陰影撫一撫它,雨露也只能從別人的身體上偶爾漏一兩滴到它身上。它的葉子早已殘敗不堪,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
它挺直身子,希望離太陽更近,不料此時卻來了一朵烏云。烏云密布,大雨如注,雨水毫不留情地打在這叢三角梅的葉片上,使它左右欹斜,更顯疲態(tài)。沉重的雨水從它的葉片滑落,重重地砸在它的根部,仿佛是對它的一次又一次打擊。我心生惋惜,卻無能為力,只得嘆息著離開了這里。
大雨過后,太陽升起,我又跑去看它。陽光斑駁地灑在它的身上,我赫然發(fā)現(xiàn)它躬著的脖子上扛著幾顆晶瑩的露珠。陽光下,它們像顆顆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雨后的花展現(xiàn)出少有的清新與紅潤,葉子吸飽了雨水,筆挺得像是換了一身新裝。三角梅因風(fēng)雨煥發(fā)出全新的姿態(tài),令人欣喜。
看到三角梅的轉(zhuǎn)變,我不禁想到了人類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和選擇。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困境和挫折,但只有那些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人,才能像三角梅一樣,在困境中煥發(fā)生機。
生命,無論在何種困境中都有其可敬之處。作家劉成章曾在《三角梅》一文中感嘆:“生命,在堅韌中真是蘊藏了無法言說的奧秘和潛能的!”
讓我們向生命致敬,向那些在困境中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人致敬。正是有了他們,才讓這個世界永葆生機盎然!
【廣東惠州市南山學(xué)?!?/p>
◆點評
小作者以三角梅為寫作對象,因看到了角落里一叢頹敗的三角梅而心生憐惜,為下文寫三角梅的不屈和“我”的情感變化奠定了基礎(chǔ);緊接著,寫了三角梅在風(fēng)雨中的凄楚,表達了自己的擔(dān)憂、憐惜之情;最后因內(nèi)心牽掛,小作者選擇回去看望雨后的三角梅,卻發(fā)現(xiàn)三角梅已然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景與情在波折中融合,充分體現(xiàn)出其生命力的頑強。習(xí)作對三角梅的觀察非常仔細,描繪生動細膩,結(jié)尾引用劉成章的文句升華情感,余味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