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材文本解讀前,要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分析文本內容,包括如何利用文本的解讀過程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解讀文本的哪些內容可以促進學生的文化品格,采用哪種解讀方式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此外,教師還需意識到不同類型的文本在解讀中應有所側重,如對話文本側重語言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需要加強文本的語用解讀;讀寫文本則更突出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需要深入解讀;故事文本因其內容本身往往會隱含較多的寓意,闡發(fā)解讀是點睛之筆,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一、體驗對話人物的情感,從語義到語用逐步解讀對話文本
學生能在生活中自如應用對話的前提是掌握文本中重點詞句的語義,在理解語義的基礎上,掌握這些詞句的語用意義,體會語言應用的具體情境。教師在解讀文本時需要體現(xiàn)角色的情感,賦予語言語用含義,避免學生在對話表演中出現(xiàn)機械、公式化的對臺詞現(xiàn)象,影響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的對話文本“Is it a monster?”的內容是兩個女孩在公園里看到樹叢后有奇怪的東西,看不清楚也不敢走近,用害怕的語氣猜測:“Is it a...?”最后發(fā)現(xiàn)是一只怪物(monster)頭像的風箏。針對此文本,教師需要解讀單詞monster(怪物)和help(呼救用語),以及一般疑問句“Is it a ...?”的使用。monster(怪物)這個單詞在生活中找不到對應的物體,因此教學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學生對于怪物的概念以及語義背后的含義不能充分理解,更不容易自發(fā)地運用。而help(呼救用語)這個單詞出現(xiàn)在教材中多用作“幫助”,本課則是呼救用語“救命”。對于這兩個詞所包含的文本內容的解讀,教師不能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采取全身反應法惟妙惟肖地模仿小朋友對于怪物的反應及害怕時的呼救反應,讓學生將monster和help的意義與動作、語音有機結合。而一般疑問句“Is it a...”用于對不確定的事物進行猜測詢問。文本中,在猜測未知事物時,孩子們因為害怕的強烈情感而產生了語句上的遲頓、顫抖,這是小朋友正常的心理及生理反應。因此,采取體驗人物聲音、情感的方式解讀對話文本,能讓學生在語用環(huán)境中正確理解人物角色的情感,從語義過渡到語用,內化語言知識,促進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二、挖掘語篇背景,關注人文情懷,深入解讀讀寫文本
成功的理解文本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寫作,因此讀寫文本的解讀任務尤其重要。人文情懷是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以情感為先機的寫作訓練,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并使其投入其中。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6 My e-friend的主要內容是Wang Bing向Liu Tao介紹他的英國網友Peter。本課的語篇背景不同于日常生活場景,有許多信息尚未被挖掘,如Wang Bing和Peter生活在不同的國家——Wang Bing在中國,而Peter在英國。他們對彼此不同的生活學習狀況很感興趣,把這個潛藏在背后的信息挖掘出來,借助書信的方式呈現(xiàn)文本,將收信人、寫信人、信件寄送的地點呈現(xiàn)在同一張世界地圖上,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展語用解讀。這樣的文本解讀過程完成了核心素養(yǎng)多個方面的培養(yǎng):從語言能力方面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篇的能力;從文化品格方面看,一張世界地圖看似與課文內容無關,實際上地圖幫助學生順利地解讀了文本;在情感態(tài)度上接納了外國朋友的來信,為后面的寫作提供了情感動機,有助于寫作任務的實施。在挖掘語篇背景、補充文本信息的過程中,思維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真正價值,即在于引領學生體驗情感、獲得智慧、積淀文化。
如果說教學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么文本解讀就是大樹的“根”,教師解讀文本越深入,教學這棵“大樹”就越生機勃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