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詩怡
浙江省杭州市
十三中教育集團(tuán)(總校)807 班
外公走了,在這個春天。
說是春天,其實(shí)不準(zhǔn)確,那時節(jié)已過了百花齊放的絢爛,馬上邁入初夏了。說是走了也不準(zhǔn)確,外公說老屋太久沒人打理了,別給人家當(dāng)不要的房子拆了。
外公收拾著行李,帶走了聽京劇的老式收音機(jī),帶走了那頂帽檐寬大、已經(jīng)泛黃的園藝帽。我看見家里的各種柜門都被打開了,整個家像是被掏走了三分之一。
但外公也有帶不走的東西。比如窗外的那棵櫻花樹。
我透過窗子看見地上鋪著厚厚一層花瓣,有的甚至還帶著曾經(jīng)的生機(jī),大多數(shù)的花瓣已在地上零落成泥。沒有了外公的打理,櫻花樹下一片狼藉,甚至有些潦倒的意味。
我起初是不贊成種櫻花樹的,因?yàn)闄鸦ǖ幕ㄆ谔塘?,仿佛只是合眼的一瞬,再一睜眼,滿眼都是落下的花瓣那淡淡的粉、淺淺的白,朦朦朧朧,纏纏綿綿,直漫到天上去。
櫻花樹高,賞花要么于地面仰望,要么在高樓窗邊駐足,窗戶框住櫻花的一角,像極了浪漫派的畫作,有種云霧氤氳般的美感。但外公卻覺得窗戶太小,花開又太爛漫,只瞧個局部,多不盡興。
盡管如此,他認(rèn)為,窗子里卻時常有一個小小的人影,在癡醉中凝望,凝望這一樹繁華。
花開花謝,花不知何時開的,也不知是何時凋零的,中間那短短的燦爛仿佛只是黃粱一夢,只留下落英繽紛的惆悵。
“這叫歸根?!蓖夤珦崦植诘臉淦?,眼神和天空一樣深邃高遠(yuǎn)。
歸根。根,是其初生的地方,那外公這一離去,也是歸根吧。
大千世界絢爛美好,但也會因那一點(diǎn)舍不得、放不下,因那片土地上有自己的足跡,因心上有它的烙印,所以選擇回到質(zhì)樸、簡陋卻熠熠生輝的故鄉(xiāng)。
我眼角的余光瞥見窗檐上的相框,不知是外公忘記帶走,還是有意留下的。
我,外公,開花的樹。
風(fēng)卷起地上散落的花瓣,下了一場零零星星的湘妃色的雨,大概是沾了泥土,顏色有春末的暗沉,像是一場祭奠,慰問逝去,迎接新生。
我想這地底下埋藏的是一個新的夢境,它會在明年的春天如約而至。
生命往復(fù),永不停息。我望向窗外,望向外公離去的方向。
花再開時,他也會回來的。
點(diǎn)評
該文語言淡而有味,選取了許多生活細(xì)節(jié),將景物描寫與對外公的細(xì)節(jié)描寫結(jié)合在一起,讓人在美麗的櫻花樹中看到外公的親切笑容。這樣的手法極為高明,窗外的風(fēng)景不是與自己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美景,而是由一個重要的人,賦予了除景物本身之美外的情感的美。再接著,由這個人與這個景,組成了記憶中的景與眼前的景的互補(bǔ),就更使眼前的景帶有濃濃的思念之情。對外公的思念,加上對花朵凋謝的釋然,“生命往復(fù),永不停息”,外公的離開是他性格的必然,但花在外公就在,等花再開時,外公又會回到身邊。情感細(xì)膩,語言靈動,是一篇佳作。
不足及提升建議:1.該文運(yùn)用了側(cè)面描寫,通過描寫櫻花來寫外公,寫自己對外公的思念,以及外公帶給“我”的對生命的思考,淡淡的親情貫穿全文。但櫻花描寫所占篇幅過多,親情的描寫較少,建議增加“我”與外公的交流、互動的片段,用更多的正面描寫去塑造外公,講述親情。2.第一段“外公走了,在這個春天”,容易引起誤解?!白吡恕币辉~,很容易讓人認(rèn)為外公離開了人世,這使得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一開始就顯得悲涼。但從后文來看,外公只是回到自己的老家。適當(dāng)刪改,可以避免讀者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