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大多對客觀事物作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作出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tài)、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有科學的認識?!读x務教育課程語文標準(2022年版)》對說明類文章的閱讀要求如下:能區(qū)分事實與觀點,能提取、歸納、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間的聯系,得出有意義的結論,能利用掌握的多種證據判斷信息的真實性與可信度,能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具體問題。
常見題型主要包括:(1)理解標題的含義或作用;(2)指出文章的說明對象和說明順序;(3)辨析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或作用;(4)辨析說明方法及作用;(5)概括文段內容或擬寫小標題;(6)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7)對現實生活進行反思、審視與判斷;(8)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古蜀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王仁湘
古蜀人的藝術想象力并不僅僅存在于口口相傳的神話中,更創(chuàng)作有大量真切的藝術品,讓你看得見、觸得著、聽得見,直達你的心靈深處,與你產生共鳴。
出土自三星堆二號坑中的青銅立人像經過精心修復,整體形象基本完整,成為三星堆出土青銅造像體量最大的一件文物,十分引人注目。
青銅高臺立人像光華熠熠、氣勢磅礴,以1:1的比例仿真鑄造,如此巨大的青銅立人像,在商周考古中聞所未聞。遠觀立人銅像體態(tài)修長,端正直立,雙臂平抬,雙手對握為環(huán)形,手握有物已失。近觀立人銅像,著紋樣華麗的冠服,裸露十趾,兩足正立,足下是兩層高臺,裝飾4個連接為一體的獸首,獸首作細目翹鼻獨角狀。這尊銅像巍巍立定在恰以容足的高臺上,雙手握物,極目遠眺,好似在奉獻,又好似在默禱,氣度莊重肅穆,神情祥和虔誠。
青銅立人頭著筒形高冠,刺簪束發(fā),冠分上下兩層。下層飾回紋一周,紋作兩排平行。上層為大眼獸面之形,僅為一對帶眉毛的大眼睛,耳鼻均無。獸面雙目中的兩睛略為圓形,處在冠面兩側位置,眼形球體很大,大到漲出眼眶之外。立人冠式為獸面冠,獸面的眉心有一圓形裝飾,或以為是太陽象征。太陽是為天眼,獸面的雙目與太陽圖像同在,立人冠可稱為“天目冠”。
立人像方面寬頤,鼻梁高隆;雙唇緊閉,兩耳外張;重眉舒展,清目極遠,堅毅中顯露出一種虔誠,和善中透射出一種肅穆,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表情。外角明顯翹起的杏仁雙目,讓人感覺目光炯炯。
立人像冠服所飾紋樣繁縟,袞衣繡裳的飄逸華美透過斑駁銹色暢達地放射出來。那些細膩的刻畫,將立人本體的高貴表露無遺。立人像身軀挺拔,身穿緊袖內服、半臂式外套和裙式下裳。內衣無領窄緣,長袖短擺,袖長及腕,擺平及胯,向右開衫,腋下系扣。外套為半臂短袖,袖口寬緣,衣擺稍長于內衣,向右開襟。下裳實為裙裝,開為前后兩片,前高后低,前片平齊過膝,后片叉分及足。在立人像衣外還有一條大帶,大帶作編織之形,沿外衣緣口左斜跨肩,兩端于背后肩胛處結扎。
立人衣裳繁紋滿飾,紋樣構圖取圖案化形式,對稱工整,有大塊單元,也有連續(xù)小圖,應為錦繡織物。半臂外衣紋樣最精,紋樣分為兩組,以前后中線為界。前后中線構圖相同,用相間的一旋一圓的眼形圖案組成垂直紋飾帶,將外衣中的圖案分為左右兩組。左側一組為排列成方陣的4條龍紋,龍紋兩兩相背,龍爪緊握為拳,龍翅高展,龍鬣飛揚,迅雷疾風,威之武之。右側一組為豎向平行排列的兩排獸面紋,構圖簡約,稍見眉目而已,春煦秋陽,溫之靄之。
下裳前后擺紋樣雷同,紋分兩段,均為獸面圖像。上段為大眼獸面,主體為圓形雙目,兩眼間有鼻形圖案。下段前后各有4張倒置獸面,獸面一般也是只表現雙目,但戴有三齒高冠。這樣子是獸是人,尚不能判定。
華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還有過一些佩飾。在兩耳下廓有佩戴飾物的透孔,在腦后存有插簪的斜孔,表明立人原本有簡單的首飾。在手腕和足踝處又分別見到環(huán)形裝飾,可能表現的是手鐲和足環(huán)。
我認為三星堆祭祀坑埋藏的是古蜀時代智慧的結晶,那都是古蜀時代獨特而精彩的文創(chuàng)作品,是記錄一個地區(qū)、一個時代思想的文化遺產。
(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4月17日,有刪改)
◆思考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2.文中的黑體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請說明理由。
3.下列選項與原文內容相悖的是( ?)
A.青銅高臺立人像以1:1的比例仿真鑄造,如此巨大的青銅立人像,在商周考古中聞所未聞。
B.青銅立人像經過精心修復,整體形象完整,成為三星堆出土青銅造像體量最大的一件文物。
C.立人衣裳繁紋滿飾,紋樣構圖取圖案化形式,對稱工整,有大塊單元,也有連續(xù)小圖,應為錦繡織物。
D.華服之外,立人像身上可能還有過一些佩飾。在手腕和足踝處,又分別見到環(huán)形裝飾,表現的可能是手鐲和足環(huán)。
空間站正在太空中“躲貓貓”
◎連 升
地球高空漂浮的人造航天器碎片高達50萬件,它們的速度是子彈的10倍。一旦被碎片擊中,還在使用的航天器基本就報廢了。國際空間站要如何在這樣危險的“槍林彈雨”中生存呢?
宇航局的工作人員需要精確計算空間站的質量,還要與彈道專家一起決定空間站躲閃動作的各項參數。在移動前,宇航局會再次與碎片追蹤員核對,保證空間站不會撞上其他碎片。方案確定后,專家們將通過計算機遙控空間站。
別看空間站這么重,事實上,它是個相當靈活的“胖子”??臻g站由四個陀螺儀來調控改變軌道高度和運動方向??臻g站還有推進器,可做出翻滾騰挪的動作。此外,彈道專家們還將使用附在空間站的飛船推進系統(tǒng)來改變位置。
如果專家們到最后才發(fā)現碎片來襲怎么辦?他們只能省略前期溝通環(huán)節(jié),啟動推進器,以0.5米每秒的高速向前沖,讓空間站到達另一個地點。這已是很危險的保底方法了,不僅不一定奏效,還可能撞上前方的其他碎片。因此,空間站中的人員需躲到附屬的“聯盟號”太空飛船中去。
隨著太空越來越擁擠,國際空間站需要移動躲避的時候越來越多。2020年1—9月間,空間站已移動了三次,而往年移動避險的次數不足兩次,甚至一次也沒有。這種情況對2020年開始建造的中國空間站“天宮”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
為了應對太空垃圾,中國工程師們想出了一些方法。中國也建立了專門的預警機制,不間斷地監(jiān)控太空碎片。萬一遇到危險,技術人員會在地面向“天宮”發(fā)出指令,改變其飛行軌道及速度,避開危險物后,再回到預定的軌道繼續(xù)飛行。
此外,工程師們還給“天宮”打造了一副“鋼筋鐵骨”,即通過優(yōu)選表面材料、改變結構和增加厚度來提高航天器抵御太空碎片撞擊的能力,還在太空站的薄弱部位安裝了防護板,將脆弱經不起撞擊的心臟——關鍵部件安置在中心地帶。另外,還把航天器防護屏幕做成網狀,并在防護屏外涂上一層特殊材料。發(fā)生碰撞時產生的能量能與太空垃圾發(fā)生爆炸式的化學反應,促使碎片變成粉末。
最后,“天宮”系列還配備了完美的“自殺”方案,確保退役的飛行器不會產生新的太空垃圾?!疤鞂m一號”是中國首個太空空間實驗室,2018年完成使命后,“天宮一號”主動離軌,絕大部分器件在空中分解并燒蝕銷毀,剩余殘骸隕落在海域,沒對地面造成任何威脅,也沒有制造太空垃圾。
地球高空“躲貓貓”的難度越來越大,希望科學家們能想出更好的辦法應對太空垃圾問題。
(選自《大科技·百家新說》2021年第11期,有刪改)
◆思考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2.請根據文章第二段的內容概括空間站的預先避險程序。
3.中國“天宮”應對太空碎片的方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