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子釗
到廣州,你一定要去廣東省博物館看看!在這個“文化寶盒”里,不看龍舟,你必定“走寶”(看走眼或錯失寶貝的意思)!
在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nèi),兩艘氣勢恢宏的龍舟陳列其中。黑色龍舟是從番禺征集來的“棠下黑龍”,另外一條花色龍舟是獵德村獨有的“花龍”。我最喜歡的是這條“花龍”,你們知道為什么它那么“花”嗎?原來,獵德村的西浦人信奉龍母娘娘,龍母娘娘的衣服是紅底繡花,所以龍舟也就被繪制成了這樣的“花龍”。龍舟上畫有楊桃、荔枝、大桔、蓮藕等嶺南佳果,楊桃畫在最前面,因為獵德村盛產(chǎn)楊桃,相當有名。龍頭處有兩匹飛馬,暗喻龍舟像飛馬一樣快。所以,龍舟身上繪制的許多圖案,實際上富含嶺南文化特色和吉祥寓意。大家可別小看這條“花龍”,它制造于20世紀80年代,長達42米,最寬處近1.2米,能同時承載70余人,是博物館里最大的展品!講解員自豪地告訴我們,這條“花龍”曾多次在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上奪得第一名,是名副其實的“冠軍龍”呢!
“可是,這個龐然大物是如何被請進展廳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還是講解員為我們解密。原來,當年為了把龍舟抬進博物館,人們先在獵德河涌里一路扒龍舟,等扒到岸邊,再用機器把龍舟吊上馬路,動用150多人把龍舟抬到博物館工地,最后用吊機將龍舟吊到博物館四樓……這才讓我們今天有了近距離觀賞這只龍舟的機會。
廣府地區(qū)的龍舟習(xí)俗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南越國時代,嶺南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龍舟競舸的盛況。人們普遍認為,賽龍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南宋時期已有大型龍舟競渡,明清時期尤為盛行??梢哉f,龍舟文化見證了廣府地區(qū)的歷史發(fā)展。每年龍舟節(ji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廣東各地的龍舟賽上。據(jù)說,獵德村要競標,出資上百萬元才能當上龍舟劃手!如果最后贏得了冠軍,那是無限榮光的事情。賽龍舟那天,無論男女老少,無論何方人士,都可以吃上一頓龍舟飯,很喜慶!
以后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獵德龍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