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吉祥
我相信很多小朋友都被爸爸媽媽或者親友叫過“寶貝”吧?生活中的一些貴重物品,也常被人稱為“寶貝”。可是今天,在很多人的眼里,“貝”只是一種很普通的海產品,它為什么能和“寶”聯(lián)系在一起呢?這就涉及我國貨幣的起源了。
我們平時買東西都要用錢。可是,在4000多年前,人們還不知道什么是錢,那時人們都是以物換物。不過,各地交換的標準物不一樣,有的地方是羊,有的地方是豬,不同地方的人交換起來還是很麻煩的。而且,不論是牛羊還是豬狗,大小肥瘦往往都不一樣,也不能按一個標準來交換。人們多么需要一種各地都認可的物品作為交換的標準物呀!
后來,人們終于找到了這種物品,它就是產自南海的海貝。古人為什么選擇海貝作為交換標準物呢?首先,當時人們大多居住在今天河南、陜西等距離南海較遠的地方,很難得到海貝,所以海貝就顯得很珍貴了。其次,海貝個頭兒很小,攜帶方便,又很好看,深受人們喜愛。再次,海貝比較堅硬,耐磨損,可以多次用于交換。因此,海貝成了大家都認同的交換標準物,也就是最早的實物貨幣。
變成貨幣的海貝身價倍增。在35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多次出現(xiàn)商王把海貝賞賜給臣子的記載,那時叫“賜貝”,是一種極高的榮譽。婦好墓中就有6800多枚貝幣,可見當時的海貝有多吃香。
現(xiàn)在的“寶”字只有“玉”,沒有“貝”了,這是因為在今天,貝已不是什么珍稀之物了?!柏悺弊蛛m然不是簡化的“寶”字的組成部分,可許多與價值有關的漢字都少不了“貝”字,如財、資、貴、賤、費等。
隨著貿易的發(fā)展,貝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天然海貝供不應求,人們便依照海貝的樣子用銅、石、玉、骨等材料,制作了各種仿制的貝,其中的銅貝就成了我國最早的金屬幣。漸漸地,銅鑄的錢幣完全代替了海貝,而且銅錢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貝最終退出了錢幣市場。
《一詞一世界》: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代講解員潛心積累50年的心血之作,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詞匯溯源錄。50個基礎詞語的古今變化,近300個字詞的精講,借助國寶文物直觀展現(xiàn)詞語的由來和演變。一本書,帶你領略上下五千年的詞語演變史,觸摸千年文字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