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 李春曉 于麗萍 楊紅芹 禹朝文
摘 要:【目的】尋求保護瀕危松茸資源的有效途徑,探索松茸人工促繁實用技術?!痉椒ā吭诓龑幙h觀音山國社合作林場的松茸原生區(qū)選取9個試驗小區(qū),以腐殖質厚度、林分郁閉度、菌種含量3個因子進行水平正交試驗,比較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3個評價指標的變化情況?!窘Y果】根據統(tǒng)計數據分析可知:影響松茸產量的因素順序為腐殖質厚度>林分郁閉度>菌種含量,影響松茸子實體個數和菌塘數的因素順序為腐殖質厚度>菌種含量>林分郁閉度?!窘Y論】綜合考慮腐殖質厚度、林分郁閉度、菌種含量3個因子對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的影響,得出了在腐殖質厚度3-5cm、林分郁閉度0.6-0.7、菌塘預留子實體的并行條件下,最有利于松茸擴繁促產的結論。
關鍵詞:松茸;促繁;技術
松茸味道清新濃郁,口感鮮嫩脆甜,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野生食用菌,素有“蘑菇之王”的美稱[1]。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抗衰美顏等功效。昌寧縣境內有櫟松茸、斑柄櫟松茸和小腳櫟松茸3個品種,主要分布在八卦山、天堂山、老君店山等海拔1800-2400m以櫟類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地內,主產并銷售的品種為櫟松茸和斑柄櫟松茸[2]。櫟松茸產茸分布林地面積約900hm2,年出菌量約2300kg,采摘銷售量約1700kg,產值80多萬元;斑柄櫟松茸產茸分布林地面積約1200hm2,年出菌量約3100kg,采摘銷售量約1300kg,產值約60萬元。昌寧縣有豐富的產茸林地資源優(yōu)勢,但對松茸經營管理長期處于天生地養(yǎng),任人隨意采摘的狀態(tài),產量呈逐年遞減趨勢,部分菌塘瀕臨滅絕。為尋求保護瀕危松茸資源的有效途徑,筆者團隊于2013年起在昌寧縣觀音山國社合作林場的松茸原生區(qū)進行松茸人工促繁試驗,探索松茸人工促繁實用技術[3]。
1 國內外松茸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
1.1 國外松茸研究現狀
日本巖泉町松茸研究所原所長吉村文彥,從1990年起致力于松茸及營造松茸山林的各種研究,試圖把當地的松茸林恢復到1955年之前的水平。2008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吉村文彥編著的《松茸促繁技術》翻譯本,書中從山林樹種的布置、灌木的清理,到腐殖質的清理與保留,再到對松茸的生長原理,對場地、陽光、水分、通風的偏好摸索,形成了一套非常體系化的理論[4]。該書圖文并茂,數據精確到諸如種樹、種灌木每平方米保留幾棵的程度,相當具有可操作性。
1.2 國內松茸研究現狀
2006年云南省楚雄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的蘇開美和王志和在論文《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研究》中提出:每50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個開傘茵、使松茸林地的郁閉度在0.6、腐殖質厚度在3-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長發(fā)育[2]。研究成果對云南乃至全國松茸人工促繁極具指導意義。
1.3 松茸研究發(fā)展趨勢
盡管日本已經在松茸人工栽培技術的研究領域進行了近一百多年的研究,但目前松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仍無法實現完全的人工種植培育。然而,對松茸的研究不斷升級,由作為單一物種以經濟價值研究為主導,至今已經涉及了森林界共生關系、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科研工作者將會把松茸的研究指向更寬、更具戰(zhàn)略意義的領域。
2 試驗區(qū)基本情況
2.1 觀音山林場基本情況
昌寧縣觀音山國社合作林場(以下簡稱“林場”)于1985年4月12日經昌寧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是昌寧縣第一個國社合作林場。林場地處縣城東部、瀾滄江西岸,距城區(qū)7km;東鄰瀾滄江和鳳慶縣大寺鄉(xiāng),南接田園鎮(zhèn)達仁村及溫泉鎮(zhèn)聯席村,西靠右甸壩,北至漭水鎮(zhèn)共裕、翠華、聯福、漭水4村。林場轄區(qū)面積4621hm2,其中:有林地面積4603hm2、森林面積4120hm2,森林覆蓋率89.16%、林木綠化率99.63%;經營林地范圍涉及田園、漭水、溫泉3個鎮(zhèn)14個村(社區(qū))200個村(居)民小組8451戶農戶;按土地所有權劃分屬集體林面積4531hm2,國有林面積89hm2;按林地類別劃分屬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3092hm2,屬商品林面積1529hm2;轄區(qū)優(yōu)勢樹種主要有云南松、華山松、杉木、禿杉、櫟類等,活立木蓄積323 300m3。林場設黨務、政務、財務、資源林政管理、森林草原防火、生態(tài)資源管理、營林生產、森工采伐8個辦公室,下設小水井、硅廠、共裕、新街、野豬山5個護林點。林場現有正式編制26個,在崗職工25人,長期聘用護林員10人。正式職工按學歷分:本科16人,專科9人;按技術職稱分:助理工程師1人,工程師11人,高級工程師13人。護林員按學歷分:初中6人,小學4人。
2.2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區(qū)地處昌寧縣觀音山國社合作林場漭水營林區(qū)老君店山松茸原生區(qū),年均氣溫7-23℃,年均降雨量1000-1400mm,土壤為砂質黃壤,pH值5.8,地形為中山山地,海拔2200-2320m,坡度級Ⅲ級,林分為松櫟混交林,平均郁閉度0.6-0.7,平均腐殖質厚度3-5cm。試驗區(qū)第一次發(fā)現松茸是在2006年,品種屬櫟松茸,當年產茸林地分布面積6hm2,菌塘數58個,產量150kg。因群眾知曉率低,沒有人為過度采摘,至2010年產茸林地分布面積增至9hm2,菌塘數達到了75個,產量也增加到了190kg。從2011年開始,試驗區(qū)采茸群眾增多,菌塘遭受嚴重破壞,到2012年,產茸林地分布面積只有8hm2,菌塘數減少到了41個,產量僅有63kg。
3 試驗方案
3.1 試驗目的
掌握腐殖質厚度、林分郁閉度、菌種含量3個因子對松茸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3個評價指標的影響情況[5]。
3.2 試驗時間
試驗于2013年開始,2018年結束。其中,2013年7至11月對試驗區(qū)進行評價指標基礎數據收集;2014—2018年每年的1至6月對試驗小區(qū)進行影響因子調整,7至11月對試驗小區(qū)進行評價指標數據觀測記錄[6]。
3.3 試驗區(qū)布設
根據2013年試驗區(qū)評價指標基礎數據收集結果,遵循每個試驗小區(qū)的基礎條件基本一致的原則(即:臨近的3個菌塘布設為1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100m2,基礎產量之和均在1000g左右),在試驗區(qū)選取27個符合條件的菌塘分別布設為9個試驗小區(qū);影響因子現狀不作為試驗小區(qū)選擇的依據[7]。
3.4 試驗方法
對每個試驗小區(qū)3個菌塘的腐殖質厚度、林分郁閉度和菌種含量3個影響因子,于2014—2018年每年按既定的方式分別進行調整處理。詳見表1。
(1)因子A:腐殖質厚度
A1:清除腐殖質和枯枝落葉,采茸時撬開松茸根部、部分菌絲被破壞。
A2:菌塘腐殖質厚度3-5cm,采茸時用竹片扒開腐殖質后輕輕撬出松茸,不破壞菌窩內的菌絲體,將松茸根部用竹片清理干凈,清理物放回菌窩,用較細的腐殖質蓋好[8]。
A3:菌塘腐殖質厚度9-10cm,采茸時不破壞菌窩內的菌絲體。
(2)因子B:林分郁閉度
B1:林分郁閉度0.2-0.3。
B2:林分郁閉度0.6-0.7。
B3:林分郁閉度0.8-0.9。
(3)因子C:菌種含量
C1:試驗小區(qū)內沒有菌塘的地方,在距離樹干中心80-90cm處,挖一條長1m、寬深分別為10cm的溝,切斷須根,接入1000mL的松茸液體菌種,用腐殖質蓋好。
C2:不進行菌種處理。
C3:在試驗小區(qū)每個菌塘預留一個第一茬且個大肥壯的子實體,使其自然彈孢、融化。
3.5 試驗數據收集
分別于每年對各試驗小區(qū)的松茸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3個評價指標進行觀測和按年度、試驗小區(qū)記錄,每個試驗小區(qū)的指標數據為3個菌塘之和[9]。
4 試驗結果分析
4.1 試驗結果統(tǒng)計
試驗結果見表2。
4.2 評價指標分析
評價指標分析見表3。
正交試驗分析中,Ki為對應因素中第i個水平試驗指標值之和,ki表示對應因素中第i個水平試驗指標值的均值,R值表示固定因素中k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R值越大,表明該因素設置的不同水平對評價指標的影響越大,從而說明該因素對評價指標的影響越大,反之,說明該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較小。通過對平均產量(g)、平均子實體數(個)、平均菌塘數(個)3個指標進行正交分析,結果如下。
根據表4極差分析可知:對平均產量而言,腐殖質厚度(A)、林分郁閉度(B)、菌種含量(C)的R值分別為1914.0、869.0、652.7,說明影響產量的因素順序為腐殖質厚度(A)>林分郁閉度(B)>菌種含量(C)。對平均子實體數而言,腐殖質厚度(A)、林分郁閉度(B)、菌種含量(C)的R值分別為23.7、8.1、9.6,影響菌塘數的3個因素對應的R值分別為1.1、0.4、0.7,說明3個因子對平均子實體個數、菌塘數的影響順序相同,均為腐殖質厚度(A)>菌種含量(C)>林分郁閉度(B)。
(1)腐殖質厚度指標:從3個因素k值統(tǒng)計可知,隨著腐殖質厚度的增加,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腐殖質厚度為A2(腐殖質厚度為3-5cm)時,產量(2296.0)、子實體個數(30.9)、菌塘數(3.2)達到最大值;在腐殖質厚度為A1(腐殖質厚度0cm)時,產量(382.0)、子實體個數(7.2)、菌塘數(2.1)最小。
(2)林分郁閉度指標:隨著林分郁閉度的增加,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林分郁閉度為B2(林分郁閉度為0.6-0.7)時,產量(2020.3)、子實體個數(24.8)、菌塘數(3.1)達到最大值。
(3)菌種含量指標:隨著菌種含量的變化,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接入液體菌種時,產量(1176.7)、子實體個數(16.4)達到最小值;每個菌塘預留一個子實體時,產量(1829.3)、子實體個數(26.1)和菌塘數(3.3)達到最大值。
根據表5、表6、表7及3個因素對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影響的均值示意圖1-圖3,綜合考慮3個因素對產量、子實體個數、菌塘數的影響,得到最有利于松茸擴繁促產的條件為A2 B2 C3,即腐殖質厚度為3-5cm、林分郁閉度為0.6-0.7、每個菌塘預留一個子實體。
5 結論與討論
5.1 腐殖質厚度因子對評價指標的影響
松茸的菌塘非常脆弱,暴力采摘松茸會將地下的大量菌絲一同拽出,菌窩沒有用腐殖質重新蓋好,將導致菌絲體暴露在空氣中死亡,最終導致菌塘永久失去產茸能力;地表沒有腐殖質層覆蓋,菌塘缺乏養(yǎng)分供應,出菌個數將逐年減少;腐殖質層過厚,溫度降低,微生物增多,腐殖酸濃度增大,土壤通透性減弱,抑制了菌絲體生長,且松茸孢子難以進入土層中萌發(fā)產生新的菌塘;腐殖質層在3-5cm的適中厚度,長出的松茸個大肥壯,數量也多。這說明松茸賴以生存的菌塘遭受破壞,是造成松茸減產最主要的原因[10]。
5.2 郁閉度因子對評價指標的影響
松茸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要有寄主活立木,松茸菌絲與松屬活立木根系結合才能形成菌塘;松茸生長對光照要求非??量蹋柟饧纫渥愕植荒芴^直射,30%-40%左右的散射光最適宜;只有郁閉度為0.6-0.7的松櫟混交林才最符合松茸對寄主植物和光照的要求。
5.3 菌種含量因子對評價指標的影響
接入液體菌種,菌塘數和產量略有增加,但不明顯;按菌塘留種比按面積留種更易于操作,同時能夠保證孢子充分覆蓋,通過每個菌塘預留一個第一茬且個大肥壯的子實體,松茸產量、子實體數量、菌塘數量都明顯增加,這說明孢子自然傳播萌發(fā)產生新的菌塘,是松茸擴繁促產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楊志云,魯定偉,禹朝文,等.昌寧縣松茸生產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中國食用菌,2015,34(3)75-77+81.
[2] 蘇開美,王志和.松茸人工促繁技術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6(1):20-25.
[3] 曾先富,李昕竺,鄭林用,等.松茸人工撫育促繁技術規(guī)程[J].食用菌,2014,36(6):53.
[4] 吉村文彥.松茸促繁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15-20.
[5] 周選圍.松茸資源研究概況[J].食用菌學報,2002(1):50-56.
[6] 劉培貴,袁明生,王向華,等.松茸群生物資源及其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J].自然資源學報,1999,14(3):153.
[7] 傅偉杰,許廣波,楊淑榮,等.長白山區(qū)松茸發(fā)生地土壤狀況的研究[J].土壤學報,1998,35(1):140-143.
[8] 廖樹云,冷懷瓊,劉彬.四川松茸生態(tài)環(huán)境[J].中國食用菌,1989,8(3):22-24.
[9] 王波.松口蘑與青岡蕈的生態(tài)和營養(yǎng)價值比較[J].食用菌學報,1995,2(1):32-35.
[10] 王永明.蕈中珍品-松茸[J].植物雜志,19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