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1964年,中法兩國正式建交,成為第一個跟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同時,這也標志著兩國在文化交流上走向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到2024年,正值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經濟貿易進一步深化,中國已成為法國在歐盟外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兩國文化領域合作也邁上新臺階——“中法文化之春”活動迎來第十八個年頭,兩國在文化領域進行了多維度多層次的深入交流與合作。而在手工藝領域也同樣表現(xiàn)突出,例如“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已舉辦到了第四屆,助推兩國關系愈加緊密、友誼更為深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強大共生關系。本刊編輯部從眾多到中國學藝或傳播手工藝文化的法國手藝人中,遴選了到貴州學習苗繡的費麗西(Felicie)、定居在重慶專研漆藝的文森(Vincent Cazeneuve)、在蘇州陸慕做金磚的雅克·考夫曼(Jacques Kaufmann)、到上海學習蘇作木藝的亞歷山大·夏利(Alexandre Chary)、在深圳做箱包的皮藝師托馬斯·莫里斯(Thomas Maurice)等,他們來自巴黎、圖盧茲等法國各個地區(qū),都是為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交流傳播,遠渡重洋,一路追尋到貴州、蘇州、重慶、上海等這些孕育苗繡、金磚、蘇作、漆藝等中國傳統(tǒng)技藝的手工藝發(fā)源地,跟中國工匠學習最傳統(tǒng)、最正宗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在這個過程中,中法兩國互學互鑒、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求蘊藏在手工藝背后最核心的造物法則,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中西文化的“共通點”,探尋手工藝新的生命力。這一互利共生、和合共榮的過程,既是中法兩國工匠學與教的過程,也是兩國工藝文化相互傳播、交融的過程,亦是工藝創(chuàng)新、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手工藝文化能夠跨山海、融中西、貫古今,賡續(xù)發(fā)展,永不過時,其魅力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