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lice Network是Kate Quinn近現(xiàn)代歷史小說中寫作較早的一部,發(fā)表于2017年。這本小說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個主要由女子組成的情報網(wǎng)Alice Network在德國占領(lǐng)下的法國執(zhí)行任務(wù)的故事。故事中,特工們冒著隨時被發(fā)現(xiàn)并失去生命的危險,同德國占領(lǐng)軍及其同伙周旋,搜集情報,并使用各種方法經(jīng)法國和比利時、荷蘭邊境將情報送達(dá)英國軍方。小說中雖然有虛構(gòu)的人物,但整個故事是基于歷史真實事件寫成的。幾個主要人物,包括情報網(wǎng)的核心人物、享有情報女王之稱的Louise de Bettignies(小說中的名字是Alice Dubois,綽號Lili),都確有其人。
小說主要描寫了三個英國女性情報人員的故事。除Lili外,另外兩個人分別是Lili的助手Violette及新招募的、精通法語和德語的情報人員Evelyn Gardiner。她們機智勇敢、忍辱負(fù)重,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wù),為最終戰(zhàn)勝德國侵略者立下不朽功勛。
我在這本書中學(xué)到的第一個短語是fly at each other,意思是“互相攻擊,吵架”。《牛津?qū)嵱糜h雙解詞典》中沒有fly at each other這個短語,但是有fly at,解釋是:attack 撲向,攻擊。書中出現(xiàn)這個表達(dá)的背景是:1947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的第二年,19歲的美國大二女生Charlie(她一心尋找二戰(zhàn)期間失蹤的法國表姐Rose,在此過程中結(jié)識了Eve,并由此同Eve一起,全程參與追蹤一戰(zhàn)期間為德國人服務(wù)并迫害英國情報人員的罪犯René Bordelon)未婚先孕,母親陪她乘遠(yuǎn)洋郵輪從紐約出發(fā)去歐洲墮胎,中途路過英國,二人在英國南安普頓港口下船過夜。在六天六夜的航行途中,母女二人大多時間局限在客艙里,現(xiàn)在終于可以出來放松一下了:
It was why we’d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get off the boat for a single night—if we didn’t get out of that close-confined stateroom, we were going to fly at each other.(所以我們抓住這個機會下船過一夜——如果不離開那個狹窄封閉的客艙,我們倆肯定會互相攻擊。)
我的感覺是,fly at each other比一般吵架的程度要厲害,所以,詞典里解釋fly at沒用quarrel,而是用了attack。
“不可多得的人”,英語里有一個專門的單詞:gem。這是我在這本小說里學(xué)到的。以前只知道gem的意思是“寶石,珍品,精品”,不知道這個單詞還有另外一個意思:不可多得的人。這個單詞出現(xiàn)的背景是:1915年5月,英國情報部門負(fù)責(zé)招募人員的上尉Cameron需緊急招募一位既懂法語又懂德語的女士,準(zhǔn)備派到法國,搜集德國占領(lǐng)軍的情報;他物色到在倫敦一家律師事務(wù)所負(fù)責(zé)文案工作的女孩Eve,為了能直接接觸并進(jìn)一步了解Eve,Cameron找到這家律師事務(wù)所的負(fù)責(zé)人Sir Francis,名義上請他協(xié)助安排翻譯并打印一封法語信件。因為Eve精通法語,所以Sir Francis自然把這項工作交給了Eve。下面就是這段描寫:
“And Captain Cameron here has a letter for you to type in French. You should see her rattle away in Frog,” Sir Francis said, addressing the lanky soldier sitting across his desk. “She is a gem, Miss Gardiner is. Half French! Can’t speak a word of Frog myself.”(“卡梅倫上尉這里有一封信件,你用法語打印出來。你會看到她喋喋不休地講法語?!备ダ饰魉咕羰繉ψ谒k公桌對面的瘦高軍人說道,“她是個難得的人才,加德納小姐確實是個人才。她有一半法國血統(tǒng)!我自己一句法語也不懂?!保?/p>
我在這句話里同時還學(xué)到了另外一個有趣的說法:用Frog來指法國人、法語。英國人給很多國家的人都起過外號(通常是蔑稱),他們把非白種人、南歐人蔑稱為wog,這個詞在我讀過的英美小說中經(jīng)??吹?。他們把美國人蔑稱為Yank或Yankee。在這本書里,Eve幾乎從來不叫Charlie名字,每每直呼Yank。德國人的外號最多,叫Jerry,也叫Fritz(源于常見德語名Friderich的縮寫),還叫Kraut(源于德語Sauerkraut,是酸菜的意思,因為德國人特別喜歡吃酸菜);德國大兵叫Hun(也有匈奴人、野蠻人的意思)。英國人對自己也沒那么客氣,南方的英格蘭人稱北方人為Northern Monkey;英國人還把愛爾蘭人叫Mickey,把蘇格蘭人叫Jocky。這些叫法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比較流行,現(xiàn)在經(jīng)常會在歷史書籍和文學(xué)作品中看到。但是,把法國人叫Frog我以前不知道,第一次在這里見到。
據(jù)說,最初Frog這個外號是英國人給荷蘭人取的,因為荷蘭地勢低洼,荷蘭人像生活在沼澤里的青蛙。后來,英國人又把這個外號強加給了法國人,因為法國人喜歡吃青蛙腿。
wish for the moon,想要天上的月亮,意思是想要得到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所愿是無法實現(xiàn)的幻想。有時候也說cry for the moon。Eve因為有口吃的毛病, 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應(yīng)征入伍、保衛(wèi)國家,心中十分郁悶。她自言自語地和房東的貓說話,希望自己成為一只貓,因為在童話故事之外,貓不用說話,不必?fù)?dān)心口吃;或者成為一個男人,這樣,如果有誰嘲笑她口吃,她就有力氣揍他一頓。然后,就是這句話:
The tabby purred. Eve stroked him. “Might as well wish for the m-m-moon.”(虎斑貓“喵”地叫了一聲。伊芙用手摸了摸貓說道:“這等于伸手摘月——月——月亮。”)
言外之意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
緊接著,書中很快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關(guān)于moon的短語,引起了我的興趣:hang the moon。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什么意思,把月亮掛上天?這和上下文說不通。查了手頭的幾個詞典,都沒有查到這個短語。情急之下,又去查手機上的“有道詞典”,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有道詞典”有這個短語。原來,hang the moon是形容人或者事物非常重要或優(yōu)秀,含有無人能及、無與倫比的意思。這就說得通了。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Charlie的哥哥從戰(zhàn)場上回來,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他失去了一條腿,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不久便開槍自殺了。Charlie 回憶哥哥時說:
“He was my brother; I loved him and my parents thought he hung the moon.”(“他是我哥哥,我很愛他,我父母認(rèn)為誰也比不上他。”)
某人惡毒怎么說,我在這本書里見到了:catty of someone。詞典對catty的解釋是:spiteful 惡毒的。Charlie在母親的監(jiān)護(hù)下去歐洲墮胎,途中,為了尋找二戰(zhàn)中失蹤的表姐Rose,她利用在英國南安普頓下船過夜的機會,從酒店逃了出來,獨自跑到了倫敦。她的媽媽非常擔(dān)心,打來電話,話筒里傳來媽媽抽泣的聲音:
A little sniff and then a murmured merci; clearly the desk clerk had offered her a handkerchief to dab her eyes. I doubted very much that her eye makeup ran. Catty of me, perhaps, but I couldn’t help it.(聽筒里傳來微弱的抽泣聲,然后是一句輕輕的法文“謝謝”。很明顯,是酒店前臺服務(wù)員遞給了她一塊手帕,讓她擦擦眼睛。我非常懷疑她把眼妝給哭掉了。可能我太惡毒,但我禁不住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