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詩三百首》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上)

2024-07-29 00:00:00西門杏庵
南腔北調(diào) 2024年6期

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fā),樹立崇高理想,涵養(yǎng)浩然之氣?!?/p>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可以。一個人讀書越多,胸懷越是廣闊,也就越能理解這個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當(dāng)你愛上讀書,獨處就成為一個人的狂歡。

文學(xué)有一種能夠潤澤心靈、塑造人格的神奇力量。為深入學(xué)習(xí)貫徹習(xí)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dān)負(fù)起新的文化使命,特撰寫此文,希望通過閱讀經(jīng)典《唐詩三百首》,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文學(xué)的魅力,了解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閱讀中汲取進(jìn)步力量,堅定文學(xué)信仰,激發(fā)文學(xué)熱情。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新,以文鑄魂。

唐宋詩詞之所以是經(jīng)典,在于它用優(yōu)美凝練的方式寫出了普通人共通的情感、價值和思考。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中秋詞”,在于它寫出了我們面對有限生命時心里的所思所感。

唐詩宋詞,雖經(jīng)歷千百年時光的洗禮,但始終散發(fā)著無法讓人拒絕的光芒,引人入勝。中國人對于古代詩文的鐘愛,有著本能的傳承,我們的前人也曾將先人的吟詠記下,附注于文字。魯迅就曾摘抄或輯佚嵇康和左思的詩文,并把它們化為己句,以至于學(xué)者孫郁禁不住感慨,中國的新文學(xué)真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從古文轉(zhuǎn)換過來的。汪曾祺也曾坦言,他對古代詩文的借鑒非常厲害:“你看好像我的文章都是白話文,但是我的文章背后都是古文給我支撐的?!?/p>

“莫負(fù)春光好,正是讀詩時。”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人。透過作品,我們和古人進(jìn)行心靈的交流。讀杜甫的詩,能看到一位漂泊者對中華文化的仁愛與癡情。讀蘇軾的詞,比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能看到他面對逆境時的樂觀與豁達(dá)。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痹凇短圃娙偈住分?,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望見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dá)了自己心中的憂憤,他為尋求明君“愴然而涕下”。這是一種不加修飾的真性情,以及樸素自然的真情懷。

王維在山水田園詩《山居秋暝》中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浣紗女子歸家時在竹林中嬉笑喧鬧,捕魚小舟在蓮葉間穿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種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正是詩人所向往的生活。因此,尾聯(lián)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直抒歸隱情懷。與春日相比,秋天雖然少了幾分鮮艷和熱鬧,但也并不缺乏自然之美。唐詩不僅能言情,更能體道。如果套用海德格爾“語言是存在之家”的說法,則唐詩無疑是語言最精美的庇護(hù)所。

《唐詩三百首》中每一首詩,背后其實都有一個具體的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之中,每個個體豐富的生命活動和復(fù)雜的交往關(guān)系都要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才能形成相應(yīng)的社會有機體結(jié)構(gòu)。品讀古詩,尋找熟悉的人生經(jīng)歷,觀照現(xiàn)實中的自己。詩歌雖然不能窮盡歷史,卻足以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生動,以及古人與今人的精神連接。

援詩入史,詩史互見、互鑒,這是國學(xué)大師陳寅恪先生開辟的研究途徑,它也成為研究歷史、利用史料的重要方法。就像文學(xué)作品不能拋開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一樣,歷史研究也不能不關(guān)注那個時代的文學(xué)。我們熟悉的初唐四杰,山水田園派、邊塞派、浪漫派、社會派,僅僅只是最璀璨的那些明星,清代學(xué)者彭定求編纂共計900卷的《全唐詩》,收錄詩歌49403首,殘句1555條,作者2873人。不僅僅只有達(dá)官貴人可以寫詩,廣大的人民,身處不同階段、不同階級的人民留下的詩句,正是時代的記錄。無怪乎有人說,一部《全唐詩》,大半部唐代興衰史。

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馬克思主義的本質(zhì)屬性是人民性,中國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始終從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出發(fā)。正如習(xí)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zhì)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不竭源泉?!?/p>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jìn)行任何戰(zhàn)斗’!其實,正是人,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chuàng)造這 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jìn)行戰(zhàn)斗?!盵1]

恩格斯強調(diào),社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擁有“一個生產(chǎn)者階級”,并且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生產(chǎn)者將不再作為一個社會階級而存在,它將覆蓋整個社會,即整個社會都將由生產(chǎn)者組成。[2]

金圣嘆說:“詩非異物,只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出之一句說話耳。”文學(xué)的起源是人類勞動實踐,我們中國最早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詩經(jīng)》中的很多篇章記載的就是當(dāng)時人民勞作時的勞動號子。

“《唐詩三百首》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這個標(biāo)題的用意,其實也是希望每一個閱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詩人西川在《唐詩的讀法》中說:“中國古典詩歌不僅是一種文本,還是一種鮮活的記憶。是古人對生活活生生的感受。我們今天讀古詩,要能夠回溯到他們當(dāng)時的寫作狀態(tài),感受古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2023年,大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覺知的開啟源于一部動畫長片《長安三萬里》,李白、杜甫、陶淵明、白居易、韓愈、杜牧、李商隱等被大眾廣泛地談?wù)撝?,?dāng)然,還可以加上2023年年初的一部賀歲電影《滿江紅》以及一檔持續(xù)了將近10年的電視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那些延伸到屏幕之外的朗朗吟誦之聲,是與一眾先賢的精神交游。

經(jīng)典,永遠(yuǎn)不會過時。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由歷代讀書人對經(jīng)典不斷地背誦、涵泳、貫通而發(fā)展傳承下來的。過去讀書人都有記誦經(jīng)典的“童子功”。蘇東坡晚年依然能背誦《漢書》;陳寅恪可以全文背誦《十三經(jīng)》。有這樣“童子功”的人,學(xué)習(xí)能力特別強,并因此受用終生。

一本書或許無法讓我們讀懂古詩詞中的絕對浪漫,卻足以讓我們保持一份理智的清明,懂得詩在何處,何以為美。

——題記

文學(xué)有一種能夠潤澤心靈、塑造人格的神奇力量。唐宋詩詞之所以是經(jīng)典,在于它用優(yōu)美凝練的方式寫出了普通人共通的情感、價值和思考。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所以被稱為“千古第一中秋詞”,在于它寫出了我們面對有限生命時心里的所思所感。

唐詩宋詞,雖經(jīng)歷千百年時光的洗禮,但始終散發(fā)著無法讓人拒絕的光芒,引人入勝。中國人對于古代詩文的鐘愛,有著本能的傳承,我們的前人也曾將先人的吟詠記下,附注于文字。魯迅就曾摘抄或輯佚嵇康和左思的詩文,并把它們化為己句,以至于學(xué)者孫郁禁不住感慨,中國的新文學(xué)真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從古文轉(zhuǎn)換過來的。汪曾祺也曾坦言,他對古代詩文的借鑒非常厲害:“你看好像我的文章都是白話文,但是我的文章背后都是古文給我支撐的?!?/p>

“莫負(fù)春光好,正是讀詩時?!弊x詩的最高境界是讀人。透過作品,我們和古人進(jìn)行心靈的交流。讀杜甫的詩,能看到一位漂泊者對中華文化的仁愛與癡情。讀蘇軾的詞,比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能看到他面對逆境時的樂觀與豁達(dá)。

《唐詩三百首》中每一首詩,背后其實都有一個具體的人。金圣嘆說:“詩非異物,只是人人心頭舌尖所萬不獲已、必欲說出之一句說話耳。”文學(xué)的起源是人類勞動實踐,我們中國最早的文學(xué)作品之一《詩經(jīng)》中的很多篇章記載的就是當(dāng)時人民勞作時的勞動號子。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之中,每個個體豐富的生命活動和復(fù)雜的交往關(guān)系都要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才能形成相應(yīng)的社會有機體結(jié)構(gòu)。品讀古詩,尋找熟悉的人生經(jīng)歷,觀照現(xiàn)實中的自己。詩歌雖然不能窮盡歷史,卻足以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生動,以及古人與今人的精神連接。

援詩入史,詩史互見、互鑒,這是國學(xué)大師陳寅恪先生開辟的研究途徑,它也成為研究歷史、利用史料的重要方法。就像文學(xué)作品不能拋開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一樣,歷史研究也不能不關(guān)注那個時代的文學(xué)。我們熟悉的初唐四杰,山水田園派、邊塞派、浪漫派、社會派,僅僅只是最璀璨的那些明星,清代學(xué)者彭定求編纂共計900卷的《全唐詩》,收錄詩歌49403首,殘句1555條,作者2873人。不僅僅只有達(dá)官貴人可以寫詩,廣大的人民,身處不同階段、不同階級的人民留下的詩句,正是時代的記錄。無怪乎有人說,一部《全唐詩》,大半部唐代興衰史。

“《唐詩三百首》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這個標(biāo)題的用意,其實也是希望每一個閱讀者能夠感受到其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詩人西川在《唐詩的讀法》中說:“中國古典詩歌不僅是一種文本,還是一種鮮活的記憶。是古人對生活活生生的感受。我們今天讀古詩,要能夠回溯到他們當(dāng)時的寫作狀態(tài),感受古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p>

2023年,大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古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覺知的開啟源于一部動畫長片《長安三萬里》,李白、杜甫、陶淵明、白居易、韓愈、杜牧、李商隱等被大眾廣泛地談?wù)撝?,?dāng)然,還可以加上2023年年初的一部賀歲電影《滿江紅》,以及一檔持續(xù)了八年的電視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那些延伸到屏幕之外的朗朗吟誦之聲,是與一眾先賢的精神交游。

經(jīng)典,永遠(yuǎn)不會過時。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敝袊鴤鹘y(tǒng)文化,就是由歷代讀書人對經(jīng)典不斷地背誦、涵泳、貫通而發(fā)展傳承下來的。過去讀書人都有記誦經(jīng)典的“童子功”。蘇東坡晚年依然能背誦《漢書》;陳寅恪可以全文背誦《十三經(jīng)》。有這樣“童子功”的人,學(xué)習(xí)能力特別強,并因此受用終生。

我們看看《唐詩三百首》崔顥的詩《長干行四首》其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蔽覀兿胂筮@樣的畫面:一位正值妙齡的采蓮姑娘正慢悠悠地劃著船,鄰船有位公子在與人交談。姑娘尋聲望去,公子氣質(zhì)高雅、談吐不凡。她劃著船追上去,莽撞地問:“公子,你住在哪里?我住在橫塘。不好意思公子,我之所以停下船來問你住址,是因為聽你聲音很像我的老鄉(xiāng)?!?/p>

在舟來舟往的江上,采蓮姑娘對他一見傾心。萍水相逢,你卻給我那么多。這首詩字字是口語,不寫一個愛字,但字里行間卻處處充滿愛。清代管世銘這樣贊這首詩:“此之謂天籟?!?/p>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遇見,多么美好。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崔顥在《長干行四首》其一中寫下了最絕妙的遇見,確實是抒情詩中的上乘。

學(xué)會感恩,珍惜身邊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是美好。

寫到這里,想必大家和筆者一樣好奇:采蓮姑娘這般大膽地要和公子表白,那么,公子是怎么回復(fù)的呢?《長干行四首》其二這樣寫道:“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蔽覀兌际情L干人,從小不認(rèn)識,實在遺憾。給采蓮姑娘的暗示就是“相見恨晚”,于是,倆人并船而歸。

不由想起《詩經(jīng)》中那個同樣的女子,見到自己心儀的公子,她喜出望外,說:“既見君子,云胡不夷。”在陰雨綿綿的日子,正惆悵呢,忽然見到公子,怎能不讓我心曠神怡。接著姑娘又說:“既見君子,云胡不瘳?!蔽抑灰姷侥惆。牟∪?。她覺得這樣說還是不夠表達(dá)心中的愛,又補了一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焙┖袢鐚嵉恼Z言惟妙惟肖,非常可愛。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讀書的意境也需要這樣的安靜。人生原來太多艱難,我們總是需要治愈自己的心情,重新出發(fā)。有的人被美食治愈,有的人被音樂治愈,還有的人被哲學(xué)治愈。而筆者選擇被《唐詩三百首》治愈,累了,就讀一讀唐詩,品一品其中的詩意、情意與深意,整個人都好了、精神了。人終究要享受孤獨,即使沒人知道我在干什么,做什么,但我自己知道,并享受這個時刻,即使是一個人,依然感到快樂。世事紛繁復(fù)雜,你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無缺,被所有人夸贊。泰戈爾說,如果錯過太陽時你在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月亮和群星。放慢步調(diào),在只屬于自己的精神花園里漫步,張弛有度,才是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筆者對《唐詩三百首》情有獨鐘,書櫥里,各種唐詩選本已不下三十種。清代蘅塘退士(1711—1778)編的《唐詩三百首》無疑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讀本,其所選的唐詩也相當(dāng)精粹和具有代表性,被稱為經(jīng)典。《望岳》《送別》《登幽州臺歌》《將進(jìn)酒》《蜀道難》《長相思》……博采眾長,題材廣泛,分體編排,讀起來朗朗上口。

除此之外,筆者的書櫥里,還有陳婉俊補注的《唐詩三百首》、章韜壺譯注的《文白對照唐詩三百首》,以及章燮編注的《唐詩三百首注疏》。確實,中國人的文學(xué)趣味、審美感受,或多或少都與受唐詩的熏陶有關(guān)。

蘅塘退士,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清代文學(xué)家,江蘇無錫人,乾隆十六年進(jìn)士,著有《蘅塘漫稿》,曾經(jīng)進(jìn)策50篇評論時政,被韓琦稱贊為“今之賈誼”。他博學(xué)多才,詞作文風(fēng)典雅,有西漢之風(fēng)。

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他們的選詩標(biāo)準(zhǔn)是“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鳎瑩衿溆纫摺?。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jīng),以時間為緯。唐詩數(shù)量多達(dá)五萬首,其中精品無數(shù)。

《唐詩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完成,書的題目有的說脫胎于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的說起自“詩三百”,說法各不相同。此書一出,“風(fēng)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成為最風(fēng)行的唐詩選本。

《唐詩三百首》被世界紀(jì)錄協(xié)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

《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相當(dāng)廣泛,收錄了77家詩,在數(shù)量上以杜甫的詩數(shù)量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是仿《詩經(jīng)》三百篇之作,從前是家弦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所以比較淺顯,讀者容易接受?,F(xiàn)在它也是中小學(xué)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作為一部經(jīng)典選本,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刊行兩百余年來,盛行不衰。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百科圖說·唐詩三百首》面世伊始,即受到讀者的歡迎。

“既然歷來不乏唐詩選本,孫洙為何又要自編《唐詩三百首》?孫洙不滿于前人某些唐詩選本隨意選詩,良莠不分,體例不明,于是‘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編成這部收詩310首的小型選本?!畡e看它收詩數(shù)量有限,卻包含了77位詩人(含兩位佚名作者)流傳最廣的名篇。自乾隆年間刊版印行后,以遴選精當(dāng)、篇幅適中而廣為世人喜愛,風(fēng)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因市場需求量大,被一再翻刻,影響之大,流傳之廣,古來任何文學(xué)選本都無法同它相比?!?/p>

“在《唐詩三百首》中,詩仙李白的詩被選了28首,包括《月下獨酌》《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登金陵鳳凰臺》等名篇;詩圣杜甫的詩被選了35首,包括《望岳》《夢李白》《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兵車行》等;詩佛王維的詩被選了29首,包括《渭川田家》《西施詠》《過香積寺》《山居秋暝》等。從體式上看,五律正宗王維、孟浩然各被選了五律9首,七絕圣手王昌齡和杜牧分別被選七絕5首和9首,歌行名家岑參被選歌行3首,李頎被選6首,五古名家韋應(yīng)物被選五古詩7首,七律名家李商隱被選七律10首,都可以說是各取所長?!盵3]

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編的《唐詩三百首》被稱為經(jīng)典。為什么是它而非別的選本能風(fēng)靡二百多年,經(jīng)久不衰?蘅塘退士是在什么背景下編的《唐詩三百首》?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朝廷頒布功令改革科舉,于鄉(xiāng)會試中加試五言八韻律詩一首。此令一出,學(xué)習(xí)作詩一時成為‘剛需’,坊間遂出現(xiàn)大量唐詩蒙學(xué)讀本。七年后,曾主持鄉(xiāng)試的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出版,也是時風(fēng)使然。不過此書雖服務(wù)初學(xué),卻并未像《唐人試帖》《唐人試律說》《全唐試律類箋》《試帖最豁解》一類應(yīng)試指導(dǎo)書那樣專選排律,而是秉持‘備眾體而通一體’的詩學(xué)傳統(tǒng),在廣泛借鑒前代選本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當(dāng)時‘溫柔敦厚’的主流旨趣確定選篇,因而入選的作品趣味醇正,且各體大致均衡,相對完整地呈現(xiàn)了唐詩的面貌,最終超越其他選本,成為廣泛流傳的經(jīng)典?!盵4]

對此,周興陸老師有一個精妙的比喻:“這三百余首作品是從近五萬首唐詩中經(jīng)歷了一輪一輪選拔而最終勝出的。就像選拔運動員一樣,經(jīng)過縣、市、省級層層淘汰,孫洙挑選出這三百多首建立了國家隊。”所以,它“體現(xiàn)了唐詩的特征,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乃至“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文學(xué)相媲美都毫不遜色”。[5]

《唐詩三百首》有非讀不可的理由嗎?周興陸老師以切己的心得告訴我們,熟悉了古人語境后,這些作品也可讓今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聯(lián)想自己的遭際,融合當(dāng)下生活,以豐富情感體驗。像白居易的絕句《問劉十九》,寫雪天以“紅泥小火爐”招友人飲酒,本是常人常事,但“一經(jīng)詩人點化,便親切溫馨,詩味盎然,意趣無窮,真是日常生活的審美化”[6] 。

又如岑參的《寄左省杜拾遺》頭四句:“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薇。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弊x來典重,實則就是說“每天隨例上朝‘打卡’,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7]。再如宋之問《渡漢江》中的“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句,因是被貶后逃歸,“越臨近家鄉(xiāng),心里越是羞怯”,不僅擔(dān)心“如何面對家人”,更是害怕“家里情況怎么樣? 會不會有不好的消息??? 越是焦急越是不敢問。就像在外讀書的學(xué)生,一聽到家里打來的電話鈴聲就緊張,總是擔(dān)心家里發(fā)生什么不好的事”[8] 。

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瀟灑獨立,當(dāng)然不是放蕩不羈,但要想與眾不同,除了濃妝艷抹,還有清淡可追。而《唐詩三百首》正是教會了筆者這種清淡的做人處世哲學(xué),以及立德修身的終身目標(biāo)。

作為著名愛國詩人,杜甫在《望岳》詩中寫下“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中可以窺見杜甫把心中涌動的豪情與壯志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我們仿佛也跟隨詩人來到了絕頂之峰,享受著俯瞰天下的暢快淋漓。

懷如昨事,物在人已非。落拓長安,棲息成都,漂泊鄂湘。即使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杜甫心中充滿的仍是一種至善的精神。杜甫詩中的家國興亡之嘆,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精神世界。

或許可以這么說,《唐詩三百首》帶給我們的比詩作更重要的東西:立德修身。

何謂修身?大學(xué)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為萬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必然要養(yǎng)性,由此想到王維。青年時期的王維是狀元出身,文氣才華自不必說,在官場上同樣也是得心應(yīng)手,順風(fēng)順?biāo)缙诘淖髌繁憩F(xiàn)出清新明快、豪邁健康的調(diào)子。如果沒有后來的“安史之亂”,可能王維會過上像封建時代大多數(shù)官宦一樣的無憂生活。“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朝奸臣專政,朝政日非。王維也有“此身雖在堪驚”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場,又過不慣清貧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隱,半官半隱,心在山林,身在魏闕,直至把全部感情傾鑄成他晚期的詩風(fēng)。如同他所說的:“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p>

王維晚年的詩作多清淡而無煙火氣,他以自己的明凈之心寫就了許許多多的佳作,給我們留下對人生更加真摯的感悟,以及對于修身立德的目標(biāo)與要求。

接下來,接著和讀者一起品讀《唐詩三百首》中的經(jīng)典詩句。

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王維的《積雨輞(wǎng)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zī)。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p>

這是王維后期的作品。王維后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杜f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p>

輞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陜西藍(lán)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王維在首聯(lián)說:“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連日雨后,樹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真羨慕那個時代的“粗茶淡飯”啊?!罢艮即妒颉笔鞘裁匆馑迹哭?,是一種草本植物,嫩葉新苗皆可食,就是今天說的不打任何農(nóng)藥的健康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時為主食?!对娊?jīng)》中就有大家熟知的《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jīng)》中的“彼稷之苗”這個“稷”是谷類作物,代表五谷和五谷神,即能生長五谷的土地神祇。許慎《說文解字》:“稷, 也。五谷之長。從禾畟聲?!奔刺锏乩锷L整齊的禾谷。五谷之首。非“從禾畟聲”的形聲字。

由此可見,“社稷”這個詞反映了我國古代以農(nóng)立國的社會性質(zhì)。其中,“社”代表土AHbcAJ2ZcrN+nKiD/kjADA==地神,遠(yuǎn)古時代人們把東方稱為青土、把南方稱為紅土、把西方稱為白土、把北方稱為黑土、把中央稱為黃土。這五種顏色的土覆于壇面,被稱為五色土,象征國家的國土。因此,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祭禮皆稱為社。

“蒸藜炊黍”中的黍,從禾從雨,亦稱“稷”“糜(méi)子”。黍米又叫稷米、糯粟、糜子米等,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它是中國小雜糧的一種,也是五谷之一。

女人在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zhǔn)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里勞作了。農(nóng)耕時代的女人,那時候的女人嫁為人妻之后,叫內(nèi)人。內(nèi)人的意思就是賢內(nèi)助,而不是從字面理解的女人只能在家待著。古人崇尚男耕女織,男外女內(nèi),這是一種職業(yè)分工。她們安守本分,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不依賴誰,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纏于物,一邊溫暖自己,一邊照亮他人。畢竟,在狩獵和農(nóng)耕時代,女人不像現(xiàn)在的某些女人,走到哪兒都帶著一部手機,不事耕耘,只想著通過直播,當(dāng)網(wǎng)紅,賺快錢。稻盛和夫說:一個女人該有的樣子就是:十分沉靜,九分氣質(zhì),八分資產(chǎn),七分現(xiàn)實,三分顏值,兩分糊涂,一分自知之明。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在謀生的路上,不拋棄良知;在謀愛的路上,不放棄尊嚴(yán)。沒人扶你的時候自己站直,沒人幫你的時候自己努力。無論身在何方,陷于何地,都要做環(huán)境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開花,不負(fù)生活,不負(fù)自己。

似乎有點兒說遠(yuǎn)了,接著說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頷聯(lián)是說,輞川之夏,百鳥飛鳴。漠漠水田,飛起幾只白鷺;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婉轉(zhuǎn)的啼聲。白鷺,鳥,夏木,水田,處處都是鮮活的生命,充滿生機。

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夠體會如此鮮活的生命嗎?咱不說鳥,就說蒼蠅吧。一只讓人討厭的小蒼蠅的精密程度,都遠(yuǎn)遠(yuǎn)勝過瑞士名表,簡直就是一件藝術(shù)品。它是一步步進(jìn)化而來的,這個進(jìn)化確實有點兒匪夷所思。我們的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今天,還只能做個動作不協(xié)調(diào)的機器狗。不知道再過100年,能不能做出一個這么精密的仿生機器——“蒼蠅”來。這個世界,你越深入了解越覺得不真實,不可思議到細(xì)思極恐。世間萬物無論多復(fù)雜都可以被仿造,唯有生命沒有仿制品?;蛎艽a是最復(fù)雜的軟件“程序”,生物是從納米級開始、由一個個分子組裝而成的。而機器,就算是納米級CPU,也不過是一塊毫米級的材料、進(jìn)行納米級光刻而已。材料本身的缺陷是沒辦法避免的。而其中最復(fù)雜的,是蒼蠅的眼睛。你知道蒼蠅的眼睛是憂傷還是開心嗎?每個生命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蒼蠅也一樣。

“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yǎng)寧靜之性。清齋:謂素食,長齋。晉支遁《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甭犊航?jīng)霜的葵菜??麨楣糯匾卟耍小鞍俨酥鳌敝Q。看到這里,我們怎么能不羨慕王維?一個人,在山中修身養(yǎng)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齋。過著“和露折葵”的生活,采露葵以供清齋蔬食。吃得太健康了。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尾聯(lián)是說,我早已退出江湖,早已不參與什么協(xié)會的研討與采風(fēng),早已不出現(xiàn)在任何飯局上,早已不參與任何學(xué)術(shù)會議,早已不參與任何評獎,早已厭倦塵世喧囂,遠(yuǎn)離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都這樣了,而鷗鳥為什么還要猜疑我呢?

野老是王維的自謂。王維宣稱: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任遇,于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于山林之樂了。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說,王維想得有點兒多,想多了,就深了,就復(fù)雜了,就不輕松了。好吧,我們看一首輕松的詩《問劉十九》。

白居易在《問劉十九》中這樣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于815年(43歲)被貶為江州司馬。出任江州司馬是白居易經(jīng)歷的重大磨礪,故而寫下了《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語,“感極而悲者矣”,足見其江州生活是一曲悲歌。于白居易而言,官場失意,屢遭貶謫,不能在廟堂實現(xiàn)自己建功立業(yè)的理想,那就換個思路,在飲酒中找到生活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退出江州司馬后的白居易,暫時選擇躺平。躺平,要怎么躺得優(yōu)雅?這首詩似乎給出了答案。白居易以詩人特有的慧敏,隨手拈來,信口吟詠,如實寫出,譜成動人心弦的樂章。

《問劉十九》是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后、晚年隱居洛陽、“天晚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本篇以邀人飲酒的平凡生活,表現(xiàn)了比酒味還要醇美的友情。其突出特點是:生活情趣濃郁,自然質(zhì)樸,簡練含蓄,詩味雋永。陳宛俊盛贊說:“信手拈來,自然巧妙。詩家三昧,如是,如是。”

好酒且重友的白居易別號“醉吟先生”,嗜好飲酒,平素就在家中釀酒,并創(chuàng)作了王婆賣瓜式的贊美詩:“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贝蜷_酒壇子倒入酒樽(“罇”同“樽”)中,濃厚的黃金色的玉液,單單把玩就非常開心,品嘗后更是回味無窮。

《問劉十九》中的“劉十九”究竟是誰?有這樣兩個說法:其一,“劉十九”,即“劉禹銅”——“劉禹錫”的堂兄,他是洛陽的一個富商。白居易在詩中經(jīng)常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這是白居易邀請劉禹銅來喝酒的一封詩信,和我們現(xiàn)在的手機微信差不多,只不過,那個時代,他是派下人去送信的。

其二,“劉十九”是白居易此時結(jié)識的一位隱士。白居易在《劉十九同宿》詩中稱其為“嵩陽劉處士”。由此可知,劉十九是河南登封市人。名字和生平不詳。

下雪天準(zhǔn)備好新酒和火爐,請老友劉十九來喝一杯。白居易自信十足地邀請老友,讓對方仿魏晉名士“雪夜訪戴”之典故,來一次“雪夜訪白”。白居易說,我有酒你有故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家有新釀酒,飄浮著綠蟻,熱氣騰騰,下面是紅泥做的小火爐,爐火正旺。看這樣子,今天晚上可能要下雪哦,能否來寒舍,共飲一杯酒、共敘衷腸呢?

未經(jīng)過濾的新酒,上有浮渣,色微綠,細(xì)如蟻,故稱“綠蟻”。這是非常好看的美酒?!稓v代詩話》引《古雋考略》說:“浮蟻,杯面浮花也。綠蟻,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綠?!薄靶迈保葱箩劦木?。唐代人所飲的酒,皆是米酒,以新醅味道最為醇美,優(yōu)勝于舊醅。杜甫的《客至》說:“樽酒家貧只舊醅”,可見舊醅味薄。

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類似于今天的大白話,卻蘊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白居易從小天賦過人。他3歲識字,5歲學(xué)詩,10多歲已是文采斐然,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他16歲時所作。但到中年之時,白居易卻在仕途上接連受挫。43歲被貶江州,遭遇人生重創(chuàng)。3年后,調(diào)任忠州刺史,之后又先后擔(dān)任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從中央到地方,飽經(jīng)宦海沉浮。但即使遭受打壓,白居易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在雅趣中詩意地?zé)釔凵睢?/p>

白居易不僅在飲酒方面是個行家,在飲茶方面同樣是個大行家。白居易一生癡茶,對茶很偏愛,幾乎從早到晚,茶不離口,“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保ā堕e眠》)他在詩中不僅提到早茶、中茶、晚茶、飯后茶,睡醒之后飲茶更是白居易的一種生活習(xí)慣,你看他,“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睒O愛品茗之樂。他寫過一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yīng)緣我是別茶人。”收到紅紙包封的四川新茶,白居易立即添水煮茶嘗新,并寫詩致謝友人,也不忘自夸是識茶之人。

在被貶江州之后,滿腔的才華和抱負(fù)無處施展,白居易內(nèi)心自是憂郁傷感,這時候,茶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一位胸懷天下的愛國詩人,當(dāng)心有郁結(jié)時,就用茶水澆開心中的塊壘,用茶來讓自己保持在世俗中的清醒。他在《泳意》一詩中寫道:“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身心無一系,浩浩如虛舟。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p>

這首《問劉十九》如果用上聲韻讀出來,那就有非常好的音樂美感。什么是上聲韻呢?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最容易感知和判斷的上聲韻詩。但是,換作‘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同樣是著名的唐詩,你還能感知和判斷這是上聲韻的詩篇嗎?

“不過,一旦對照孟浩然的《江上別流人》,你將明白‘者’‘下’兩字都是‘馬韻’‘上聲’:‘以我越鄉(xiāng)客,逢君謫居者(zhǎ)。分飛黃鶴樓,流落蒼梧野(yǎ)。驛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xiǎ)。不知從此分,還袂何時把(bǎ)?’窺見了此中隱秘,再讀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zhǎ)。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xiǎ)?!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xiǎ)?!Y捷《虞美人·聽雨》:‘而今聽雨僧廬下(xiǎ),鬢已星星也(yǎ)!’以及更早的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xiǎ)。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ǎ)?!遣皇歉裢鈵偠??

“上聲韻詩是古典詩詞中一個最為特別的類型。比起平聲韻、去聲韻和入聲韻,對今人而言,不少上聲韻較難感知和判定。上聲韻詩起源甚早,《詩經(jīng)》中多有上聲韻的片段。在著名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有5首純粹的上聲韻詩,最為著名者當(dāng)屬《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fǒu)。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瘹v代研究者之所以較少專門關(guān)注上聲韻,最大原因在于上聲韻在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聲中,部分字音處于不太確定的位置,有時是上聲,有時又是去聲。

“一個字義相同的字,為什么會有上、去兩音?原因不外兩種:一種屬于韻書的規(guī)范音,一種屬于生活中的自然音。這種情況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依然存在:‘亞(yà)洲’,生活中不少人讀作‘yǎ洲’,‘質(zhì)(zhì)量’讀作‘zhǐ量’,‘教室(shì)’讀作‘教shǐ’,尤其是‘下載(zài)’,幾乎全民讀成‘下zǎi’等等,但是完全不影響正常交流。古代詩人押韻,有的遵守韻書,有的規(guī)范音與自然音混用,這就需要閱讀者和朗誦者靈活判斷。

“王維的《輞川集》有好幾首高質(zhì)量的上聲韻五言古絕,《鹿柴》更是一首極為著名的上聲韻小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shǎng)。’極少有人群走動的空山分外寂靜,偶然間傳來路人的對話,聲音就格外響亮。此后一切復(fù)歸于寂靜。山間的陽光,在強烈的正午直射之后,接近地平線的夕陽,又將柔和的平射的光線再次照耀在樹林深處的青苔之上。時間在不經(jīng)意地流逝,聽覺上的寂靜和視覺上的陽光,也在變化中完成重復(fù)的節(jié)奏。不變中有變,變中又有不變?!堵共瘛酚纱顺蔀槿伺c人、人與鹿共居共享的靜謐世界。

“唐代詩歌中的上聲韻五言古詩,名作較多,《唐詩三百首》一共收錄了9首。今人一般不太會以上聲的音韻之美來品味上聲詩歌,就是由于古今音的變化,對古代的上聲已經(jīng)不能完全了解,因而有所忽略。王維、杜甫此類作品多而美。李白的《大堤曲》則是一首在春暖花開之時約人不至的愛情詩:‘漢水臨襄陽,花開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淚向南云滿。春風(fēng)復(fù)無情,吹我夢魂散(sǎn)。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duǎn)?!娭心兄魅斯钋槠诖?,應(yīng)該是一位漢水南岸或長江南岸的因故爽約的年輕女子。如果主角就是青年李白,說明李大詩仙也曾被某個小女子放過‘鴿子’。

“中唐有一個不太知名的詩人施肩吾,寫有8首七言上聲韻絕句,其中3首以極其鮮明的畫面感和罕有的夜間音響,成功地描繪了隱士及詩人山居生活的獨特細(xì)節(jié)與體驗?!兑箮r謠》:‘夜上幽巖踏靈草,松枝已疏桂枝老。新詩幾度惜不吟,此處一聲風(fēng)月好!’夜上幽巖,所見所感,超越常美,忍不住破例吟詩,大贊一聲?!稇浰拿魃饺罚骸異郾松街惺穆曇孤涮摯袄?。至今憶得臥云時,猶自涓涓在人耳。’《聞山中步虛聲》:‘何人步虛南峰頂?鶴唳九天霜月冷。仙詞偶逐東風(fēng)來,誤飄數(shù)聲落塵境(jǐng)?!娡癸@的都是聲音:巖上的,峰頂?shù)?,夜里的,自己的,他人的,泉水的,仙鶴的。種種聲響與山水風(fēng)月,在詩歌悠長的上聲韻中,化成了一片純凈與寂靜。”[9]

羅漫教授說得好,閱讀古典詩詞乃至古典文獻(xiàn),適當(dāng)了解上聲韻,對于解讀文本,領(lǐng)略古詩、古詞、古文、古語之美,都將會收獲某些意外的驚喜。

上聲韻的隱秘與美感,古典文獻(xiàn)中所載多有?!妒勒f新語·言語》記載了一個盛傳不衰的文學(xué)事件:“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xǐ)?’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峙唬骸慈袅跻蝻L(fēng)起?!笮?!”如果“似”不讀xǐ,不與“擬”“起”同為上聲韻,那么,這場聯(lián)句佳話,連押韻都說不上,還有什么值得謝安“大笑樂”的呢?又如唐代有俚語夸張世家大族高聳入云的豪宅說:“城南韋杜(dǔ),去天尺五。”又如王昌齡詩:“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風(fēng)吹蘭杜(dǔ)?!比绻@兩個“杜(dǔ)”念成今音的dù,在吟哦與聽覺方面,就會失色很多。

中國詩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上聲韻的五言古詩,當(dāng)屬杜甫的《望岳》?!锻馈繁磉_(dá)了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五岳之中,只有泰山可以稱‘岱’稱‘宗’。原因在于:泰山位于東方,是以日‘代’夜的一天之始,也是以春‘代’冬的一年之始。在傳統(tǒng)的五行(五方五色)觀念中,還可以看成以東‘代’北的開始、以青‘代’黑的開始。從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就是昭告天地舊的結(jié)束,新的開始;舊的失敗,新的成功。所以泰山又叫岱宗、岱岳。岱(代)成了泰山的專稱,任何山岳不可僭用。宗也是開始與代替。詩中先問:‘岱宗夫如何?’注意:詩人詢問的是岱宗而不是泰山。緊接答以:‘齊魯青未了?!瘡娬{(diào)‘岱宗’‘青’的顏色、新的顏色。青年杜甫在首次仰望泰山之際,首先想到的就是‘代’:明確立志要在‘詩是吾家事’的祖?zhèn)髟姌I(yè)的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詩國的新格局、新氣象。宋人王禹偁說‘子美集開新世界’,倒是有意無意說中了杜甫‘開宗立代’的深藏心事(杜甫的兩個兒子就叫宗文、宗武)。洞悉杜甫的狂傲之后,再讀全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娎锏纳下曧嵲谝髋吨欣L,泰山仿佛在聲音和想象中變成一個舞臺,一個讓杜甫可以獲取陰陽造化秘密相助的崇高而神圣的通天舞臺。東方之行,岱宗之望,詩人的野心與狂想由此而飛凌絕頂,小視天下?!盵10]

《望岳》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吟誦率較高的一首詩。大約在開元二十八年,杜甫29歲時,到兗州探望父親后由齊入魯,途經(jīng)泰山,寫下了這首詩。這是詩人的早年作品之一。人們在品讀此詩時,除了感受到泰山之雄偉外,恐怕更多的是被詩中那種“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胸懷所激動、感染,因為這既是盛唐的時代精神的概括,又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啟示。

和《望岳》一樣著名的,還有孟郊的《游子吟》?!队巫右鳌肥翘拼娙嗣辖甲顬槟捴巳丝诘脑娮?,“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娙嗣辖家簧F困潦倒,50 歲才中了進(jìn)士,做了溧陽縣尉這個卑微的小官。孟郊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fā)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擔(dān)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xì)細(xì)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說完了親情,再說說個人的孤獨之情。王維的代表作《終南別業(yè)》寫的就是這種孤獨之情:“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彼f,中年以后有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nèi)f化。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xiāng)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在《酬張少府》一詩中,王維又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fēng)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蓖砟甓嗉膊?,中路有風(fēng)塵。他說,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guān)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xiāng)的山林。山林中的生活,擺脫了“案牘之勞行”,身心也就徹底放松了。寬解衣帶對著松風(fēng)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dá)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白灶櫉o長策,空知返舊林”兩句,其含義是非常深的。他說,自己沒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潔身隱遁。他又故意用輕松的筆調(diào)描寫隱居之樂,并對友人說“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大有深意啊,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領(lǐng)悟了人生的真諦。無需過多修飾,僅留一份明凈不俗。

安于山林,盡享人間“閑富貴”。王維晚年的快樂,大概只有北宋的邵雍(1011—1077)能媲美。

邵雍,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后人稱百源先生。北宋哲學(xué)家、易學(xué)家、美學(xué)家、詩人,有內(nèi)圣外王之譽。其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少有志,讀書蘇門山百源上。邵雍雖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都不第而歸。屢試不第以后,專心作學(xué)問,精讀詩書、研究學(xué)術(shù)、另辟蹊徑、著書立說,終生隱居不仕。創(chuàng)“先天學(xué)”,以為萬物皆由“太極”演化而成。有哲學(xué)著作《皇極經(jīng)世》、詩集《伊川擊壤集》傳世。死后朝廷賜謚“康節(jié)”,故世稱康節(jié)公、邵康節(jié)。

錢穆說:“中國人中最講究人生藝術(shù)的要推北宋的邵康節(jié)。”葉朗主編的《中國美學(xué)通史》,也認(rèn)為邵雍大力倡導(dǎo)和竭力踐行的“快樂哲學(xué)”,“對生命哲學(xué)有著獨特的理解與體驗”。

邵雍在60歲那年寫了一首詩《六十歲吟》,“六十殘軀鬢已斑……時來孺子成功易,勢去圣人為力難。雖則筋骸精康健,奈何情意已闌珊。著身爭處明開眼,三十年來看世間。”他說,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殘軀鬢斑”的老人,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身體也已衰老。世人居然相信仙術(shù)呀、長生不老呀、神奇能力呀,諸如此類。哪有這樣的好事?他把生命的快樂看得高于一切,“不干祿”,自然就成了他快樂的抉擇。在那個時代,“不干祿”,對貧窮的讀書人,就意味著自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脫貧之路,而選擇了終生貧困。但邵雍不悔。初到洛陽,所居甚陋,邵雍一邊讀書,一邊打柴做飯,奉養(yǎng)父母,窮得叮當(dāng)響,卻“怡然有所甚樂,人莫能窺也”。這種心態(tài)也即詩態(tài),在這種詩態(tài)下,他寫出了一些自然天成的好詩。比如他的《清夜吟》:“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边@種妙涵天機、深蘊宇宙自然之大美靜美和氤氳化育其間生命的自在自得,高遠(yuǎn)而又恬適的詩意詩境,怕是苦吟不出來的。邵雍晚年居住條件雖有改善,但清貧依舊,“歲時耕稼,僅給衣食”,邵雍安之樂之。他“已把樂為心事業(yè),更將安作道樞機?!彼嬲\地告誡弟子:“學(xué)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xué)!”邵雍專門寫了一首《無苦吟》闡明這種寫詩主張:“平生無苦吟,書翰不求深。行筆因調(diào)性,成詩為寫心。詩揚心造化,筆發(fā)性園林?!?/p>

邵雍樂讀悟道,他的人生目標(biāo)就是走一條審美之路,讓生命盡享其應(yīng)享的安適和快樂,“樂天四時好,樂地百物備。樂人有美行,樂己能樂事?!笨鞓返刂螌W(xué),快樂地處世,快樂地做一個睿智的讀書人。就這樣詩意地度過一生,落到實處就是:安于山林,樂于歌詩。陶陶然直至壽終。在《答人吟》中,他頗為自豪地告訴友人:“誰道閑人無事權(quán)?事權(quán)唯只是詩篇。四時雪月風(fēng)花景,都與收來入近編?!?/p>

人生七十古來稀,“60大壽”還是要過的。畢竟,60年是一甲子,也是一輪回。60歲又稱花甲之年,60歲也被定為法定退休年齡。

“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是哪個階段?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我們的祖先對此有著自己的智慧,他們對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賦予一個美好的稱謂。

“初生嬰兒的皮膚微微泛紅,古人也將這時候的孩子稱為‘赤子’,將二至三歲幼兒稱為‘孩提’,將初入學(xué)的10歲學(xué)童則稱‘幼學(xué)’,《禮記》中稱‘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女子到了十三四歲,就進(jìn)入‘豆蔻年華’。

“《論語·為政》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艜r15歲也稱‘志學(xué)之年’。

“‘花信’是指花期,女子到了24歲,古人賦予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美麗的稱謂——花信年華,泛指女性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而男性到了20歲就來到‘弱冠’之年。古時男子二十結(jié)發(fā)加冠,體且未壯,謂之‘弱冠’。行冠禮,是古代最隆重的儀式之一。在家族的見證下,年滿20歲的男子在宗廟里由指定貴賓加冠,以示成年。由于這個年齡的男子體格尚未強壯,所以又稱‘弱冠’。儀式之后,人生就開始全新的出發(fā)。

“《禮記·內(nèi)則》云: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际摇仓?0歲。但是古代男性成家立業(yè)比較早,他們往往十五六歲可婚娶,20多歲生兒育女,40多歲就兒孫滿堂。而今天與古時卻不相同,不少青年人往往讀完大學(xué)、步入社會沒幾年,就將滿30歲,尚未成家立業(yè),仍在為理想而打拼,離真正的成熟還有一段距離。

“《禮記》云:‘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歲,謂之‘耆艾’,50歲便是到了‘及艾’的年齡,發(fā)白如艾?!墩撜Z》中稱之為‘知天命’,即‘五十而知天命’。

“《周易》以五十根蓍草演算占卜的方法,視50歲為‘大衍之年’,《淮南子》認(rèn)為‘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說明此年齡為‘知非之年’。年過半百,也是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人生到了更為成熟豁達(dá)的年齡。

“人的一生,人們總是留戀青春歲月的美好年華,而將變老看作垂暮與孤獨。古人告訴我們,天增歲月人增壽,總有智慧在心頭,當(dāng)下就是最好的年華。

“‘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歲有‘耆老’之說。60歲又稱‘耳順’: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古代用干支紀(jì)年,以天干與地支依次錯綜搭配,60年周而復(fù)始,故也以‘花甲’指60歲。唐代趙牧《對酒》詩云:‘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艜r年過六十便可在鄉(xiāng)邑里拄拐杖,也稱60歲為‘杖鄉(xiāng)’?!盵11]

據(jù)邵雍研究者考證,邵雍約40歲左右遷居洛陽,初到洛陽時,家境依然清貧,其生活來源主要靠耕稼和友人施舍。此時邵雍除侍奉雙親外,主要是著書立說。

60歲那年,邵雍感慨良多,他說60歲的人才明白,“時來孺子成功易,勢去圣人為力難。”邵雍絕非不識時務(wù)的腐儒,不知生活的艱辛,不懂祿位的重要。他睿智超群,朱熹將之比作漢代的張良。邵雍之所以一再辭官辭祿,因為在他心中,“閑”高于一切,對于他的審美人生,“閑”既是審美本體,也是生命本體。《苕溪漁隱叢話》說:“邵堯夫居洛四十年,安貧樂道,自云未嘗皺眉?!彼炎约核X的房間叫做“安樂窩”,并常以之代稱自己整個住所,又給自己起個雅號叫做“安樂先生”。耕稼余暇,讀書燕居,生活過得既閑適又科學(xué),一切以身體舒泰、心靈愉悅為準(zhǔn)。他對此頗為得意,寫詩自贊曰:“莫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濟(jì)自家身?!痹谶@種“閑”的狀態(tài)下讀書寫書,最愜意,也最有創(chuàng)獲,且是大創(chuàng)獲。邵雍的哲學(xué)、美學(xué)成果,就是在安樂窩中最后集結(jié)為《皇極經(jīng)世》一書,被宋儒奉為道學(xué)經(jīng)典,也是我國不朽的美學(xué)經(jīng)典。論富貴,就要看擁有“閑”的多少,“閑富貴”才是真富貴。邵雍很清楚,“卿相一歲俸,寒儒一生費”。從來官身不自由,卿相雖祿位居人臣之首,得閑卻因之最少,是“閑”的貧賤者。而他這樣的“三軍莫凌,萬鐘莫致”的“不干祿”者,才是“閑富貴”者,是“安樂窩中萬戶侯”。

所謂成功、所謂成就,在年輕時較容易獲得,到了60歲才明白,達(dá)到圣人所追求的境界非常困難。盡管身體依然健康,無奈情意已經(jīng)逐漸枯萎。希望在大家爭名奪利的時候,自己能夠保持清醒的眼睛,繼續(xù)洞察世事、觀察和思考世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和領(lǐng)悟。

“身經(jīng)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迸R終前,邵雍還以大筆“大書詩一章”,以慶幸自己得長享生命的快樂:“生于太平世,長于太平世,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蛦柲陰缀??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鄙谠姡烙谠?,生死于詩的美感快意中,邵雍可謂真正的“詩意地棲居”者??梢?,60歲不算老,如果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瞬間,人才是真的老了。

邵雍生在宋代仁宗至神宗時期,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宋代是一個積弱的王朝,連年戰(zhàn)事不斷。到了中期,階級矛盾已經(jīng)發(fā)展到尖銳的程度,應(yīng)該說宋代從開國到滅亡,是從沒有過太平盛世的。而大智若邵雍者,則吟詩稱其“太平和盛世”,這和他的生活經(jīng)歷和學(xué)者生活有關(guān)。

雖然口上說“不干祿”,其實,邵雍還是看重功名的,至少仍懷抱兼濟(jì)天下的雄心,涉獵百家著作,而不以田園山林之趣為務(wù)。他在《代書寄友人》一詩中說:“當(dāng)年有志高天下,嘗讀前書笑謝安。”在他的自述詩中也說:“得志當(dāng)為天下事,退居聊做水云身?!痹凇洞鹩讶藙窬埔鳌分幸灿小叭巳苏l不肯封侯,及至封侯未肯休。大得卻須防大失,多憂元只為多求”等句??傊塾翰⒎且粋€完全甘于寂寞的人,他在科舉之路不通以后,就開始效法圣人,觀物得理,潛心研究《易經(jīng)》《詩經(jīng)》《春秋》,要為后人留下一門大學(xué)問,正如他在詩中所說:“若蘊奇才必奇用,否則須負(fù)一輩子閑?!鄙塾阂蚤e居、讀書、飲酒、作詩為快樂生存的四大雅好,而“以目觀物,從物得理”則是他獲取生命快感和立論的思維秘訣。他提出“自樂”和“樂時與萬物自得”兩種詩意生存境界。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同時也是哲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和天文學(xué)家。嚴(yán)格說來,他應(yīng)該是宋代時期努力探索未知世界的學(xué)者。

事實上,邵雍一直渴望世界像堯帝時期的天下升平,這可由將他的詩集定名《擊壤集》可以看出(相傳帝堯之世,天下平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共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保?。后世稱邵雍的詩為“擊壤體”,他的詩也成了宋代的平易淺切的詩風(fēng)代表。

話題說回唐詩,我們接著說王維的代表作《終南別業(yè)》。此詩,二句平仄失調(diào)且三平;頷聯(lián)失對,且三句是三仄尾;第四句平仄失調(diào),末句又是三平??芍^是王維變格的集大成者……

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唐詩的變格、“出格”呢?

“閱讀和分析其格律的使用包括變格、‘出格’,對于了解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氛圍、用律規(guī)范及突破,是一個典型而便捷的窗口。經(jīng)逐一分析統(tǒng)計,以清代王漁洋等表述的‘正格’衡量,《唐詩三百首》五律和五絕,出律和破格的居然占到半數(shù)之多。

“先看五律——對仗不穩(wěn)不規(guī)范。通篇只有一個對仗的共29首。

“頷聯(lián)未對為孤對的有:張九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沈佺期‘可憐閨月里,長在漢家營’;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李白‘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也是頷聯(lián)未對。其《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高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瘒?yán)格講無一對偶。王維‘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孟浩然‘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李益‘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常建《破山寺后禪院》之名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李商隱‘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杜荀鶴‘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皆是失對;張籍《沒蕃故人》、僧皎然《尋陸鴻漸不遇》更是通篇無一對。后者為:‘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叩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對此詩的評注是:‘通首散語。存此以識標(biāo)格’——肯定這種格式之外,贊賞之情,躍然紙上。

“平仄失調(diào)的。沈佺期‘誰能將旗鼓’,‘將’‘旗’兩個字,應(yīng)有一仄;杜甫‘遠(yuǎn)送從此別’,‘此’應(yīng)為平;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湖水’平仄顛倒;其‘人事有代謝’連四仄;常建‘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是三平調(diào)對三仄尾;白居易‘野火燒不盡’,‘不’字應(yīng)為平,等等。

“統(tǒng)計可見,80首五律,全部合于格式的35首;變格或出范的45首,超過半數(shù)。

“再看五絕——五絕平仄不合和失粘等更為普遍,更為靈活。在29首中占16首。首篇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森林,復(fù)照青苔上’,失粘;《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押仄韻,也是通篇失粘;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也是如此。其《終南望余雪》中‘積雪浮云端’,是三平;李白唱響千古的‘床前明月光’,粘連與平仄都不規(guī)范,但毫無不和諧、不順暢之感;劉長卿‘靜聽松風(fēng)寒’三平。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更是特立獨行,不計平仄。同樣情況的還有賈島的‘松下問童子’。而膾炙人口的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連續(xù)五仄。尤其是作為五絕的第一大家王維,其五絕詩幾乎半數(shù)‘出格’!

“當(dāng)然,人們或認(rèn)為‘五絕’中包括了‘古絕’——它可不受平仄約束。但從沈德潛的《唐詩別裁》《唐詩三百首》等選本可見,后人對于五絕的要求并非苛求,直至宋代范仲淹的‘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和李清照的絕句‘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等,皆是在五絕和古絕之間游刃,有相當(dāng)?shù)淖杂煽臻g。

“由此可見,詩的‘出律’和‘出格’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有時甚至有意為之。其實,作為行家里手,尋找一個完全符合格律的字詞并不難,難在創(chuàng)意和真情。突破往往是合理和必要的,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手法亦歷來被肯定。例如,嚴(yán)羽評論李白‘八句皆無對偶者’的‘牛渚西江夜’是‘文從字順,音韻鏗鏘’(《滄浪詩話》),大加贊賞而毋庸置疑。

“總之,唐代詩人用律可總結(jié)為:一,依律,合于基本格律;二,“出格”,突破一般程式。

“詩,不能沒有格式約束,又不應(yīng)全為平仄拘泥。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袁枚說 :‘忘韻,詩之適者?!瘜嶋H上,突破意味著創(chuàng)造。每有突破,往往精彩。遍觀‘出格’詩作,皆是有理突破,各有佳句美詞,足以流譽千秋。非但不應(yīng)詬病,而是佳作楷模。

“一般認(rèn)為,沈德潛《唐詩別裁》是《唐詩三百首》的母本。沈德潛在批點王維的五絕時贊嘆說:‘諸詠聲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后人摹仿不到?!虻聺摰脑娬撌潜J睾蛷?fù)古的,但他卻肯定和贊揚‘出格’,并且在‘凡例’中說:‘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裟喽ù颂帒?yīng)如何,彼處應(yīng)如何,則死法矣!茲于評釋中偶示紀(jì)律,要不以一定之法繩之。試看天地間,水流自行,云生自起,何處更著得死法!’沈德潛尚不拘泥,后人何必固守‘死法’!在詩律為八股禁錮的清代,《唐詩三百首》《唐詩別裁》的編者如此選用和編排,可謂獨具法眼。

“《唐詩三百首》五律五絕的用律和‘出格’,給后人的啟示應(yīng)當(dāng)是:有所遵循,敢于創(chuàng)新,適當(dāng)放寬,提倡新韻,以適應(yīng)詩詞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要求?!盵12]

(未完待續(xù))

參考文獻(xiàn):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0.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 杜羽,王馨偉.《唐詩三百首》:經(jīng)典永不過時[N].光明日報,2013-07-30.

[4] 王濤.為什么今天我們?nèi)砸x《唐詩三百首》[N].中華讀書報,2023-07-26.

[5][6][7][8] 周興陸.《唐詩三百首》通識[M].北京:中華書局,2023:221,15,20,67.

[9] [10]羅漫.古詩中一種隱秘的美感[N].光明日報,2018-05-28.

[11] 貢榮黨.年齡雅稱這樣描摹人生百年[N].解放日報,2021-10-25.

[12] 李樹喜.《唐詩三百首》五言律絕的“出格”問題[N].光明日報,2008-02-08.

責(zé)任編輯 饒丹華

宁河县| 阿尔山市| 仁布县| 瓦房店市| 杭州市| 娱乐| 三亚市| 溧阳市| 旅游| 诏安县| 白河县| 保定市| 宝坻区| 大同县| 庆安县| 洪泽县| 东乌珠穆沁旗| 金塔县| 阳原县| 彰化县| 白银市| 科技| 江安县| 涡阳县| 长春市| 江孜县| 徐闻县| 罗江县| 肥东县| 咸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塔河县| 从江县| 育儿| 桐乡市| 临沭县| 绥阳县| 叙永县| 信丰县| 仪征市|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