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
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科專業(yè)建設成績均位列全國藝術類院校首位,擁有杭州南山、象山、良渚、湘湖和上海張江五個校區(qū)。
在美的校園里享受美的人生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yè)2023級 江晨薇
我至今記得參加中國美術學院三位一體招生考試面試的那一天,一踏進教室,就看到這么多曾在書本里、屏幕里出現(xiàn)的“大佬”坐在面前,我緊張得一下子講不出話來,回答問題時嘴唇也控制不住地顫抖。而現(xiàn)在我再見這些老師時已經沒有絲毫慌張,因為他們已經成為我上學路上遇到會溫柔點頭、課上會與我們熱烈討論的親切前輩。在國美,教導我的老師毫無疑問都是領域內頂尖的,有時候我真的會懷疑這一切是不是真的——這樣高水平的課真的是我這種本科一年級的學生就能上的嗎?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思想上的無限探求和手頭功夫的不斷精進,在前輩們的引導和個人的努力下,我可以 “魚和熊掌”兼得,學與思并行。
我曾在位于象山校區(qū)的中國美術學院附中求學四年,我喜歡在校園里漫步,探索各個角落。國美的建筑別具格調、充滿新意,校園與自然緊密地交融在一起,建筑就像是從地里和植物們一起長出來的,不分彼此地纏繞著,所以象山校區(qū)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綠”,各式各樣的綠:春天的象山是鮮嫩初生的草綠,夏天的象山是熱烈明媚的濃綠,秋天的象山是略帶蕭索的黃綠,冬天的象山是蓋著灰白的橄欖綠。有人說象山校區(qū)其實是一座遺世獨立的城市森林,我認為的確如此。
那幾年,我在象山校區(qū)每天都要經過水岸山居,時間長了,自己也就好像魚入了水,無法感受到水的存在,自在愜意。踽行在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老師設計的校園里,卻沒有什么割離的清冷感,在我看來,水岸山居只是一個飯菜比學生食堂貴的飯?zhí)?、不開放的賓館。每當見到游客在水岸山居拍照留念時,我才恍然意識到水岸山居是多么美的建筑,這算不算一種“幸福的忽視”呢?生活與學習在這樣的如畫環(huán)境里,與師友相伴,是幸福又幸運的。
考入中國畫學院后,我來到了南山校區(qū),雖然南山校區(qū)在面積上不及象山校區(qū),但只要走出校園就可以看到風景美不勝收的西湖。我喜歡在傍晚出發(fā),繞著西湖跑步,前半程浸潤在落日余暉中,后半程則可以欣賞遠處鍍著金光的群山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既可以感受楊公堤傍晚的幽靜,又可以感受湖濱音樂噴泉散場后的熱鬧。南山校區(qū)就像分隔兩個世界的分界線,太子灣、烏龜潭、浴鵠灣在這頭,龍翔橋、湖濱步行街、武林商圈在那頭。一半寧靜,一半熱烈;一半放松心情,一半激揚青春。
Thinking
上了大學,突然可以自己安排大段大段的自由時光,我該去做點什么呢?
在最有沖勁的時刻,綻放最炙熱的光
中國美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2024級研究生 陳鈞韜
我是來自中國美術學院視覺傳播學院會展設計專業(yè)的本科生,目前推免至本校創(chuàng)新設計學院攻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研究生。
回望本科四年,我自認為還算努力,也足夠幸運,從學生會到專業(yè)賽道,我在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積累經驗、體驗多元的生活。我有了一個很重要的蛻變:發(fā)掘自己的潛力,不斷探索自己的可能性——通過學校搭建的各式各樣的平臺,把握利用各種機會,突破自己的上限,通過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看看自己的潛能有多大;同時,也了解自己的下限,在最短的時間和最惡劣的條件下,看看自己的創(chuàng)作可以呈現(xiàn)什么樣的狀態(tài)。
通過參加校園辯論賽,我知悉了自己的語言水平;通過參加創(chuàng)作工坊,我摸清了我的效率與設計能力;通過參加校內外的學科競賽,我知道了自己與其他友校同學的差距;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我聽到了真正的社會呼聲,明晰了實踐的力量,收獲了不同的感動……
四年來,對自我的發(fā)掘,給予了我很多自信和底氣,并化為前行的動力。于是,在2023年,我?guī)е@些勇氣和力量,站上了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國家獎學金特別評選大會和校園年度人物頒獎大會的舞臺,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我,也在浙江衛(wèi)視教育頻道分享了自己作為一名設計人的大學生活。
于今天的我而言,提到畢業(yè),更多的是面對挑戰(zhàn)。
中國美院給了我很多寶貴機會,讓我能通過各種落地項目磨煉自己的心性和技術,到畢業(yè)時,我似乎比同齡人要多一些技能和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今年我和小伙伴們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一時間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
但我和團隊的朋友們時常感慨“壓力山大”:在專業(yè)課里,老師為你打分,有天賦又刻苦的,或許能拿到九十分,不太認真的,可能拿到七八十分,反正最終總有分數。但在社會中,沒有人會給你的方案打分,在甲方的視角里,方案只有“過”和“不過”,如果令人失望,后續(xù)所有的合作都泡湯,甚至努力的成果也會白費,只能拿到微薄的定金。實踐逼迫著我迅速走出校園學生的青澀稚嫩,絲毫不敢對自己放松要求,雖然很艱辛,但我覺得值得。
作為“過來人”,每每回想起在國美生活的點點滴滴,我總是感慨,其實當年的自己還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還有一些專業(yè)課還沒有學扎實,可站在下一個挑戰(zhàn)的路口,根本就沒有回望、喘息、后悔的機會!所以和各位同學共勉,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后悔,在最有沖勁的時刻,綻放自己最炙熱的光吧!